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 陈维刚 邹雪剑
摘要:平贝母为密集型种植模式,目前只能人工播种。为解决平贝母机械化播种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气吸式平贝母播种机。阐述该机的结构型式、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参数设计,通过性能试验证明该机可以满足平贝母播种使用要求。
关键词:平贝母;播种机;气吸式排种器;充种角度;投种角度;传动比
中图分类号:S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2-0017-04
平贝母为密集型种植模式,目前市场上并没有能满足种植农艺要求的平贝母播种机,只能采用人工播种,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耗时长、损伤表皮、株距不均匀等问题。为解决平贝母机械化播种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气吸式平贝母播种机,填补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为平贝母种植开辟新途径。
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平贝母播种机主要由机架、风机、种箱、推土铲、镇平辊、排种器、变速箱、地轮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
机架为基础部件,其余部件直接或间接固定在机架上。前部的推土铲有两部分铰接点,拉杆调整端与机架前横梁连接,定位端与镇平辊支架连接,整体以斜角形式前行,完成清平畦面、整理种床。镇平辊在机架下方通过支板与机架连接,在推土板后侧,通过被动回转的形式镇平压实种床。镇平辊与推土铲配合,为排种器投种提供平整的种床,避免因地势不平而出现种子落地后继续翻滚的情况,从而保证株距准确性。风机固定在上悬挂,为排种器提供负压。地轮为排种器提供旋转动力,并起到支撑整机的作用。变速箱针对不同株距调整相应的传动比,将从地轮输入的转速转换成不同的转速传递给排种器。排种器在负压的作用下由充种室将种子吸住,转到投种点投放种子,完成吸排种作业。
2 关键部件设计
2.1 推土铲
推土铲要求既能平整畦面,又能防止两侧土回流,还能防止因土量大而从推土板上侧翻越到后侧。畦宽为800~850 mm,所以设计推土板的尺寸为:两侧翼板夹角130 °,两侧翼板末端相距1 065 mm,翼板高度195 mm(如图2所示)。
2.2 镇平辊
畦宽为800~850 mm,种床有效宽度应大于850 mm,并具有一定越障能力,所以确定镇平辊的外形尺寸为:长度915 mm,外径216 mm(如图3所示)。
2.3 排种器
平贝母排种器主要由排种器固定架、排种辊、气腔、充种室、定位板、刻度盘等组成(如图4所示)。气腔两端与风机相连接,为排种器提供负压,充种室中的平贝母种子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到吸种孔上,随着排种辊一起转动,当转至投种区时,平贝母种子被投放,从而完成吸排种过程。定位板与排种器内部的卸风机构在同一横向界面上,这样在外侧查看定位板的位置,就能确定卸风机构在排种器内部的位置。
2.4 卸风装置
卸风装置采用外层包有橡塑海绵管的滚轮组合结构型式(如图5所示)。滚轮外侧包裹的橡塑海绵管与排种辊内壁接触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当充种孔经过橡塑海绵管时,橡塑海绵管将充种孔覆盖住,使充种孔处负压瞬间消失,种子脱离排种辊,从而完成投种。
2.5 排种辊
播种过程中既要降低排种辊对种子表面的机械损伤,又要实现高速播种作业,还要保证充种率。针对以上几点要求进行排种辊的结构设计(如图6所示)。
2.5.1 排种辊外形尺寸 畦宽为800~850 mm,选定排种辊长度为840 mm;为降低排种辊旋转的线速度,并考虑安装空间和耗风量的限制,选定排种辊外径为300 mm,壁厚为2 mm。
2.5.2 孔数 播种行距为40 mm(共20行),且需要满足株距调节范围,因此确定周向分布30排孔,轴向分布20排孔,相邻轴向两排孔位置周向交错排列,轴向孔距为40 mm排布。
2.5.3 孔径 平贝母种子大小不一,围绕直径D为8~10 mm的种子进行设计,吸种孔直径d参考经验公式d=(0.6~0.7)D,因此确定吸种孔直径为5 mm。
2.6 气力系统主通道
气力系统主通道位于平贝母排种器芯部,其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负压区分布均匀性、气力输送与控制等因素,并通过试验确定。采用均布长槽孔的空心管作为主通道,既能起到通风作用,又能起到支承作用。确定气腔外形尺寸为:外径95 mm,壁厚8 mm,长度
1 250 mm(如图7所示)。
3 主要参数分析
3.1 平贝母排种器充种角度
平贝母排种器充种过程中种子受力分析如图8所示。
由图8可以看出:充种过程中,种子在负压的作用下被排种辊吸在排种辊表面,并随排种辊一起转动。F1为排种辊提供给平贝母的摩擦力;F2为平贝母自身的重力;F3为平贝母所受的离心力;F为排种辊的吸力;α为充种角。
排种辊的吸力要克服种子自身的重力和种子之间相互的摩擦力,因此排种辊的吸力要大于F1与F2的合力。受力公式为:
种子所受的吸力实质上是由于吸种孔内外压差形成的,公式为:
由式(3)可知,平贝母种子能否被吸附在排种辊上,与种子物料特性、排种辊转速、充种角度、负压相关。结合大量的试验数据得出,负压值为4.5~5.0 kPa、充种角度为27 °时,充种效果最好。
3.2 平贝母排种器投种角度
平贝母种子被吸在排种辊上并随之一起转动,当转到投种区时,由于外层包有橡塑海绵管的滾轮堵住了吸种孔,瞬间使得吸种孔内外压力一致,失去吸附力的平贝母种子脱离排种辊,下落的种子在惯性作用下一方面保持所在吸种孔处的线速度,另一方面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投种过程中种子运动分析如图9所示,β为投种角度,V1为平贝母播种机的行进速度,V2为平贝母随排种辊旋转的线速度。
理想的投种状态为零速投种,即下落过程中种子在前进方向的合速度为0。分析所得公式为:
由以上公式可知,投种角度需要根据平贝母播种机的前进速度、排种辊转速及排种辊直径来确定。平贝母播种机的前进速度在0.72~1.10 m/s之间,排种辊直径为0.3 m,在理想的零速投种状态下,计算得出投种区域为15~39 °之间。结合大量的试验数据得出,投种角度为19 °时投种效果最好。
3.3 传动比
根据平贝母播种农艺要求,前后株距S分别为2,3,4 cm,地轮直径D1为60 cm,排种辊外径D2为30 cm,整机采用链传动,其中地轮选用14齿、21齿链轮配比,平贝母排种器上的链板在空间准许情况下尽量增多齿数,经过多次验证选用50齿,中间经过2次变速。因此,在设定地轮旋转1周的情况下,求得传动比公式为:
1=(14/21)×i1×i2×i3×(π×D1)/30S
整机的传动比经理论数据与试验所得(如图10所示)。一级传动为14,21齿,二级传动为三链板塔轮(19,21,26齿)与两链板塔轮(14,26齿),三级传动为两链板塔轮(14,26齿)与50齿。
4 结论
根据平贝母种植农艺要求,结合理论与试验数据,设计一种平贝母播种机。该机具有平整畦面、镇压种床、气吸式排种器播种等功能。其主要工作机构均为可调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农艺要求:推土铲可在纵向上以15 mm的间距调整3个高度等级;镇平辊可在纵向上以10 mm的间距调整3个高度等级;平贝母排种器的投种角度为无极可调模式,可根据不同的行进速度调整相应的投种角度,依据行进速度在0.72~1.10 m/s之间得出最佳投种角度为19 °。经过多次试验测得该机充种率≥93%,重播率≤14%,可以满足平贝母播种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筱钧,周金华,赖庆辉.中草药三七气吸滚筒式精密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6(2):20-28.
[2] 高筱钧.气吸式三七精密排种器设计与充种性能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3] 周金华.动力式三七精密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4] 周金华,赖庆辉,高筱鈞.滚轮圆刷式三七精密排种器的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4):50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