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鹏
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社会发展与建设的先决条件,林业发展为生态环境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植树造林,增加林业面积,在林业生态保护中必不可少,也从本质上改善了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质量。但面对我国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具体问题,森林资源匮乏、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社会建设,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与解决办法。
1 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主要因素
林业生态环境与建设的因素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情况、人们生活条件、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以及社会上政治文化发展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现状下,除了以上因素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环境保护政策不健全,也是导致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的基本因素,下文指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几点影响因素。
1.1 森林资源缺乏。世界许多国家的森林面积和森林储备量在不断减少,我国也不例外,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缺乏,资源覆盖率较低,分布比较分散,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量的1/4左右,林业资源十分匮乏,严重影响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用于生态的防护的林业,进展缓慢。
1.2 环境保护的政策不够健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环境保护政策不全,奖罚制度不分明,应有的法律政策保护不健全,林业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形成规模,水土流失严重,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此外,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方面来看,一些地区树木的搭配种类和种植结构不合理,引发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
2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生存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更加需要对林业的保护,进而对其进行科学总结。我国的林业资源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的增强,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森林后备资源储备丰厚,森林植被质量得到提升,林业第三产业的供给能力得到增强,围绕生态环保的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与生态功能实用性,以及多功能、多效益性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从根本上改善了林业生态环境,使森林覆盖率得到增长,从而实现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平衡发展,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3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程建设时间与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形成了矛盾点,工程建设有悖于林业生态系统较长周期性恢复的基本需求,“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秉承习总书记提出的理念,相关工作人员与部门也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循序渐进,局部完善,加强林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最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 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性,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相关单位继续推进植树造林、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政策,增加我国森林面积,最大限度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因此要想林业健康发展,必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林业建设。
3.2.1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和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日益加剧,以及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窮的现状,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全局考虑,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健全林业生态建设制度,合理利用林业资源。
3.2.2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发挥社会各界人士力量,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人民对造林重要性的意识,不断提高单位造林积极性,全民投入到林业生态建设中来,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环境问题继续恶化的可能性.通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植树造林的实践活动中,深入促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完善。
3.3 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规划。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做到维持林业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因此,需要在各地区不断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要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定,做好整体规划和基础管理工作,与全球各个地区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因地制宜,做好大方向的规划布局工作,不断科学完善,加大惩治力度,加大对砍伐、损害林业利益的行业的管理与治理。
3.4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林业技术领域的支持。资金支持对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作用不可小觑,各地区应不断加大林业建设资金的投资力度,提高林业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能力,对有发展潜力的林业地区,优先进行资金与技术支持,使资金与工作效率平衡、稳定,达到高效、优质的工作状态。
4 结语
我国林业资源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针对我国的现有国情来看,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依然不足,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林业建设,健全林业生态建设的保障制度,完善林业生态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合理利用林业资源,达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