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霞 李惠玲 田羿鹏
摘要:完善大学生择业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使得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因素和毕业生的择业定位都由各种综合因素集合而成。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利用系统结构化模型技术来建立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结构化模型;然后根据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评价因素,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意向进行全面的评估。
关键词:就业因素;择业定位;系统结构化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8.03.010
0 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势在必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冲击着现有的大学专业结构,同时,大学生的连年扩招,再加上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等带来对国内经济市场的挑战,这些因素都挤压着就业市场,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大学生的择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十分关注的话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总体方向也已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因此,研究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全面评估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意向,真正发挥政府作用助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大学生择业问题是一个受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教育学科、区域就业、学校知名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学校知名度及其软硬件条件、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就业观念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等。孙林[1]指出遵循大学生就业规律,科学引导就业会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更好地实现。孙伟丽[2]研究发现:就业制度、经济体制和教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而黄德桥[3]将择业观教育的系统性视为就业的重要方面;除此之外,张帆[4]还提出观点: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就业不可忽视的方面。邱程[5]认为除了微观因素,社会环境、高校教育、自我教育等都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薛淑芳[6]提出实现择业观教育的三条路径分别是:个人主观准备、学校客观条件和社会政策保障;雷传平等[7]研究提出,大学生在低年级进行职业规划对毕业就业非常重要,可帮助树立职业目标;帅相志等[8]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发现:学校扩招,大学人才专业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等导致整体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要提高就业率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高校科学培养人才,企业推动灵活就业,个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陈迎明[9]通过综合分析CNKI中核心期刊文献(2003年~2013年)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可以归结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个人、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郭鑫[10]的研究结论是大学生就业主要受到个人自身原因、社会因素和高校教育原因的影响;刘春雷等[11]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研究了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发现回避、退缩、茫然以及浮躁等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和效果。还有学者从区域的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王利国[12]研究了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动态情况,他认为东北地区的私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是最显著影响学生择业的两个因素;李向荣[13]研究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时对城市的选择意愿,结论是工资待遇和时空距离是大学生选择城市就业的两个关键因素。
因此,无论是微观角度还是宏观角度,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众多,为了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得客观、全面地分析影响大学生择业的种种因素。本文基于系统分析的理论,建立大学生择业系统问题的结构化模型,然后根据影响学生择业时考虑的各个评价因素的权重,用系统评价法评估各个就业方案并对其进行排序,以期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1 系统分析法简介
系统分析一般是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14],通常用到建模的方式,全方位预测、优化和评价各方面因素,从而为决策分析提供最佳选择方案,它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过程。系统分析的核心是建模,重要过程要素包括:预测、优化、仿真和评价,鉴于此,可将系统分析分解为图1所示步骤。
对问题建模阶段采用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进行结构分析:首先提取系统构成要素并建立各个构成要素间的可达矩阵,然后分析要素间的联系和层次关系,建立递阶结构模型例图,最后确定研究系统的整体结构关系图。
系统综合评价阶段采用关联矩阵法来全面评估各个备选方案,关联矩阵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并构建多项评价指标,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由矩阵表示。
2 建立系统结构化模型
首先找出构成系统的核心要素,这是建立系统结构化模型的关键,然后将这些核心要素的关系度表述清楚,并以二元关系来呈现出核心要素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图、矩阵等容易直观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表达形式更能便于后续模型的构建;通过上述步骤就构建出一个系统结构化模型。首先來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主要由以下2个要素构成:学科专业供需不平衡以及学科专业调整混乱,用符号S1来表示;以及对毕业生缺乏有效就业指导,用符号S2来表示。
从毕业生的角度来说主要由以下3个要素构成: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用符号S3来表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对能力较差,用符号S4来表示;学生期望值过高,用符号S5来表示
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主要由以下2个要素构成:用人单位门槛过高,用符号S6来表示;用人单位计划性不强,用符号S7来表示。
在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之后,我们对要素间的联系及其层次关系进行分析;然后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并加以解释,并用系统结构的矩阵加以表达。其具体步骤是:
2.1 判定二元关系
首先绘制方格图,其维数由要素数决定,如图2所示,要素数为7,则完整方格图为7行7列的矩阵形式(本文为直观简便起见简略为图2),行的最右端标注要素名称,如S1-S7;方格图绘制完成后,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在两两比较后可直观显现,两元素若有直接影响关系可在行列交汇处用V、A、X表示,具体表示如下:
(1)在方格图中,若行要素直接影响列要素,则用V表示;
(2)在方格图中,若列要素直接影响行要素,则用A表示;
(3)在方格图中,行要素与列要素相互影响(表示强连接关系),则用X表示;
(4)根据传递性原理,要素间二元关系是可传递的,可通过逻辑推断,判断无直接影响要素间的二元关系,用带括号的符号表示,如图2所示。
2.2 建立可达矩阵
若在要素和间存在着某种传递性二元关系,则称是可以到达的,所谓可达矩阵,就是表示系统要素之间任意次传递性二元关系的方阵。若,且在无回路条件下的最大路长或传递次数为r,即有,定义为:
2.3 可达矩阵的层次化处理
对可达矩阵的缩减矩阵进行层次化处理,提取骨架矩阵,通过对可达矩阵的缩约和检出,建立起的最小实现矩阵,也即为的最小实现多级递阶结构矩阵。是对中的强连接要素集{S4,S5}作缩减处理(把S5作为代表要素,去掉S4)后的新的矩阵为:
由矩阵 可知,诸要素可分为三个层次:S5和S6属第一层次,S3和S7属第二层次,S1和S2属第三层次。以可达矩阵为基础,以矩阵变换为主线的递阶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如图3所示:
根据递阶结构模型,就可以描述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因素结构图,如图4所示:
3 实证分析
系统评价是决定系统方案的一步重要工作,是决策的直接依据和基础。这里我们采用关联矩阵法的逐步比较法,对各替代方案的评价指标进行逐对比较,对相对比较重要的指标给予较高的得分,据此可得到各评价项目的权重Wj。再根据评价主体给定的评价尺度,对各替代方案在不同评价指标下一一评价,得到相应的评价值,进而求加权和得到综合评价值。
通过专业人士讨论决定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评价因素有:薪资待遇、地域分布、未来发展空间、工作成就感。
首先用逐对比较法,各评价因素指标的权重。其基本的做法是:对各替代方案的评价指标进行逐对比较,对相对重要的指标给予较高得分,据此可得到各评价项目的权重。如表1所示:若薪资待遇和地域分布相比,前者重要,得1分,后者得0分,依次类推,最后根据各评价项目的累计得分计算权重(表1)。
由图可知,由于V3>V1>V4>V2,故A3>A1>A4>A2,因此,根据目前学生对于择业期望值的各项评价尺度的评定标准,学生毕业后首选外资、合资企业;其次是报考公务员,再次是民营企业,最后是国有企业。
4 结论
系统分析法采用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评估了各个就业方案,并对目前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系统分析法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复杂系统的问题研究领域。但是,由于在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选择最优方案时,各项评价尺度的评定标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导致最优方案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本文基于系统分析法的核心思想,综合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构建了系统结构化模型,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来挑选出最佳就业方案,结果发现,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就业方案是外资、合资企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类单位工资待遇最丰厚,企业文化相对自由开放,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第二选择方案是公务员,其工作稳定,较符合众多家长的心愿;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选择分别位列三、四选择方案。
参考文献:
[1] 孙林.“四个深刻变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2] 孙伟丽. 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 黄德桥. 基于职业锚理论的大学生择业观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2.
[4] 张帆. 我国当代大学生择业观问题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10.
[5] 邱程.“90后”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影响因素及教育与对策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大三学生为例[D].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13.
[6] 薛淑芳.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大学生为例[D]. 开封: 河南大学,2008.
[7] 雷传平, 宓林, 张晋芳. 大学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科学与管理, 2010(6): 74-77.
[8] 帅相志, 许家明. 和谐社会建设与山东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 科学与管理, 2010(1): 68-71.
[9] 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4): 35-44.
[10] 郭鑫.影響现代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 林区教学, 2017(12): 118-119.
[11] 刘春雷,于妍. 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 2011(6): 81-88.
[12] 王利国.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动态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2): 73-80.
[13] 李向荣.我国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1): 209-210+214.
[14] 汪应洛.系统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编辑:龙蓉)
Research on Job Selection of Graduates with System Structured Model
GUO Xiaoxia1,LI Huiling2,TIAN Yipeng3
(1.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 Jinan 250014, China;
2. Sh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Center, Jinan 250101, China;
3.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Weifang People's Hospital, Weifang 261041, China)
Abstract:Improving job selection of graduat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marketing of talent resource allocation makes the employment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are composed of various comprehensive facto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tructured model technology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the factors. The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factors that the students take into account in choosing the career,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graduates' choice of job intentions through systematic evaluation.
Keywords:employment factor;job selection position;system structured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