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民营企业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2018-09-15 09:10张利霞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张利霞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是2020年前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目前,我区102个旗县市区中,共有贫困旗县57个,其中国贫旗县31个,区贫旗县26个。截至2017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仍有37.5万,贫困面广、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的“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推动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一、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我区现有民营企业11万多家,其中有被全国工商联评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企业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筑鑫商贸有限公司等,还有伊利、蒙牛等知名企业。如果推动其中10%的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就会有1100多个乡(苏木)村(嘎查)和数量更多的贫困农牧户得到帮扶,就能确保全区37.5万贫困人口按期实现脱贫。因此,调动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一是扶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区一些地区财政困难,扶贫资金更是十分短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可以破解扶贫资金短缺的难题,摆脱“钱从哪里来”“钱花哪里去”的双重困境,补上政府扶贫资金紧缺的短板。

二是扶贫开发的核心问题是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民营企业的帮助,许多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没有变成“金山银山”,为农牧民带来收入。通过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利用企业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人才,与贫困地区的土地、勞动力资源有效结合,市场化运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能够使许多农副产品做成品牌,卖出好价钱;也能将贫困地区开发成旅游胜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和综合效益。

三是民营企业在扶贫开发中更能够向贫困地区输入民营企业家的奋斗精神。民营企业的成功对于激发贫困群众的斗志更有感召力和说服力。企业家筚路蓝缕的经历会让贫困群众受到鼓舞,点燃他们勤劳致富的希望。加之,民营企业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时,优先吸纳当地贫困户,更能激发贫困群众的斗志,奋发图强,精准脱贫。

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关键期,我们必须加深对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内涵和决策部署,重大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发挥民营企业扶贫开发的优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推进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要重实效

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工商联共组织全区485家民营企业投身全国工商联开展的“万企扶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与945个村(嘎查)结对,投入5.1亿元,兴办1075个项目,帮扶2121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惠及54968名贫困人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中指出:“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社会扶贫日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但还存在组织动员不够、政策支持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宜从以下几方面统筹兼顾、精准施策、齐心发力。

(一)致力筑巢引凤,积极营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舆论引导的作用,全面报道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先进典型事迹。党委、政府对这些扶贫开发作出贡献并取得成效的民营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让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就能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落实政策激励,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一是通过统筹协调财政、税收、农业、国土、林业等部门,全面落实针对民营企业的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扶贫项目支持、企业贷款贴息、企业税费减免等扶贫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参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支持政策,让在贫困村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帮扶民营企业,享受同等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信贷支持等相关支持政策。二是对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项目,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安排财政贴息贷款,优先安排土地使用计划,优先享受产业扶持政策,优先申报、评级、审定;对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民培训、基地认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民营企业投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帮扶民营企业,给予扶贫再贷款等金融政策支持。三是示范引导和推动发展并举。通过总结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一批可推广、可持续的好模式、好典型。同时,党委、政府要给予重奖,进一步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就会促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力量就会更雄厚。

(三)突出产业扶贫,实现民营企业和贫困地区双赢。适应地区间产业梯度转移新趋势,引导民营企业立足贫困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禀赋特点,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有特色产业,就业就有岗位,创业就有空间,发展就有前景,就能实现早日脱贫致富。因此,用好用足产业扶贫政策,促使民营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把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贫困地区产业构建结合起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实现民营企业和贫困地区双赢。同时,要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工商联、光彩会的积极作用,动员和组织民营企业家到贫困地区考察,找准既能发挥企业主业、人才、管理优势,又能发挥当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的好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加强组织领导,担负起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政治责任,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各相关地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第一责任人,提高站位、强化担当,聚焦问题、正视差距,切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压实各级责任,全力推动,保证任务落地、目标落实。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精准考核,确保严格问责到位,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所属地区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形成正确导向。各相关部门通过分工,强化精准协作,确保有效对接到位,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工作做细做实,汇聚强大合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委政研室)

责任编辑:刘秉承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