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蕾
8月17日至21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他曾在1981年-2003年连续22年担任马来西亚总理,期间7次访问中国。如今已93岁高龄的马哈蒂尔再度访华取得了丰硕成果,中马双方就共建“一带一路”进行了深入对接,并发出了维护自由贸易、坚持多边主义的积极信号。
新马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是诸多国人护照签证的第一站。也因此,这三个国家的汉语简称并列在一起,几乎一度成为境外游的代名词。
随着交往的深入,中马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紧密。2016年9月29日,南航开通广州到马六甲直航航班,成为中国大陆直达马六甲的首条航线。这是中国与东盟最大贸易伙伴馬来西亚深化合作的重大成果。
马来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更是共建“一带一路”早期收获最丰硕的国家之一。据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2016年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额较上一年增长4.4%,达2409亿林吉特(约合543亿美元),中国自2009年起连续第8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进口来源国。
中马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也是相互信赖、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
去过东南亚国家的人,起初都会有些疑惑,无论是马来西亚,还是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它们是如此相似。马来语与印尼语有明显的相似性,马来西亚与印尼主流的宗教信仰都是伊斯兰教,同为岛国的马来西亚与文莱、菲律宾都拥有大同小异的海风椰影、白沙碧浪……但如果你走进马来西亚,走入没有总理府的首都吉隆坡时,渐渐的,你会理出马来文化独特的内在逻辑,与邻居相比,它又是那么不同。
这里是文化的融合之地。何谓“马来”?起初,“马来”一词出自梵文“Malaiur”或“Malayadvipa”,有“群山之地”之意。马来西亚常被称为“大马”,这种来自于坊间的提法也颇有意思,主要与马来西亚的国土构成有关,马来半岛称为“西马”,马来群岛包括沙巴州和沙捞越州,被称为“东马”。为了区别历史上的马来亚(西马),而称呼整个马来西亚为“大马”。一个“大”字,既完整勾勒了国土,又暗含了文明融合的寓意。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有中国、印度以及周围国家的商贾在此经商。有资料显示,从公元2世纪开始,仅中国与印度商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30多个贸易港和城镇。
它是无论哪个方向的外国商船海路或陆路必经之处,不仅因为这里是海上的咽喉要道,还因为在凶险的海洋上,无论是南海的东北季风还是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都在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的群山阻隔之下,为来往船只遮风挡雨、化险为夷,无疑,马六甲海峡就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良港与天然禀赋并存,嗅觉敏锐的精明商人肯定不会放过如此诱人的丰腴之地,中国、印度、日本、朝鲜乃至中东与欧洲的商旅云集于此,坐实了海上贸易天堂的美誉。
在以货易货的交易中,当地人与外来文化的接触与交流越来越多,外来文化之间的融合也悄然而至。于是,今天你在吉隆坡会看到双子塔、清真寺、茨厂街,它们迥然不同但毫无违和。在马来西亚2800万人口中,马来人占比最高,为56%,华人占23%,原住民占11%。然而,即便是作为人口主体的马来人也并非一个边界绝对清晰的概念,反而处处透着吸纳与包容。如果外来移民说马来语、信仰伊斯兰教、遵循马来习俗,那就可以称为马来人。即便马来人内部,也因为语言、宗教、文化、习惯的差异性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或许可以说,多元化,就是马来文化的内在逻辑。
东盟地区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根据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对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分析,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战略要冲地带,既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又是“一带一路”建设通往东盟、中东、西亚和南亚的桥梁。
马来西亚自古以来就在东西方海上贸易中扮演关键角色,这段历史或可以追溯至我国的汉朝时期。《汉书》提到广东徐闻、合浦两地船行五月可到都元国,现代学者多以为是马来亚半岛东部或西部。临近马六甲海峡、辐射东南亚国家、印度以及中东地区,以马来西亚为纽带,将这些丝路上的节点国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也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马来西亚积极响应,有人提出了“一带一路,大马带路”的说法,足见中马之间合作往来的利好前景。
前年,一家独立民调中心为马来亚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所做的民调结果就发现,67%的马来西亚人认为中马关系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至少70%的马来西亚人对中国抱有好感。
马来西亚创造了“亚洲四小虎”的经济发展奇迹,但是现实困难却不容回避,马来西亚国土面积小,市场规模也相应不大,一直以来,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是该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也是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事实上,局限也暗藏了机遇,这种自由贸易的氛围在几百年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郑和下西洋经过马六甲海峡,发现这里曾经有55种语言共存,经贸往来带来的多元文化可见一斑;1989年在马来西亚槟城港口的实地调查,发现马来语中的中文借词有341个;至目前为止,马来西亚签订的国际自由贸易协议一共有十三项,其中有六项多边协定。
截至今年6月,马来西亚与中国在多个领域签署的合作项目总金额已经超过1700亿林吉特,这些项目包括马中关丹产业园、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投资的数字自由贸易区等。其中,以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为代表的“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模式,开启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合作的崭新范式。
2017年,马来西亚2017—2018年经济报告发布,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为马来西亚经济带来巨大商机。“全球经济表现和前景”章节专门关注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报告说,“一带一路”将帮助马来西亚开辟新市场、扩大本地产品和服务销路及吸引外资。此外,其他红利还包括改善物流服务、提高融资效率、在多个行业创造大量工作机会及促进文化交流,总体上有助于集成经济资源、协同经济政策,从而促进共同发展。
马来西亚在2017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超过8500亿林吉特,在“一带一路”助力下,预计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上升。“一带一路”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融合和联通。马来西亚多个制造行业,包括电子电器、化工、钢铁、医疗设备、汽车等,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潜力巨大;服务业方面,双方在物流、旅游、医疗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随着中国企业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人技术上发力,马来西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助于在合作中承接技术转移。
在马哈蒂尔此次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如中马续签了《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保持为1800亿元人民币/11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旨在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同时,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宣布2020年为“中马文化旅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