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14)
胡春淼 林桂芳 陈韵彬 陈 英 卢 涛 方燕红 陈兴发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绝经后的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规磁共振成像在评估肿瘤局限于内膜、浸润浅肌层及辨别子宫内膜增生方面有难度。子宫内膜增生分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单纯性不典型增生和复杂性不典型增生[1]。复杂性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为Ⅰa型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而子宫内膜癌Ia期与子宫内膜复杂非典型增生的治疗方案不同[2],准确区分两者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Ia期与子宫内膜复杂非典型增生的对比研究。
1.1 研究对象本组子宫内膜癌Ia期术前临床及病理分期均采用2010年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的分期标准。子宫内膜癌Ia期20例,年龄44~61岁,平均年龄56岁。子宫内膜增生19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1.9岁。入组标准:(1)无磁共振禁忌症者;(2)能配合完成检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行广泛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全切除、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宫颈、阴道切端、宫旁、子宫体、双侧输卵管、双侧卵巢及盆腔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1.2 扫描方法采用GE 1.5T超导性磁共振(Signa,Excite III HD),8通道相控阵腹部表面线圈。MRI扫描参数见表1。
增强扫描:以1.5mL/s注射对比剂Gd-DTPA,剂量为0.1mmoL/Kg。矢状面采用30s、70s、100s、120s。扫描范围从耻骨联合下缘到腹主动脉分叉水平。扫描后将数据传入adw4.5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名有5年以上磁共振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1)常规MR扫描序列及矢状位DCE分析;(2)DWI序列分析,在b值为0及800mm2/s融合图上测量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病灶的ADC值。感兴趣采用肿瘤最大截面积的轮廓,以病灶实质部分为感兴趣区,避开液性坏死区。子宫内膜Ia的诊断标准:(1)内膜增厚(生育期女性的内膜厚度超过10mm,绝经后内膜厚度超过8mm),结合带信号完整,肿瘤局限于内膜层。(2)结合带破坏中断,累及肌层小于50%。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s),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病灶的ADC值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采用配对χ2检验来分析DWI,DCE及DWI加DCE两两之间的差别,两两之间是否与病理金标准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
子宫内膜癌Ia期患者共20例。Ia期MR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及DWI不均匀高信号影,浸润浅肌层小于1/2(图1)。子宫内膜增生19例,其中9例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子宫内膜均匀增厚,T2WI及DWI呈稍高信号影,DCE示增厚的子宫内膜呈渐近性强化(图2)。
由表2可知,20例子宫内膜癌Ia期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93±0.16)×10-3mm2/s,19例子宫内膜增生的ADC值为(1.36±0.31)×10-3mm2/s,子宫内膜癌Ia期与子宫内膜增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5)。子宫内膜癌Ia期的ADC值低于子宫内膜增生。
2018NCCN临床实践指南对于子宫内膜癌Ia期,对于Ⅰa及分化好(Gl、G2)可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及淋巴结评估切除是子宫内膜癌Ia期的主要治疗方式[3-4]。对于子宫内膜增生,特别是对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观点不一,通常采取随访或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或子宫切除术,主要与患者的年龄或患者是否有生育意愿相关。正确区分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5-6]。本研究显示常规磁共振与DWI对Ia期的诊断率高于常规序列与DCE。DWI的准确率达到90%。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前小于10mm、绝经后小于4mm。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均匀性增厚,子宫内膜增生通常局限于子宫粘膜层,T2WI呈相对高信号影。结合带是完整的,信号强度最低,与骨骼肌相似。DCE早期表现为内膜信号低于子宫肌层,延迟期与肌肉相似或略高于肌层。DWI示弥漫均匀增厚呈高信号。测量ADC值为(1.05-1.85)×10-3mm2/s。常规序列加DCE序列或常规序列加DWI序列,对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率都不高。两者相结合,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略达84%。
子宫内膜癌Ia期局限于子宫内膜层,结合带完整时常规磁共振难以区分,DWI可以很好的显示,表现为病灶局部粘膜不规则增厚,呈相对高信号影,与病灶的浸润范围相仿。2例被误判为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子宫内膜均匀增厚,但测量其ADC值时发现ADC值较低,子宫内膜癌的ADC值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由于肿瘤细胞排列致密,细胞间隙变小,细胞核增大变形,核浆比例增大,导致细胞内、外水分子扩散受限,与国内外用DW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结果相一致。DCE在早期、晚期及门静脉期、延迟期4个时期表现为子宫内膜癌病灶呈相对低信号,强化程度低于肌层。在动态增强图像中,正常的子宫内膜上皮由分泌细胞、贮备细胞及纤毛细胞构成,分泌细胞数量较多,胞质中粘原颗粒丰富,固有层较厚,血管丰富,动态增强早期可见强化。增强后期结合带及子宫肌层的强化程度高于子宫内膜,在其衬托下,子宫内膜显示清晰,肿瘤浸润时强化程度低于肌层。因此,对于浸润范围超过结合带的Ia期病变,DWI及DCE的诊断准确性基本无区别。子宫内膜癌累及子宫内膜层时,磁共振DCE的准确略低于DWI,2例无法诊断为子宫内膜癌,表现内膜稍增厚。磁共振DWI与病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于磁共振 DCE成像。国内外一些文献报告DWI子宫内膜癌对于肌层浸润,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9%~93%[7-8]。
表1 MRI扫描参数表
表2 子宫内膜癌Ia期、子宫内膜增生ADC值(10-3mm2/s)
表3 MR序列与病理对照比较
图1-6 患者,女,53岁,子宫内膜样癌Ia期,病灶局部于内膜层。图1 矢状位T2WI示:子宫内膜稍增厚。图2-4 DCE示:子宫内膜增厚,呈相对低信号影,强化程度较肌层低。图5 DWI(b=800)高信号影。图7-12 患者,女,56岁,子宫内膜呈复杂性非典型增生,部分区域内膜缺失,间质肉芽组织增生。图7 矢状位T2WI示:子宫内膜较均匀增厚。图8-10 DCE示:子宫内膜均匀增厚,呈逐渐强化,强化程度较结合带高。图11 DWI(b=800)呈相对高信号影,测量其ADC值较高。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磁共振DW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Ia期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鉴别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方面,结合两者可以提高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