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摘 要】 任务型语言教学具有区别于传统语言教学的鲜明特点,即把语言教学真实化,把课堂社会化。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师如何去教转为强调学生如何去学,教学主体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学的重点也从注重语言本身转为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因此,“语言教学真实化”成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其他传统教学的灵魂。本文对中学英语课堂任务的真实性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探讨了影响课堂任务真实表现的因素。通过案例分析,笔者发现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对如何遵循真实性原则还不是很明确,对真实性原则的把握和应用还不是很到位,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效果。本研究对于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教学 真实性原则 课堂任务
一、研究背景
1.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作为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关于任务,国内外专家有着一些不同的定义。Nunan, D. (1989/2000)认为任务应具有六大要素:任务目标(goals)、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input data)、基于输入材料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学生的角色(learners role)、教师的角色(teachers role)和背景(setting)。Skehan, P(1998)对任务有如下结论: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要基于任务完成与否。在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课堂中的研究和应用日趋广泛。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教学理念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并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任务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明确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
2.任务的真实性
语言教学的真实性一直是外语教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Nunan, D.(1991)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真实文本引入学习环境。Harmer, J.(1991)建議英语教师既要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也要选取专门为学生设计且适合他们学习的语言材料。 Guariento, W. & Morley, J.(2001)系统地总结了人物真实性的四个特征:真实的交际目的;符合真实世界的生活需求;充分的课堂互动;学生的真正参与。然而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国外学者选取的真实材料或者设计的真实任务无法直接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实践。我国英语教育学者鲁子问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实性原则”概括为“真实的、符合实际的、非虚拟的”。具体而言就是英语教育的目的是真实的,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动力是真实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应该是真实的。
基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英语课堂中,任务是否真实,存在以下判断标准。
(1)任务是否以意义为中心,以完成目标为导向;
(2)是否为了真实的目的而使用语言交流;
(3)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是否能体现交流双方存在信息差;
(4)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是否以学生生活的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5)学生是否真实地参与到任务中来,通过真实交流以填补信息差和解决问题。
为了验证任务真实性的判断标准是否适用于我国教育环境下的中学英语课堂,笔者进行了为期6周的调查研究,旨在找到我国中学英语课堂中任务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其真实性表现的因素。
二、调研设计
1.概述
为了保证此次调研中所收集到的数据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从乐山市峨眉山市一所私立学校选取了数据收集对象。该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私立学校,现有初中部三个年级49个教学班和高中部两个年级10个教学班。在调研前,笔者选定了8年级两位英语教师为本次调研的参与者,并对其做了相应的非机构性访谈(附1)。
笔者通过随堂听课和调查问卷采集了相应的数据。在调研过程中,笔者认真记录了每节课的整个过程,然后在课后分发调查问卷(附2),以此分析学生对各种任务的反映和接受程度。在为期6周的调研中,两个班级分别上了外研社《英语八年级下册》的Module 6—Module 9。笔者在两个班所记录的课堂数据中分别选出一节新授课和一节练习课(均来自第九模块第二单元),共四节课,来做具体分析。
2.调研结果呈现
笔者在听课记录中分析所挑选出来的四节课,一共找出了16个任务。下面,笔者就对其中比较典型的课堂任务进行描述。例如,新授课过程中,1班和3班教师各自准备了5个任务。1班的阅读任务是:① 读前完成练习4中的问题;② 阅读标题,猜测文章内容;③ 阅读全文并划分段落;④ 匹配段落大意;⑤ 读后思考——当你难过时,你可以怎么办。3班的阅读任务是:① 教师预设情境——自己和好朋友吵架,请求学生给出建议;② 阅读文章标题和第一段,猜测文章内容;③ 阅读全文并划分段落;④ 匹配段落大意;⑤ 分组任务。
(1)课堂任务
① 新授课
3.数据结果分析
针对上述四堂课的研究和调查问卷,笔者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新授课和习题课的任务呈现出不同特点,下面将这两种课型的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1)新授课
① 两位教师所设计的任务都较好地实现了以意义为中心,有明确的交际目标,且存在一定信息差。例如3班新授课中,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前,首先设定了一个真实的语境“I am very sad because one of my friends quarreled with me. What should I do?”教师虽然在备课时会预估学生给出的可能性建议,但不可能全部预测出来,这就体现了真实交际中的信息差,而学生的回答也受到认知的局限,体现了进一步阅读的必要性。
② 3班的教学任务更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课堂导入以真实语境激发学生思考,读后任务也是利用本课所掌握的信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努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真实的语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学生反馈来看,这样的真实性任务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③ 任务难度适中。1班74%、3班82%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④ 设计的任务可以提高一项或多项语言技能。1班85%、3班93%的同学认为教师的任务帮助他们提高了口语水平;1班78%、3班90%的同学认为他们的听力水平有了提高。
⑤ 设定的任务目标都得以实现。
(2)习题课
① 大多数任务以形式为中心,没有注意意义的重要性,也没有信息差的存在。
② 任务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课文内容。任务远离真实生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或者检查。调查问卷中1班90%、3班70%的同学对这样的任务不感兴趣。
③ 虽然习题课上的任务基本不能提高他们的某项语言技能,但是学生还是认为这样的任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
④ 任务是回答一些封闭性问题,对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帮助不大。
从分析结果我们不难看出,针对不同课型,英语教师会设计出不同类型和特点的任务。相比之下,新授课所设计的任务比较具有真实性,而習题课中的任务大多数是教师为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的传统练习。
4.影响任务真实性的因素
根据此次调查,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对数据的研究及对比,笔者发现,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真实性的因素有以下两点。
(1)教师对任务真实性的定义把握和运用能力不同
通过非结构性访谈,笔者发现两位教师对课堂中任务的理解不同。8年级1班教师认为,只要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和巩固学生英语知识的任务都是任务;而3班的教师认为,任务必须以真实语境为背景,以意义为中心,以交流为目的,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显然,3班的教师对任务的理解更到位,对任务真实性的把握和运用也更到位。从问卷调查数据中也不难看出,3班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更感兴趣。
(2)学生参与课堂任务的程度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此次调查数据分析,笔者认为真实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完成教师设定任务的热情。反之,不真实的任务会削减学生的热情,而学生的不配合会让任务无法很好地开展下去。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也证实了笔者的观点,学生在新授课中参与课堂的程度远远高于习题课的参与程度。
三、本次调研对教学的启示
1.教师要把握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实性原则
首先教师要准确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实性。“真”就是现实世界真正存在这一活动,主要体现在任务的内容与真实世界的活动关联紧密,任务在选择和设计上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活动,活动中的各个输入材料也要真实存在;“实”是指交际双方为交流信息所进行的有意义的交流,而不是语言学习课堂上为掌握某一内容而对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机械操练。其次,教师设计的任务必须反映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况,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生活经历和智力因素,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根据需求来学习,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通过任务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地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完成他们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对任务的设计必须要关注学生真实的情感态度。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如学生完成任务时,是否存在畏难情绪,是否缺乏信息或者感到焦虑。只有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排查分析,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语言学习的信心,克服焦虑,建立起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2.教师要运用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实性原则
首先,教师要通过贯彻真实性原则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我组织、自我评价、自我安排学习内容来完成教师设计的活动。只有任务足够真实和贴近生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教师要根据真实性原则创造出真实的交际课堂,实现真实的语言交流。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的任务和活动应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接触到的语言应是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听到或者看到的语言。最后,教师要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真实评价,实现真实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感知语言学习的魅力,真正地掌握学习语言的方法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方子纯. 英语课堂任务真实性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李亦桃. 浅谈真实性原则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把握及运用[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
[3]鲁子问. 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型教学论[M]. 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3.
[4]薛琳. 谈外语交际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真实性[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2000.
[7]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8]Nunan, D. 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J]. TESL Quarterly, 1991.
[9]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1.
[10]Guariento, W. & Morley, J. Text and Task Authenticity in the EFL Classroom[J]. EFL Journal, 2001.
附1 非结构性访谈
在进行随堂听课前,笔者对8年级两位英语教师进行了非结构性访谈。该访谈包括以下六个问题。
1.您从事英语教学的时间
2.您对新课程标准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了解程度
3.您对课堂任务的理解
4.您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5.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6.您是否愿意参与到我的课题研究中来
附2 调查问卷
班级: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