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俏 吴志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5-097-01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运城市四所院校为个案研究对象,针对转型提质背景对公共体育课教学发展的影响进行调查对比。调查结果表明:转型提质的提出对运城市各大院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 运城市 转型提质 新建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 公共体育课教学
一、转型提质
转型提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等方方面面,转型提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转型提质的重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平台、二个抓手、三个支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运城市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以运城市四所院校(运城学院、运城师范高等专科院校、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电子期刊等媒介,查阅与收集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以及相关的博硕论文、期刊论文,了解国家对公共体育课教学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等相关内容。
2.访谈法
针对运城市四所院校(运城学院、运城高等师范专科院校、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卫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四所院校的公共体育部负责人、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实际情况并对公共体育课的重要性、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状况进行详细了解。
3.问卷调查法
问卷主要包括封闭式问题和部分开放l生问题,问卷采用网上和现场分层发布两种。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公共体育课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据问卷调查得知:四所院校由于经费缺乏原因,全部没有修建游泳馆,只有新建本科院校(运城学院)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以及其他等场地设施数量符合《目录》中的基本配备类要求,其他三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配置严重不足,场馆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在与体育部教师访谈以及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得知,三所高职高专院校有些体育项目的器材配备严重缺乏或者老化,由于学校对公共体育课的重视不足以及经费短缺的原因,场馆器材设施的新建、维修或更新所需资金缺乏,这不仅会导致体育课正常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不能正常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空间。
(二)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运城学院在一、二学年两年中开设的总课时数达到标准要求,但理论课课时开设不够,学生无法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三年级学生一周一节体育选修课,符合标准要求。另外三所大专院校只开设两年公共体育课,学生在大三学年没有体育课上,几乎不接触体育活动;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学期时间较短,实训课也占用大量体育课时,每学年体育课时的安排不能达到《基本标准》的要求标准。
运城学院开设的项目主要以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两小球以及武术、体育舞蹈为主,定向越野、散打、网球等项目也在逐渐开展,但总体而言,由于场地设施的不齐全及师资力量的短缺,体育项目开设还是不足,学生在大学期间体育课上可以学习到的体育项目为5—8个之间,并没有达到学生内心真正想接触、学习的内容数量。其他三所大专院校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合理,基本只有篮球、足球、田径、体育舞蹈等,体育项目的短缺压制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兴趣随之降低,学生体育技能得不到发展提高。
(三)转型提质开展情况
1.转型提质的提出让院校及学生提高对公共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以及体育健身理念依然淡薄,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薄弱,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点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存在偏差。
2.运城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正处于建校时期,很多地方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硬件设施的完善仍需要一个过程。而三所高职高专院校由于不断扩招以及办学规模的壮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教学楼、宿舍楼和实验楼等设施,学校体育设施的经费拨款短缺严重,硬件设施的完善无法迅速落实。
3.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想要在自身实力上得到提高,需要接受继续教育。
四、结论
(一)新建本科院校與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条件存在差异,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生数量差别较大,新建本科院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略优与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较落后于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无论新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健身理念意识缺乏,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淡薄,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不够积极。
(三)转型体质的提出对公共体育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各大院校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在软件与硬件设施上共同努力,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状况会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