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 王庆(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皮影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发展过程中影响甚远,它是包括戏曲、艺术、文学等综合类艺术,纵看皮影发展史,皮影发展过程经历了岁月的沉淀,随着历史地域变迁,它能够迅速的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形成一种全新的皮影类别,并很快的受到当地环境所推崇,它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技艺娴熟的唱腔和独具匠心的皮影造型,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对于今后的设计、艺术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是“灯影戏”,是一种以动物皮或是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在遮光布后进行展示表演,早期形成的原因是用于祭祀活动等随后演变为大众喜爱的娱乐形式,用于庆祝,祭祀,表演等。表演时,表演艺人在幕布后操纵各个类型的戏曲人物,并绘声绘色的唱诵戏曲故事,配以跌宕起伏的管弦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而其中皮影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皮影的艺术特征,即皮影的造型、色彩,皮影将几何透视关系和谐的交织在一起,将单薄的影人形象赋予动感,使之更加有造型的形式感;皮影当中的色彩也是皮影的点睛之笔,使得每个皮影都具有生命力和鲜活之感。现存的皮影都是经过历史、文化、风俗所沉淀下来的结晶,而皮影是怎样发展至今?变成如今这种形式呢?
皮影艺术是现今影视艺术最原始的表演形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皮影一度发展到顶峰,无论是影人的造型制作,影戏的唱腔还是其表演形式,都到达了皮影史上的巅峰时刻。而清代后期开始没落,因为历史发展原因,皮影很长时间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而后近些年,传统文化的崛起,使得皮影再次回归大众的视线,皮影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可见其文化重要性。皮影戏在发展中的过程中和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比如说剪纸、年画、刺绣、版画、泥塑等相互借鉴、但是又保留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是造型的平面化。
为了表现场景动作等画面更加全面,另一方面也是皮影的制作方式的原因,皮影最终展现的只有人物的侧面,没有正面的形象。皮影人物采用正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在人体比例上上身与双臂偏长。皮影整体分为头茬、身段、衬景与道具三个部分,头茬指的是影人的头部造型。人物的角色区分就体现在头茬,例如生、旦、净、末、丑角就可以从头茬分辨而来。头茬分为脸谱和头饰两部分, 脸谱与京剧的脸谱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效果,面部五官一般是侧面表现, 同时提取了正面的面部特征,眉毛、眼睛采用单只眼的正面造型, 而鼻与嘴用侧面表现,观者可以观察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特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更富有视觉冲击性。
皮影艺人将皮影形体和外形进一步美化,服饰的造型采用了与脸的正侧面造型(五分脸)不同的半侧面造型, 也叫“七分身子”。它使服饰的外轮廓丰富自然, 又使服饰图案在整体轮廓中有更加生动细微的变化。服装上饰有各种花纹图案, 如牡丹、菊花, 松、鹤、福寿团花、龙、蟒等。这些图案除了根据人物角色、身份来定外,还根据身段的造型来变化, 例如皮影中人物身上所雕刻的花纹,一方面是美化造型,另一方面就是透光的效果,使之更加的通透。
衬景与道具是叙述故事环境、烘托故事情节的表现形式,它在表演方面可以更有空间感,像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等戏曲舞台上不能出现的景物和形象,在皮影舞台都可以展现出来。衬景与人物道具同刻在一块牛皮上, 即戏片子, 一个戏片子就是一个场景。它的构图形式,、人物与风景的前后关系, 景与景怎样穿插才能更自然, 人物与人物的摆放位置等都是经过精心的布局摆放。
可以看出,皮影从头茬、身段到衬景、道具, 都采用以侧面为主的多角度造型, 表现正侧面物像的同时, 把前侧面、后侧面、背面的特征都表现出来。影子身段服装, 自领口向下为六分前斜侧的身段, 腰部为全侧面, 腿部又采用一前一后的表示法。虽然各部分的角度不同, 但整个组合起来, 却又使人感到非常协调、合理。
二是造型的色彩特征
皮影艺术将色彩的选取和搭配用的恰到好处,皮影的用色,以红、黄、绿、黑、白为主基调, 它采用中国民间年画的浓墨重彩的着色方法, 以固有色平涂后多次烘染,使得皮影受色均匀浑厚饱满,对比更加强烈,既丰富了皮影的人物性格同时也符合当地文化的审美情趣。
比如说华县皮影,它是以红、绿、蓝三个颜色为主基调,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以补色为主要搭配手法,大面积的绿色配以红色图样,或者以红色做底,点缀绿色花样,最后用墨色勾勒区分开来,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旦角多用纯度高的艳丽的色彩,后经浓墨重压,艳丽而不俗气,呈现出更加清新大方的姿态;老生用色更加的单纯,在细节处用素色空心花纹装饰,既朴实又有特色。
三是造型的地域特征
因历史发展原因,皮影已遍布全国,但每个地方的风俗文化各不相同,无论是何种皮影从外引入,最终都要融合当地的文化,从而形成一个似与不似的皮影类型,也就是造型的地域特征。
从皮影的分布情况上来看,可以分为西北、东北、南方三个区域。其中西北以陕西皮影为代表, 而东北则以河北皮影为主,南方以海宁皮影为主。西北皮影的人物造型特征主要是造型质朴易懂, 但不失装饰性,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节处变化的表现形式。从整体上看,轮廓干练利落, 线条生动有力, 在轮廓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相互交融却又各自独立。
细节特征采用了高额头、直挺鼻梁、点红小口、柳叶式的眉眼、身量纤纤。男角靴底是前脚平后脚翘, 富有动感。人物的毛发采用的真发直接贴上去,使之更加真实。皮影的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 配有有不同的图案。花纹繁丽而不拖沓, 简练而不乏味。
东北皮影的人物造型的主要特征和东北地区的人物性格相互呼应。虽然造型上粗犷但不失特色。面容轮廓线着黑色,使人物轮廓更加的清晰。人物身条浑厚, 手指抽象简洁。生、旦阳刻空脸的脸形为“6” 字形通天鼻, 红唇尖翘, 环眉凤眼。男角两脚靴底都在同样的高度, 表演时静动分明。人物的须发多数用皮刻成。
海宁皮影呈现出外简内繁的创作方式,外部轮廓简单明朗,而内部装饰丰富,身上华贵绚丽的装饰元素,与北方的皮影对比,体现出南方温婉之感。而最为重要的头饰和服饰上采用重彩绘表现其重要性,彩绘的部位主要在发饰或帽子,服饰的肩部、袖口、腰部、裙摆。人物的服饰采用了单线平涂的装饰性的表现手法,颜色清新雅气,做工繁密且精致。
皮影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艺术角度、文化典故、风土人情等等,留下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虽然皮影从表演形式上已经不能融入现代的社会当中,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这种传统文化,提取当中的精华,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应用到我们今后每个方面,了解皮影的魅力,进而将皮影文化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