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锐
没有目的性的期待、相遇,即是缘。①
阳春三月,出门去淮河河畔散心。方才還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竟飘起了绵绵细雨。雨丝如银线般,纤细而闪亮,落在身上,好似碧玉般温润。②
春雨滋润下的桃花更加粉嫩明艳,全无败落的景象。虽枝头有些稀落零散,却依旧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踏着青石板砖一路向前,忽见地上开着两团硕大的殷红花朵,我忙用衣袖擦去镜片上密密的雨点,走近了,才发现是两个撑着小红伞的孩子蹲在路边。他们在干什么?走到他们身旁才发现,他们正拿铲子在地上挖土
原本心中跳跃着的火焰,一下子被暴雨当头浇灭。现在的孩子,素质就是这样吗?爱护环境的意识丢失了吗?纯真的童心竟已“进化”成随地挖坑了吗……我感到痛心和恼怒。③
正准备质问,忽见一个孩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的塑料袋,他将袋子里红红的东西倒进了坑中。我这才发现:他们埋的,是桃花啊!我也蓦然意识到,雨天的桃花哪里还能精神依旧,不过是被这两个孩子精心打理过了;哪里是他们素质的问题,其实是我自己丢失了童真啊!
我沉默了,悄悄退到一旁,低头往前走。走着走着,眼镜片又模糊了。④
透过迷蒙的水雾,我又仿佛看见两个依偎的身影⑤。
深秋的早晨,很冷,我提上鱼竿和小桶,蹬了两三公里的自行车,来到淮河附近的一座山谷,那儿的河流穿山而过。小河上浮着一团水雾,岸边,黄叶铺了薄薄的一层。不知是不是山中植被多的原因,感觉不那么冷了,连水汽都是温润的。我取下鱼竿提在手中,哈了口气,蹦着跳着踩在枯枝落叶上,留下一路的“咯吱”声。⑥
走到河边,我正准备放下手中的鱼竿,忽见不远处有两个模糊的身影。走近一看,发现是一对老夫妻。丈夫的头发已随时间散尽,妻子的头发也被时间洗白。他们坐在一张长凳上,丈夫颤巍巍地握着鱼竿,妻子则一脸幸福地依偎着丈夫。丈夫的双眼散出的柔和目光,一会儿停留在妻子身上,一会儿又停留在浮标上。有鱼上钩了,他便一提竿,钓上一条。这时,他和妻子相视一笑,取下鱼放进鱼篓。伴随着鱼篓中鱼儿轻微抖尾的声音,我的心中一阵温暖。⑦
我愣着站了好一会儿,忽然发觉这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们夫妻俩。哦,还有那根鱼竿。
于是我静悄悄地离开了,还山谷一个来时的宁静和温暖。
走回自行车旁,我忍不住回眸,朦胧的雾气早已遮住了两人的身影,可我却能清晰地看见那河里流淌着浓浓的爱流
我不禁感叹,原来人生最美的时刻是开头和结尾,原来最美的相遇是不期而遇;因为无所求,所以纯真,所以才有了天性的美;因为无所求,所以自然,所以才有了相遇时的怦然心动。⑧
①开篇照应题目。“没有目的性的期待、相遇”仍须推敲,还可以更精练些。从全文内容来看,“不期而遇”是没有约定而遇见,是意外碰见,这里的“没有目的性的期待、相遇”的表达显然不够准确。
②巧用比喻修辞写出绵绵细雨的特点。一个“落”字,更赋予了春雨温柔的形象。
③连用几个反问句,表达“我”对两个孩子在公共活动空间挖土行为的不满。但是,他们为什么挖土呢?
④“模糊”含义丰富,是雨点“模糊”了眼镜片,还是“我”感动的泪水“模糊”了眼镜片?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⑤宕开一笔,叙写另一件事,显示出小作者构思的功力。
⑥交代气候特征,营造气氛。
⑦唯美的画面,温情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丈夫的头发已随时间散尽,妻子的头发也被时间洗白”中的“散尽”“洗白”用得巧妙,符合年老的人头发稀疏、发白的生理特征,且富有韵味。
⑧工整的句式,富有哲理的语言,增强了作文的表现力,也升华了作文的主旨。
●总评
读了小作者的文字,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走进唯美的画面中。“人生最美的时刻是开头和结尾,最美的相遇是不期而遇”,带着这样的感悟,小作者写了生活中的两次“不期而遇”:一是遇见儿童葬落花,二是遇见老夫妻钓鱼。两个场景很平常,却被小作者描画得很美。绵绵春雨,缤纷落花,小红伞下,葬花孩童,是清新明丽的水彩画;深秋山谷,雾霭沉沉,小河岸边,垂钓老人,是空蒙静谧的水墨画。用绘画的笔触讲述自己的“不期而遇”,自然是与众不同的,作文脱颖而出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不过作文中有一些句子啰唆,再精练一些会更好。
(宋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