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的潜力与对策分析

2018-09-14 06:55赵秋伟
新农村 2018年24期

赵秋伟

摘要:本文对我国当前城市用水的紧迫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用水所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的潜力,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节水潜力;城市节水;节水对策

城市缺水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即使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也可能存在局部性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了确保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的正常用水,政府有关单位将节约用水当做是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1 城市节水的重要性

我国常年水资源问题居世界第四,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是淡水资源十分紧张的国家之一。

城市是区域性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心,几乎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供给。城市经济活动与区域人员聚集,用水量集中,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对供水的安全性和保证率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缺水程度日益严重,缺水范围不断增加。严峻的水资源供给形式对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经济增长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制约,部分城市在未来也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水危机。

2 我国城市节水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人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逐步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国家城市建设局于1980年出台《城市供水工作暂行规定》,采取“按量收费”、“提倡节约用水”以及“实行计划用水”等措施。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随之相继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规章以及法规。建设部于1993年出台了《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增强了针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利用与开发。这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城市节水工作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扩大了城市节约用水量。1991年,我国工业生产节约用水量为21.13亿吨,2002年,我国工业生产节约用水量为37.24亿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节约用水成效。

3 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的潜力

我国城市已经实施节约用水政策多年,并且成效显著但相比于本文先进国家来说仍然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业用水的重复率水平,城市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依然有着较大的节约用水潜力。

3.1 国际间城市节约用水情况对比。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由于受到技术能力方面的限制,相比于西方先进国家来说仍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2002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537m3.人均用水量为428m3,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倍以上。说明我为水资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利用方式粗放。2002年,发达国家水资源复生利用率为85%,我国仅有68.8%。1991年,我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251.96m3,经过节约用水政策的多年推行后,直到2002年,我国人均用水量已经下降至l70.12m3,但在该指标上我国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这同时也说明,我国在节约用水尤其是在城市节约用水方面的工作仍然大有可为。

3.2 不同规模城市节约用水情况差异。由于我国各城市之间规模相差较大,在用水指标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统计可知,大城市人均用水量最高,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次之。而超特大城市人均用水量最小,小城市次之。小市场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因此人均用水量不高。超特大城市在技術上有明显优势,有着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水平。由此可知,大城市、小等城市以及小城市是将来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的主战场,这对于我国整体节约用水量的提升有着十分关键的战略意义。

4 城市节水对策

4.1 建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体系。政府级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加大针对城市节约用水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照当阶段各城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城市经济结构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全面实施水权有偿转让,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确保城市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的用水安全和用水权利,保障环境用水和生态用水:与各行各业积极展开合作,深入挖掘生活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的能力,对浪费水、违章用水的能力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提升对于水资源利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能力。

4.2 做好节水宣传工作。树立“水资源有偿使用、不可替代性、有限性”的节约用水价值观,树立全民节水意识,改变传统用水观念。节约用水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是一项全民义务,整个社会要营造“浪费可耻、节水光荣”的用水意识。尤其是在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方面,需要将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等理念纳入到教材内容中,使城市居民从小就能够对我国当前以及未来的用水形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形成节水习惯和节水意识。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城市节约用水工作要综合借助技术、法律、政策以及教育等多种手段加强管理与教育,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全面节水意识,强化节水力度。另外,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多渠道开发新水源,以市场化的方式协调分配水资源,最终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红,陈智乾.节水优先视角下的城市节约用水规划要点——以东台为例Ⅲ.城镇供水,2018 (01):60 -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