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胡杨

2018-09-16 15:34李庆霞
地火 2018年3期
关键词:胡杨树胡杨林胡杨

李庆霞

你见到过胡杨吗?生活在大西北的人也许都见过。我也见过许许多多的胡杨林。每到深秋时节,一片片泛着金色的胡杨林曾让我无数次流连其中,用镜头捕捉着它们的美丽。然而,到了新疆伊吾淖毛湖,我才深深感受到,胡杨带给我们的远不止好看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震撼,是引发内心情感剧烈波动的情感。

伊吾县,隶属于新疆省哈密地区,其境内的原始胡杨林位于淖毛湖镇以东10公里处,是中国境内分布最为集中的胡杨林。整个胡杨林占地47.6万亩,是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是存留最完整的胡杨活化石群。其中分布著一千年、三千年、六千年、九千年等不同树龄的胡杨群。

胡杨,是古地中海一个古老树种,距今已有上亿年历史。为了适应环境,他一扎根,便努力向地下延伸,根系可达地下十几米深。这样的深度,是他们在地面高度的好几倍。难以想象,在这片古老茂密的胡杨林之下,有着何等壮观的根的丛林和根的家族。他们相互攀援,相互拉扯,相互拥抱,编织出顽强的生命之网。想一想,就会生发出关于生命的悲壮情怀。为了适应生存,他们的叶片从小到大变换着不同的形状。自下而上,依次呈现出细长的柳叶状、带锯齿的椭圆状、光滑的椭圆状或圆形等。如果水源充足,他的树高可长到二三十米。而当水分不足时,他会从树的中部自行断裂,舍弃繁茂的上部,留下坚实的下部,以保存实力,等待重新发芽,或维持更长久的生命。而到了秋季,胡杨树金黄的叶片让人目眩神迷,加之形态各异的树干,构成一幅幅世间美景,让爱美的人们去观赏、去赞叹,并通过图片、绘画、文字等艺术形式进行刻画与描摹。“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枯”,只有走近他们,才能真切体会这样的描述是多么恰切。“英雄树”,是名副其实的。

我们在一个秋日的黎明,开车进入伊吾胡杨林景区,计划去捕捉清晨光影里最美的胡杨景致。沿着景区公路,我们依次穿过一千年、二千年的树群,直达拥有三千年树龄的胡杨群。

这时,东方的天空已渐渐泛出红晕,太阳慢慢地爬出地平线,将黎明前的黑暗逐渐点亮。之前没做停留,是想让自己的镜头对准更具沧桑感的老树,那样的视觉会更有冲击力。

当我下了车,架好相机,准备在这个有着最佳光线的时刻按动快门时,却猝不及防地被眼前那片奇形怪状的胡杨树震慑住了,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动弹不得。

乍看上去,这是怎样的一片横尸遍野啊!一根根干枯变形的树干高低错落,横七竖八,东倒西斜。有的枯树上还长着新枝,有的只剩一截干枯的树干,有的树根直接裸呈在地面上,有的树身佝偻成九十度的模样,有的自腰部断开头部匍匐在地上,有的树上开着大大的孔洞,有的树身扭成了麻花,也有长势繁茂,绿意浓艳的??无论是看起来活着的,还是感觉上枯死的,他们的身体都是扭曲变形的,有着螺旋上升的趋势。向上,再向上,散发着一股坚定的、绝决的、挣扎的、不屈的力量,一种竭力向上伸展的姿态。如果单是一棵树,或许并不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但一大片树都是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这气场不可见,只可感。

三千年、六千年、九千年,每一片胡杨都有着相同的气息,那是一种渴望生长的气息。那些看似枯死的树干(或树根),经过千年的风吹日晒,近看虽残败得不忍目睹,但站在远处或随便换个角度,便能很清晰地看出一些形象来。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鸟,有的像有着某种抽象造型的雕塑。有时候,一整片枯树看过去,你所感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物乐园,或是一群人的欢歌乐舞,于无声处喧闹异常,于无形中形态万千。

舍弃了拍照的念头,我情绪激动地漫步在这片古老的胡杨林里,毫无保留地将整个身心交付给自然,交付给当下的环境,感受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在身边蔓延滋长。

我似乎听到了那原始寂静中包含的喧闹与呐喊,仿佛看到了那满地枯死的躯体中欢腾着的生命激情,这种感受真实而热烈,容不得我有半点怀疑。我甚至一度产生幻觉,感觉到千年古树的魂魄在林间来回飘飞,感受到一种看似无形却可以与之沟通的气息。他们似乎已经等了我千年万年,他们要迫不及待地向我诉说些什么。否则,面对他们,我怎么会情难自抑泪流不止呢!

我久久地穿行着,感知着,激动着,泪流着??当我情绪稍稍平静一些,才开始拍起照来。已经不在乎拍摄的艺术效果,只是不自觉地按下快门,珍惜与他们难得一见的缘分。能那么近距离地感受他们延续了几千年的生命,能有机会与之凝望、交流,已深感满足。

最让我无法忘记的是胡杨树的眼睛。

当我跌跌撞撞地一路看过去,我与太多双眼睛相遇。无论是躺在地上的树干,还是站立着的树身,无论是弯曲着的还是直立着的,无论粗的还是细的,他们都长着眼睛。有的直视,有的斜睨,有的圆睁,有的半闭,有的大,有的小。与他们稍一对视,我的眼眶就不自觉地发烫发热。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静静地坐在一棵树前,默默地与之对望,想弄清究竟是怎样的关联让我们如此相通相惜。于是,我在胡杨的眼睛里看到了我的来处,想起了我的身份,找到了与之对应的情感共鸣。

我来自柴达木盆地。那里是天无飞鸟、地不长草的荒寂之地。那里本来除了呼啸而过的风,和光秃秃的山什么也没有,却生长出一片片茁壮挺拔的采油树,将那片荒漠点缀得五颜六色、生机勃勃。

我就是那片采油丛林里的一片树叶。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石油人便开始试图将根扎进这只长石头不长草木的柴达木。地层坚硬如铁,这根扎得艰难异常。那时的人们为了寻找石油,翻山越岭,忍饥挨冻,风餐露宿,甚至以牺牲生命作为代价,最终把根扎进了大地深处。

之后,便开始了几十年的创业与发展。一代代青海石油人,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为了让采油之树常绿常青,他们忍耐着高原缺氧、风沙肆虐、干旱少雨的恶劣环境,忍受着远离父母儿女的孤独与寂寞,他们克服喝不上水、吃不上饭的艰难生活,他们战天斗地为油而战,他们顾全大局、吃苦耐劳,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们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如这伟大的胡杨,他们活着是一道风景,死了是一种精神。这精神感天动地,可歌可泣。这精神以“柴达木石油”冠名,这精神让柴达木这片土地熠熠生辉。这精神是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径。这精神是动力,引领着我们奋力前行。

是的,我在胡杨的生命里,照见了我赖以生存的群落;我在胡杨的生命里,照见了比生命本身更伟大的生命。

面对胡杨,我找到了与之互通的基因密码,我感同身受并惺惺相惜,理解认同并相亲相爱。面对胡杨,我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受洗与精神的升华。

致敬,胡杨。

致敬,伟大的灵魂。

猜你喜欢
胡杨树胡杨林胡杨
择一处秋色美景——“胡杨林”
补月亮
千年胡杨
Quantum algorithm for a set of quantum 2SAT problems∗
大美胡杨
胡杨赞
胡杨林的千年诉说
家风伴我成长
胡杨颂
星空告白——白月光与胡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