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斌
摘要: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实现转化升值和循环发展,对于防治大气污染,推动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农作物秸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综合利用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生态环境的影响:综合利用现状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l 农作物秸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综合利用途径
1.1 秸秆肥料化利用
1.1.1 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包括秸秆粉碎翻埋、秸秆松耙碎混和秸秆直接覆盖三种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是提升地力。秸秆还田土壤全氮提高0.001—0.1%,速效磷增加0.2~30毫克,公斤,速效钾增加3.3—80毫克/公斤,二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据试验:秸秆直接还田6年,土壤容重降低0.05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增加2~3%.水稳性团聚体增加94.8%。三是土壤微生物量增加,酶活性提高。据试验:秸秆直接还田6年,0—20厘米耕层细菌和真菌数分别增加142.9%和115.O%:所有酶活性均增强,其中碱性磷酸酶,秸秆翻压增加14.23毫克/公斤,覆盖增加13.66毫克,公斤。四是抗旱、抗风蚀、水蚀效果明显。据研究:秸秆覆盖可减少蒸发量51.4毫米。
1.1.2 制成优质肥还田。主要分场地化堆沤造肥和工厂化处理生产的商品有机肥,一般畜禽粪便与秸秆掺混比例为1:0.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期定位试验:连续6年施用有机肥(腐熟的猪粪)折合每公頃有机碳2526公斤,土壤有机质增加1.6克/公斤。土壤全氮增加9.8%,土壤全磷增加42.5%,速效磷增加95.2%,速效钾增加0.37%,PH值稳定(施用化肥区下降0.5),土壤中>0.25毫米水稳性团聚体可增加7.8%。
1.2 秸秆饲料化利用
主要分为秸秆青(黄)贮、微贮、加工成块状粗饲料和精饲料搭配使用等方式进行过腹还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相关资料显示:1万吨秸秆直接焚烧,将排放1.44万吨二氧化碳。二是减少化肥用量。据省畜牧局测算:1头牛1年产3600公斤粪便,7200公斤尿,生产腐熟粪肥1.2—1.5吨,用于0.5~l亩地做底肥,可减少化肥用量10—15%。
1.3 秸秆基料化利用
基料化利用主要指将秸秆粉碎,按一定比例配合添加剂、辅料等经灭菌发酵制成作物育苗的营养基质。据相关资料推算:秸秆粉碎代替部分木屑,1万吨秸秆约可代替0.4万吨木料,保护资源的同时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
1.4 秸秆燃料化利用
1.4.1 秸秆生物质发电。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调查初步推算:每2吨秸秆产生的热量相当于1吨标准煤,每利用l万吨秸秆替代煤燃烧,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40吨、烟尘排放100吨。
1.4.2 秸秆固化成型、热解气化。主要将农作物秸秆通过敞开式快速炭化窑及其配套设备,固化成型或热解气化,加工成绿色新型燃料。秸秆热解气化后制成的燃气是一种与天然气成分相似的清洁能源,可燃成分主要为CO、H2.CH4等,燃气中氮氧化物及硫化物含量极少,经锅炉燃烧后排放达到天然气排放标准。
1.5 秸秆原料化利用
1.5.1 秸秆生产纤维素乙醇。主要以生物质秸秆为原料,从秸秆所含纤维素中提取酒精燃料。对生态环境地影响:据测算,大约5—6吨秸秆能生产一吨乙醇。一方面秸秆生产乙醇,可以减少秸秆焚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大气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生产出的乙醇汽油是一种清洁的发动机燃料油,车用乙醇汽油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国内研究表明,E15乙醇汽油比汽油炭氢含量排放下降16.2%.一氧化碳排放下降30%。
1.5.2 秸秆制浆造纸。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通过亚硫酸胺法清洁制浆技术,生产出各种纸制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是减炭护林,改善生态环境。
1.5.3 秸秆制造板材。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制成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室内装修等领域的板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是实现碳减排。二是节约了森林资源。用秸秆板代替木制板材,每年我国可以减少约8000万立方米的木材砍伐。
2 政策建议
建议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强化扶持,多措并举,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一是构建秸秆收贮服务体系。培育秸秆收贮组织,引导其与种植户、秸秆利用企业建立长期产销合作,开展专业化收贮服务。二是扶持做大龙头企业。给于专项资金补贴,并在税收减免、贷款等方面优惠,以企业发展带动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三是秸秆收贮区域化。四是加快新技术集成。对秸秆低温快速腐熟、秸秆打捆等前瞻性新技术、新机械组织开展专项研究,并予以资金支持,为后续大规模、多层次利用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