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
摘 要:文章主要梳理南通地方建筑类型与形态,结合南通地域文脉特征、产业格局、生活习俗等方面,对南通建筑装饰的基本要素进行现象分析,从地方传统建筑装饰为基点组建一个具有崭新视角的观察体系,从而搭建自然与文化遗产互相关联的有机体,为保护方法的确立与改进提供新的依据,结合前瞻性的视角审视南通建筑中的传统要素,为南通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拓展新的思路。
关键词:传统民居;南通;装饰特征;传承;保护
[本文系南通市2018年度热点课题“南通市城镇化建设中传统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课题编号:RL1824]
南通地处太平洋西岸,我国长江入海口北侧,依江傍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从早期的海洋盐业经济发展到农耕经济,再发展到近代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模范城市,南通被学界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历史街区以及传统建筑作为南通现存不多的城市遗存,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最原生态的表情,通过传统建筑可以表现出南通的文化基因、产业基因、生活习俗等。在新时期城市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对传统建筑的保护越发突显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传统建筑装饰是南通地缘基因背景下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带着强烈的南通符号,基于尊重历史,保护地方文化的基本原则,传统建筑装饰研究成为当下保护历史街区工作中一项急迫的重要任务。
一、南通传统建筑装饰形态
(一)顶面装饰
1.屋脊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脊一般位于房屋的正梁构件之上,属于室外装饰部分,通常运用砖瓦构筑。屋脊主要通过脊首、脊翼、画牌等部分装饰,由于屋脊体现出建筑上方的外形轮廓,有别于建筑立面和地面等以直线为主的单一造型,具有较为丰富的造型变化,通过曲线造型、镂空手法等给传统建筑的装饰赋予了多样的形式。
南通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屋脊装饰受海洋文化及农耕影响,常见的样式有龙纹、水波纹、牛角纹等,例如二龙戏珠款屋脊。在吉祥寓意表达的同时,折射出南通丰厚的海洋及农耕文化特色。
南通老城区传统民居屋脊脊首造型趋于内敛,精巧,通常情况下不会向外延展,一般不超出建筑山墙,超出山墙向外伸展造型的脊首多见于南通老城区以外的周边地区及郊区,城外村镇建筑密度小,建筑间距相对大一些,为体现出建筑的视觉尺度与张力,常见的脊首装饰呈现出轻装饰、重造型的设计趋势,多数以轻盈的曲线为设计元素,抽象地呈现出牛角状飞翘的样式。(图1)
画牌是位于屋脊中间的砖质装饰,通过浮雕的方式刻画吉祥纹样、吉祥文字等内容,规格较高的民居建筑屋脊画牌两边还饰以泥灰装饰浮雕纹样,从而丰富了屋脊装饰样式。画牌装饰表现出民居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多出现戏曲人物等传统吉祥纹样,此类装饰较少体现海洋要素,而是更多地选用与中原地区相一致的耳熟能详题材,从这一建筑装饰细节上可以看出南通地域文化的多元化以及包容性,体现出南通地区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宽容度。
2.瓦当
瓦当作为传统建筑屋顶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能勾勒出建筑屋面的轮廓。我国历史上关于瓦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其功能主要是用于配合屋顶的排水,其材质有砖材、琉璃等,瓦当的立面可用于装饰纹样的表现,我国歷代的瓦当样式较多,有饰以文字、动物、植物等造型。南通地区传统建筑瓦当以如意形为主,常被当地人称为“猫儿头”,有饰以吉祥纹样,比如祥云纹、稻穗纹等,还有饰以吉祥文字,比如福、寿等,也有饰以动物纹样,比如神兽、四灵等。通过瓦当装饰,不难看出,南通传统建筑装饰题材的多样和手法的自由等特点,笔者在走访调研时发现了不少装饰以五角星的瓦当,通过与原住民的交流,了解到这一类饰以五角星的瓦当是建国后制造,反映出南通传统建筑装饰与时俱进的一面。
(二)墙柱面装饰
1.墙面装饰
南通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因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材,内墙也有使用木材筑墙的案例。在外墙部分,有以砖材砌筑排列样式为装饰,结合墙面边缘处的砖质装饰线条,形成完整的墙面砖质装饰。此类装饰常见于明代至清代时期的建筑中,至民国时期,由于大量中西合璧样式建筑的出现,墙面装饰以及阴角、阳角等部位的装饰线条开始带有西方建筑的要素。
2.柱面装饰
与我国传统建筑的基本要素一样,南通传统建筑中的柱体也分梁柱、金柱、廊柱、童柱等,木材是制作传统建筑柱体最常见的材料,其可塑性高,在装饰部分可通过雕刻、彩绘的等方法来表现。用木材制作的柱体,与地面接触的部分通常使用石质柱础,用于防止木质柱体受潮,可有效延长柱子的使用寿命。石质柱础位于柱子的下面,其样式有圆有方,与柱子的造型呼应,较为讲究的建筑中,其柱础也是建筑装饰的重要元素,有鼓形、覆盘形等,偶见适度雕刻装饰。
(三)门窗装饰
1.门饰
我国传统建筑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门的设置也体现出该建筑的规格和等级,一般情况下,传统的门有殿堂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在南通地区,常见的民居入户门为蛮子门和如意门,位于寺街街区石桥头袁氏古宅三座门堂中的一座为目前在南通地区发现唯一的金柱大门,该处大门为南通地区等级最高的民居入户门,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蛮子门具有丰富的层次感,结合多级石质台阶、门檐,其整体效果较为庄严。其木门上偶有饰以彩绘门神、对联等,也有饰以护门钉,用以提高木门的牢固度。与蛮子门相比,如意门就简单了很多,一般情况下,如意门直接设置于建筑外墙上,不设有门堂,尺度上也较蛮子门小,其等级不及蛮子门,但更趋向实用。如意门简洁内敛,有时在门角处饰以雀替,突显南通传统建筑适度装饰的特征。至民国期间,南通地区有很多中西合璧样式的门脸均是由蛮子门或如意门为基础改造而来。
室内门饰是传统建筑样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走访了南通明清两代传统建筑,由于该时期还没有玻璃材料在建筑中使用,所以清中期以前的建筑门饰较为单一,以木质方格样式为主,门窗镂空处填充云母片,因此木质方格尺寸较小,至晚清民国时期,由于玻璃材质的传入,门的样式得以多样的变化,其中最典型的民国门饰为反棱形拼花。(图2)
2.窗饰
明清两代,南通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窗饰与门饰类似,在笔者的走访调研中发现,现存不多的明代南通传统民居建筑的尺度较清代的建筑显得大很多,有下推式开启方式等与近现代建筑窗饰不一样的方面。
可以说由于玻璃的出现与运用,丰富了建筑门窗的样式。南通地区现存历史民居建筑中最早的玻璃由德国进口,出现了当时极为罕见的雕花玻璃、彩色玻璃等,使其门窗装饰过渡到中西合璧样式,例如武胜巷徐庚起故居的玻璃门窗装饰。
(四)地面、台阶、栏杆及其它装饰
传统建筑中的地面铺装分室内与室外两个部分,南通传统民居建筑在地面铺装部分拥有丰富的样式,展现出符合南通这一方水土的建筑特色。一般情况下,南通地区大多数传统建筑均为就地取材建造,室外地面常见运用南通本地的五山石材料铺装,呈红褐色,由于该石材可塑性不强,因此,五山石铺地效果较为随意,也有运用青砖铺地的案例,青砖铺地拥有整齐、美观等优点,且可以拼装出席纹、锦纹、十字纹等样式,成为南通地区传统民居建筑院落天井最常见的地面铺装材质。(图3)
传统建筑室内地面铺装常见木质地板装饰,其木质地板尺寸较大,由龙骨架空,一般情况下,保留其木材本身的机理和色彩效果,通常情况下选用杉木不易变形,且南通地区并不稀缺杉木资源,适合选用制作地板。
台阶是南通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南通地势低洼,为满足防水、排水等需求,建筑的地基将适当增高,使得南通传统民居建筑基本都设有台阶。南通本地人称堂屋台阶为阶沿,以条石搭建,清代之前的多以青石搭建,清代开始,南通民居台阶多以大型麻石搭建,一般为两至三级台阶,堂屋台阶下接天井,上接廊檐,在装饰上,主要通过天井、廊檐的材质与石材台阶的对比,产生材质衬托、疏密变化、边角收边等手法,提升整体空间的效果。
栏杆为楼梯的配套设施,常出现在楼房中,明清时期,南通地区罕见楼房,至清末,随着中西合璧建筑在南通的兴起,两三层的楼房渐渐出现在南通,因此也出现了很多样式的木质栏杆以及铁艺栏杆。如濠南别业中的木质栏杆和葫外楼中的铁艺栏杆等,都呈现出西方建筑的样式要素,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二、南通传统建筑装饰题材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装饰纹样,提倡儒家礼教的表现,通过装饰纹样的讲述,教化民众,在题材的选用上,推崇五常、五福等。南通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也通过吉祥文字、吉祥图案、传说故事等题材表现出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
(一)吉祥文字
中国文字通过书法艺术展现出其独特的美感。在南通传统民居建筑中,有运用文字艺术,结合吉祥寓意,通过木质、石质、砖质等材质的雕刻,表现出极具中国文化特质的装饰,在文字的字体方面,有楷书、篆书等,丰富了吉祥文字装饰的多样性。(图4)
(二)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题材较广,有清供蔬果、飞禽瑞兽、缠枝花卉等具象纹样,也有菱花纹、夔式纹、拐子纹、万字纹等抽象纹样。民国时期,受西式纹样的影响,在建筑装饰图案中融入了几何纹样,整体呈现出简单化的发展趋势。(图5)
(三)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具有生动的描述性,造型直观,表现力强,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通过故事的情节描述,营造出亲民的居住情境。(图6)
三、南通传统建筑装饰发展
(一)明代民居建筑装饰
通过对南通地区现存的几处明代民居建筑装饰调研,笔者注意到明代建筑装饰与建筑构件紧密结合,比如梁柱的装饰,通过五架梁、抱头梁等造型的勾勒,呈现出适度装饰的效果。在建筑的开间、材料的选用方面,明代建筑较清代建筑略大一些,位于冯旗杆巷的明代民居建筑中也有运用较高规格建筑中才出现的斗拱结构进行装饰,显示出建筑的结构美。
(二)清代民居建设装饰
清代民居建筑在南通老城区保存较多,尤其是晚清时期的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装饰受外界风格传入的影响,在保留南通本土建筑格局的前提下,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有来自安徽、浙江等地的移民,在通经商,修筑宅院,带来了当地的建筑装饰风格,位于南通市端平桥西首的张得记绸布庄及张树源故居最为典型,其建筑融入了大量徽派建筑中木雕的装饰特征。
这一时期的建筑是处于传统样式发展至中西合璧样式转型期,同时又受周边地区吴文化、淮扬文化等影响,基于本地材料的局限性,出现的装饰进一步简化,注重实用。
(三)民国民居建设装饰
民国时期,由于张謇实业救国的经营,南通较早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建筑装饰方面,西方样式成了当时的风尚。除了南通建筑师孙支厦设计的众多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建筑以外,民间也有不少建筑也转型运用西式元素进行装饰,集中体现在入户门脸的样式上,俗称洋门脸,原桃坞路一带出现了石库门建筑装饰,现已不存。
(四)南通传统建筑装饰样式变化分析
现存于南通的传统建筑基本为明代、清代、民国等时期所建,也有少量宗庙建筑始建于唐宋时期,经过历代修缮,未保留唐宋时期的建筑原貌,本次研究聚焦自明代以来的南通传统民居建筑,其装饰样式发展呈现出由繁至简、由大到小、从具象到抽象的面貌,在装饰部位方面,从建筑构件装饰到纯装饰部件的出现,是建造工艺不断完善的结果,也是南通地區居民审美变化的真实写照。
四、南通传统建筑装饰基因的当代传承
回顾南通地区传统建筑装饰,其丰富的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其内容的梳理、归纳、分析、传承,将有助于弘扬南通地方文化,续写南通地方建筑发展篇章。
(一)材料传承
当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在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代建筑以框架结构、钢结构等建筑结构为主,南通传统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的当代传承及运用方面,适度融入南通传统建筑材料装饰,通过材质与样式表现出宏观建筑表情,选用本地传统建筑材料,传承发展具有浓郁南通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
(二)工艺传承
为适应当代建筑建设的需求,传统材料与制作工艺在完善自身技术要求的同时,应与当代工艺融合,比如传统砖雕与当代干挂工艺结合等、漏窗工艺与型材工艺相结合等,通过不断的探索,优化传统工艺的不利因素,使传统材料当代传承的同时,相关的材料制作工艺也得到相应的传承,工艺的提升有助于传统建筑的当代运用。
(三)风格及样式传承
在当代城市建筑发展进程中,建筑作为城市的表情之一,出现了不少千城一面的案例,缺乏地方传统元素的表现,建设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不仅需要保护好历史遗存,还有积极探讨城市文脉、建筑风格、装饰样式等,为新兴地方建筑风格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南通做出了不少探索,例如环濠河景观桥梁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濠河周边较多中西合璧建筑的城市环境,在和平桥、友谊桥、南公园桥、人民公园桥等桥梁的设计时,延续中西合璧设计风格,在样式方面,综合运用铜艺、石材等表现传统的设计要素,又通过干挂工艺安装,符合当代建筑工艺要求,最大程度地将传统风格与样式进行当代传承,塑造了符合南通特征的城市表情。传统建筑风格与样式的传承,是弘扬传统文化,发掘地方特色的重要历史任务,意义重大且任重而道远。
五、结语
本文以南通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就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建筑装饰进行了分区域分析,梳理部分南通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特征,归纳其装饰样式的变化规律,并联系当代建筑,探讨传统建筑样式当代传承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旨在探索地方传统建筑传承与保护方面提出设计思路,由于基础资料和篇幅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的设计观点,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为南通地区传统建筑装饰传承与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过伟敏,罗晶.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6-144.
[2]过伟敏,刘佳.镇江近代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28-169.
[3]过伟敏,王筱倩.扬州老城区民居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71-102.
[4]过伟敏.建筑藝术遗产保护与利用[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5]崔华春. 苏南地区明末至民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研究[D].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7.
作者单位: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