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情作文以情动人

2018-09-16 07:31罗群英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阴冷男同事感人

罗群英

范文示例

◎黄 高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那年,他7岁。那天,她脸上没有丝毫血色,手里紧攥着一张x光片。那以后,家中经常弥漫着中药味,还多了很多瓶瓶罐罐,而父亲的身体日渐消瘦。

那天,是个黑色的日子,风很大,天气阴冷阴冷的。他上着课,她忽然来学校叫他出去,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发现她的眼眶红了。向老师请假后,他们回了老家。眼前是一幅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场面:老家房前的空地上,许多人站在那里,还有一副——黑色的——棺材。

他明白,父亲走了,不会再回来了。她成了整个家庭的支柱。那几天,他分明听见她在夜里哭泣。

生活仍要继续。

当时他读着小学,学校离家很远,她每天接送他上下学。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她就骑自行车送他上学,途中吃早餐,他吃两个包子,她却只吃两个馒头。冬天到了,路上他们两个都冻得瑟瑟发抖,可是到学校后,她的后背总会湿透,额上也聚着大颗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她分明很累,却又飞快地骑车离去。

这样一送就是六年,没有间断,没有停歇。

她在钢铁厂工作。他去看过,基本都是男工。铁是很重的,几十上百斤。她为了他们这个家的生活,撑了下来,她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男同事的嘲笑,一干就是五年。后来,她笑着对他说:“刚开始每天手脚都痛,还做得不好;现在,做得顺手了,几十斤的铁抓在手里就如同羽毛,连新来的男同事都佩服我。”

可生活是残酷无情的。

那天,雷电嘶吼,风雨咆哮。他感觉天塌了。她的脚被铁压断了。在病房里,他看着她,泪水夺眶而出。到了手术那天,她痛得哭了。上一次看见她哭,是父母刚走得时候了……是的,太痛了,生活的压力,命途的坎坷,使这个坚强的女人哭了。她不知该怎么办。她是这个家里的天,天塌了,她的孩子怎么办?

然而,她再一次站起来了。半年后,虽然是一拐一拐的,但她又找了一份新工作——为了他。

她是普通的,也是偉大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她是母亲,她用天下最无私的母爱和最大的坚强撑起了一个家。

他是爱她的。他心里最想对她说的是:“谢谢您!谢谢您做了我的母亲!”

(江西上高中学)

有的放矢

让人性返璞归真,这是写作的本质,也是人生的真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从中考作文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所以,作文要我手写我心,不能为情造文,更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日常生活,家庭、学校、自然、社会都是写作的沃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去观察生活、亲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情感,写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

思维碰撞

罗老师:黄高这篇写母亲的作文,读得我的心头颤抖。这种阅读的感觉,即便是读名家作品,也好像很少有过。我看到几位女同学的眼里都闪着泪花了。

赵雅静:我想哭,太感人了。

罗老师:女汉子都动情了,看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文的感人指数为五颗星,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与胡适的《我的母亲》和朱自清的《背影》相媲美。那这篇作文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呢?

潘昱麟:黄高的母亲太了不起,太伟大了。

罗老师:你怎么知道这是黄高写自己的母亲呢?他既然写自己的母亲,为什么用第三人称呢?

潘昱麟:同学之间还是了解一些的。他用第三人称,这样显得更客观,不夸张,反而更感人。

罗老师:我同意。黄高这种用第三人称来写自己故事的独特方式,看似冷静沉着,实则感情澎湃。

黄婷:特别真实、真挚,感觉没有一丝一毫虚构的成分,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

罗老师:说得很好,“真”字很有概括力。对“真情实感”这一点,很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求。作文要“真”,就要用心“去见”“去闻”“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黄高固然有一位感人的母亲,但他如果不是这么留心于他母亲,怎么可能写得如此感人肺腑呢?

我们可以从文中的哪些文字读出其真实感呢?

李天依:从母亲送“我”到校后,“她分明很累,却又飞快地骑车离去”和“几十斤的铁抓在手里就如同羽毛,连新来的男同事都佩服我”这两处。如果不是亲自见过听过,就不会写出很累却又飞快骑车离去、几十斤的铁竟然跟羽毛一样,这样令人难以想象的句子。

罗老师:这两处都是细节描写。作文的细节描写远不止这两处。可以说,细节越丰富,作文就越显得真实,越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陈可欣:仔细看的话,黄高在作文里还悄悄地渲染了氛围,营造了情景。比如文中写父亲过世时“风很大,天气阴冷阴冷的。”母亲的脚被压断时“雷电嘶吼,风雨咆哮”,笔墨虽然不多,但却很容易把人带入当时的情境。

罗老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往往是水乳交融的,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也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刚刚我说本文可以与《背影》相媲美,我们来找找它们感人的共同点吧。

任凡:语言特别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更没有煽情的文字。

罗老师:可见,要打动读者,可以不要“花言巧语”,可以不要“豪言壮语”,只要能做到“情动辞发,言为心声”。写作文重在表达内心的感受,让读者从文字的背后看到作者的心灵。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确,写作文可以不煽情,但不能不抒情,特别是作文的结尾部分。试想本文如果没有最后两段直接抒情的文字,也是会打些折扣的。

说到抒发的情感,《背影》和《她》也是有共同点的,是什么呢?

曹宇茜:是不是前面都有铺垫,中间一路蓄势,到最后感情喷薄而出,到达顶点?我读《背影》和《她》越读到后面就越感动。

罗老师:就布局“铺垫—蓄势—达顶”这条情线来看,《她》确实别具匠心。开篇淡淡一句“她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中间写“她”负担起整个家庭,接送“他”六年上下学,和男人一样到钢铁厂干重活,甚至被压断了脚还拐着脚重新找工作;最后以“伟大”“最无私”“最坚强”高度评赞“她”:极大地增强了作文的感染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接下来我们也来反思一下自己作文写得不感人的原因。

罗琪甄:我的作文十有八九是虚构的,就感觉生活太单调了,没什么素材。

罗老师:作文允许虚构,但不提倡全部虚构。写作要源自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至于说素材,我们的生活经历还是有一些的,只要认真筛选,一定能找到可写的素材。

胡慧婷:我可能是舍本逐末了。我写作文一门心思咬文嚼字,追求华丽辞藻。

罗老师:我之前借林黛玉教香菱学诗之言说过:词句新奇固然好,第一立意要紧。文章之“立意”,就我们初中作文而言,是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俗话说:“真情无价。”同学们切记!

猜你喜欢
阴冷男同事感人
抗“疫”感人瞬间
墙角
为什么
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的画面
流泪
戴墨镜穿泳衣的冬日
手摸过财神爷
不一样的鬼故事:猜猜我是谁
请问您怎么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