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一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的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鲁迅《风筝》
阅读心得
作者从北京冬季的天空中,看见一二风筝浮动,由此引出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文章讲述了发生在“我”和小弟之间的故事,时过境迁,“我”对当年粗暴对待小弟进行了深刻反思。
二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张之路《羚羊木雕》
阅读心得
羚羊木雕是一件贵重的工艺品,“我”把它送给了朋友,父母却要求将它要回来,闹得“我”和父母都不愉快。人物的对话完全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文章借羚羊木雕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该如何敬重父母,父母该如何尊重孩子。
三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巴金《灯》
阅读心得
作者叙述了一个友人投河的故事。友人投河时听到有人呼喊救人,看到了一点灯光,被人救下后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在这里,灯光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灯》全文讲述的都是与灯有关的故事,作者借灯串联起全文的内容,同时又赋予灯深刻的象征意义。
三张全家福
◎莫润物
在我的家里,摆放着三张全家福。每张照片都有一段美好回忆。
第一张全家福是黑白照片,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初。
背景是爷爷家的老屋。红砖砌成的平房,十分简陋。大门两边贴着一副对联:“新屋落成千般喜,全家和睦万事兴。”大门前,爷爷抱着年幼的爸爸,奶奶紧挨着爷爷,他们穿的是极普通的衣服,但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容。
“这样的房子,爷爷奶奶还这么高兴?”
爸爸告诉我:“爷爷奶奶以前住的是茅草房,改革开放后,温饱问题解决了,家里慢慢有了点积蓄,爷爷奶奶便东借西挪,修了这栋房子。那时候生活不宽裕,就连建这么简陋的老屋都不容易啊。我在这栋房子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那时候没有电,一到晚上,一家人只能在煤油灯下聊天。到了90年代,你爷爷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村里也通了电,后来家里又买了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能接收到好几个台。”
第二张全家福拍摄于我6岁时的春节。照片上,爸爸穿着笔挺的西装,妈妈穿着鲜艳的裙子,他们分别站在爷爷、奶奶的侧面;爷爷、奶奶并排坐着,笑得合不拢嘴;而我则坐在爷爷、奶奶的腿中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们后面,新房子高大漂亮,墙上贴着白色瓷砖,窗户是铝合金的。大门上贴着“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的对联。
“这房子才像个样子嘛。”我笑道。
妈妈告诉我:“那时候,我和你爸爸参加工作快十年了,连续几年加了工资,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爸爸买了摩托车。爷爷奶奶的老屋实在太破了,他们又不愿意到城里来住,我们便拿出积蓄建了这栋楼房,让他们在家乡安享晚年。我们给爷爷奶奶买了冰箱、洗衣机、彩电,添置了大沙发。你不知道,新家具买回来的那天,你爷爷戴上老花镜这里看看那里瞄瞄,这里摸摸那里摸摸,連说‘这不是做梦吧。”
第三张全家福是去年我们家买下那辆十分酷炫的SUV时照的。照片中,车子锃亮的咖啡色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妈妈戴着大墨镜依偎在爸爸身边,一副小鸟依人状,我穿着校服站在爸爸前面,爸爸一手搂着妈妈一手搂着我,我们在太阳下灿烂地笑着……
我深信,我们家的下一张全家福将会展示出另外一番风采!
(湖南常德市淮阳中学)
●点评
作文借助照片这一载体,引出了三段往事,通过三张照片将30多年来的生活变化串联起来:从茅屋到砖房再到楼房,从煤油灯到电灯,从普通的衣服到时髦的衣服,从黑白电视机到彩电,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酷炫的SUV,全方位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社会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