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研究

2018-09-13 11:51郭梦茹
时代青年·视点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工视野志愿

郭梦茹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的不断深化,社会工作相关理念的优势与专业人才资源的优势对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水平提升、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品质均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志愿服务作为我国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视野下积极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不仅能帮助强化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还能有效提升高校志愿服务水平。

1.社會工作对高校志愿服务的导向作用

1.1工作广泛性导向

社会工作作为科学性较强且内容细致准确的具体化工作,其实际开展对于服务人才的需求较大。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有着数量众多且知识层次较高的高校人才,组织管理相对方便,投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较高。在社会工作视野下引导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能够发挥社会工作在工作广泛性上的导向作用,引导高校志愿服务充分发挥自身在理论研究和人文建设、文化传播、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工作内容和对象不仅仅局限在高校内部,而是进一步延伸到社会体系当中,深入基层和社区,使得社会工作更加细致化也更具广泛性。

1.2资源最大化导向

社会工作对高校志愿服务的导向作用还体现在资源最大化的导向上。高校志愿服务对于掌握了知识、技术和信息、人才、产业等优势资源,在队伍建设上又有着组建团队和规范服务、培训策划等优势,相关资源优势如得不到有效运用将导致巨大浪费。社会工作与高校志愿服务联动,能够使得高校志愿服务精神和资源长处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激发下焕发生机,高校志愿者强大的项目策划和执行力能够快速推进社会工作的进度,在保质保量基础上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

1.3服务专业化导向

社会工作机构在专业度上具备相应优势,高校志愿服务队伍则相对欠缺。社会工作导向作用下,高校志愿服务能够在服务专业化方面有更大进步。在社会工作机构的帮助下,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和人员可在具体工作的理念、知识和方法、技术上有更多的吸收,让其对社会工作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且在运营管理和项目策划、实施方面更具实力。同时,高校志愿服务志愿者还能获得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志愿服务精神强化之下进一步推动服务专业化,落实每一项服务细节。

2.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的切入点

2.1机制构建

要在社会工作视野下实现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应当落实好机制构建工作。一方面,推进组织机构建设,为引入社会工作指导机构力量,应当建立起联动指导机构和联动协调机制,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指导作用的同时不至于发生冲突和矛盾。可鼓励成立社会工作机构与高校志愿服务队伍合作社会组织,形成紧密的协作联动机制;另一方面,推进组织制度建设,制定具体的政策制度,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具体的制度依据。具体制度包括评价制度、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联动服务工作扎实开展。

2.2资源整合

引入社会工作队伍力量,需强化两者的资源整合,以便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社会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首先,为实现资源整合,应当强化队伍建设,实现社会工队队伍与高校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之间的人才联动交流。除加大宣传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外,还应强化志愿者培训,通过高校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当前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其次,强化信息共享,打造完善而顺畅的信息联动平台,实现两个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发挥各自优势以达成资源整合。在信息平台的帮助下,社工服务信息能够为高校志愿者所用,以便能获得更为专业的服务技术指导。

2.3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也是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深化项目合作层面的文化融合。社会工作在实际工作通过社会所属机构或主管部门向高校申请志愿者服务,在完成评估后达成项目合作,具体的合作为高校志愿者受社工引领完成项目的规划、实施和开展,将志愿服务精神进行推广和传播,项目合作加深了两个组织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另一方面,深化对外交流层面的文化融合。社工在对外交流方面具备相当的经验和专业性,高校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与社工的合作交流,能够更加积极地获得对外学习的渠道,定期引进国外及发达地区的资深社工,促进专业性的有效升级,也就能够促进两个组织间的文化融合。

3.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的实践策略

3.1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宣传推广与文化培育

在社会工作视野下进行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应当不断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宣传推广和文化培育工作。首先,高校志愿服务队伍应当与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对现有的理论进行积极探索和总结,对两者联动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帮助巩固联动模式理论基础;其次,基于理论研究结果,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借助于高校在文化传播上的影响力和执行力,实现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加强文化交流活动的推广,使得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工联动文化更加蓬勃发展,为进一步的队伍壮大和社会实践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3.2加强联动阵地建设,丰富并完善既有服务内容

加强联动阵地建设,打造好联动交流平台,对于高校志愿服务模式的转型至关重要。首先,做好两个组织的结对,在确定合作联动关系的基础上,建设相应的联动阵地,如以高校志愿服务站点纳入社工服务点的形式打造联动阵地,帮助夯实合作基础;其次,以联动阵地为发展空间,不断丰富并完善既有服务内容,使得两者联动更具影响力,打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能够起到更大的群众基础,为夯实联动阵地补充必要条件。

3.3深化志愿服务项目,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

深化志愿服务项目,基于高校志愿服务内容和社会工作相关内容,在整合的基础上创新服务项目,打造品牌和特色项目,使得两者联动更加有机和多元,让服务项目更加高效而精准地切入到社会工作领域。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当与民政部门深入交流与合作,强化社工和高校职员服务队伍的联动宣传,使得其在学生群体乃至社会组织、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中均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同度,让更多的人才参与进来,也帮助高校志愿服务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在社会工作视野下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模式转型,是在认可并肯定高校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引入社工力量,进一步强化高校志愿服务的既有实力,发挥优势资源,使得志愿服务的内容、项目和广度、深度均不断深化。在社会工作力量的联动下,高校志愿服务精神将不断传扬,在服务品质提升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也为帮助高校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环境。

猜你喜欢
社工视野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青春社工
居· 视野
社工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