侯帮虎
“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储备军”,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是未来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保障。一般认为,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的这部分人群就是青少年——换个说法,当下的“青少年”就是我们熟知的“00后”。《贵州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中将“青少年”列为“科学素质行动”中四大参与族群之一,要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我们就得更了解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00后从一出生起,便自带互联网基因,他们成长的每一刻,似乎都离不开社交网络。今年5月,腾讯发布了《00后研究报告》,“报告”提到:00后参加课外班的时间达到90后的3倍、75%的人希望跟同齡人待在一起获得认同;他们独享父母的爱的同时更加民主也更加孤独。最值得关注的是,有73%的00后会主动地获取资源来发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是的,00后的自主获取资源能力是强大的,他们不光自己专心于其中,还能将他们所关注的东西发扬光大,“二次元文化”就是一个最主要的例子。“混圈、CP、弹幕、鬼畜、前方高能、火钳刘明、2333333333”这些网络上流行的词语正是从二次元出来的,而这种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便是00后。早在2015年末,在中国就卷起了一阵“二次元经济”之风,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或许你会说,00后自主选择的能力那么强,要是他们不喜欢的内容,要怎么给他们科普呢?提高科学素质,就要全面发展。我们来看一个最近很受欢迎的动漫《工作细胞》。
《工作细胞》是由日本漫画家清水茜所著漫画,后改编成了动漫,国内由文化社区网站bilibili独家代理。其内容是将人体内的细胞形象化为人物,将内在或外在的人体生理病变作为剧情,以此来还原人体内细胞的工作情况。目前在bilibili网站上的播放量达到了8657.6万次,追踪的人数更是达到了531.5人。原本是枯燥的生物知识,让动漫这么一改,红了。
《从工作细胞》的走红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科普重要的并不是“兴趣”,而是好的科普内容;尽管青少年在兴趣内容钻研上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兴趣不可引导——这一点从科学伦理上也是说得通的:纵观历史,人类的兴趣爱好不断在改变,但是这个改变的时间是漫长的,我们将这个兴趣好好的变化曲线分成等量足够小的线段,这些线段就恰好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某个时间段内,人们的兴趣爱好方向是不会改变的。今天很爱看动漫的小孩,第二天、第十天也不会突然转变为喜欢上看科研。任何一个在青少年群体里走红的作品都离不开这个道理。
根据2015年中国科协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3.56%,彼时,全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了6.20%,相差了2.64个百分点。不可否认,发展相对落后的贵州在公民科学素质上也落下了。贵州各市州的发达水平不一、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同样使得青少年科学素质水平的不同。贵州青少年既有00后的“共性”,又存在着地域特色的“个性”。
贵阳一中的学生雷骏雨目前是学校“生命科学协会”的负责人,这个协会是他从已毕业的学长学姐手上接过来的,彼时协会刚成立不久,社团还没有明确的构架。这个学期,他打算完善这个协会的构架:学员培养、课题推广与合作……他们的协会拥有专门的活动室,室内有电脑、杂志期刊等科普读物、生物实践室,另外还有饮料吧台。目前,雷骏雨已参加了“贵州省青少年3D打印设计”大赛,他还将组织同学参加更多的科普活动。
来自荔波高级中学的雷盛今年刚上高一,他喜欢各种智能电子设备,2017年他的科普影视作品“小米手机评测”在“贵州省第五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中颇受好评。如今他除了上课之外,专注于无人机航拍,并经常跟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经验。
在贵州西南边的盘州市柏果镇则不太一样,从事教育培训事业的余明让告诉记者:目前这边的中小学生对于“科学素质”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学习的东西大都是课本上的。他认为影响这些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尤其是父母。
显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也相对落后了,尤其是青少年,由于环境因素的限制,让他们接触的、可供选择的资源内容也就少了。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不光要加以引导,还得在环境的改变上多点精力。(编辑/任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