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从政心态培育之道

2018-09-13 11:51林悦
时代青年·视点 2018年3期
关键词:从政心态培育

林悦

摘要:领导干部培育良好从政心态的重要意义:首先,培育良好从政心态已经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其次,培育良好从政心态已经成为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培育良好从政心态已经成为维系政治生态环境的活力基因。从政心态培育之道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身心并重,侧重提供“赋能型”心理服务;二是培育个人心态与培育组织心态并重,侧重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三是优化干部心态与优化政治生态并重,侧重廉政心理建设。

一、领导干部培育良好从政心态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良好从政心态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心理是人的行为趋向的“发动机”和“调节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偏好。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离不开良好从政心态的培育和保持。鉴于此,应将领导干部培育良好从政心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把心理规律运用到党的建设实践活动中,使“思维着的精神”这一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绽放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坎上。从政心态建设具体可以通过党员干部的角色心理、政治心理、廉政心理、健康心理建设来实现。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角色心理建设,强化党员身份意识;二是政治心理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廉政心理建设,筑牢抵御风险的心理防线;四是健康心理建设,维护履职尽责的源动力。

(二)培育良好从政心态成为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领导干部心理需求,建立干部心理服务体系,成为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而针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加侧重提供“赋能型”心理服务。

(三)培育良好从政心态成为维系政治生态环境的活力基因。没有这个基因的滋养维护,就会影响政治组织免疫力,组织系统的各项重要功能就难以正常发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就无法顺利达到。十九大报告在“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的基础上,“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培育从政心态就是构筑不想腐的堤坝、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的重要手段。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教育我们的干部,提高思想自觉,由不敢腐的被动和不能腐的无奈,最后走向不想腐的自觉。当广大党员干部在不敢腐、不能腐的基础上,逐步走向不想腐的时候,我们就越来越接近反腐败压倒性胜利。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从政心态的状况

宋代王安石曾言: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淡泊名利,保持良好心态,形成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基础,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心态不好,如悲观、急躁、自暴自弃等,导致心理失衡,背离初心。因此,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需要每一位领导干部对从政心态这个问题深思之、笃行之。”从政是指从事政治事务,古代主要是指做官,现在主要指从事公务员职业或者从事党政活动。心态就是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情境下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其思想、情绪、意志、性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讲,心态即精神状态。从政心态主要是指参与政治事务或者从事公务员职务的人员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形成的有关自身职业活动的比较固定的看法、态度、心境状态,具有稳定性、可变性和时代性。孙中山先生曾提到“天下为公”,这就是孙先生从政的心态。毛泽东主席提出“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政的心态。邓小平同志提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要取信于民,要干出实绩;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习近平同志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2.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3.对党忠诚、为民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4.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5.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6.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7.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新时代领导干部从政心态培育之道

(一)身心并重,更加侧重提供“赋能型”心理服务。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很多人存在着身心发展不均衡状态。基于领导干部群体心理状况总体较好但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状况,应加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教育与服务,推动服务重心由身心问题的干预转向积极心态的培育。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秉承积极心理学理念,侧重于以发展为主导的教育培训模式。关注自我探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早期发现预防,强调防患于未然,注重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最大限度营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培育个人心态与培育组织心态并重,更加侧重营造和谐工作氛围。领导干部是组织的灵魂人物,他们的心态会对整个组织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消除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的不协调、不自主感,可通过在工作中及时反馈意见和加强业务交流等达成人事和谐,通过在交往中理性处理好对上与对下的角色关系、加强情绪管理等,达成人际和谐。同时针对组织中可能出现的比较典型的群體性问题,提醒领导干部注意组织不良心态的蔓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三)优化干部心态与优化政治生态并重,侧重廉政心理建设。干部积极心态与良好政治生态相辅相成,一方面,积极心态是维系政治生态环境的活力基因,另一方面,官员的心理要健康,前提是要有一个清廉的政治环境。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领导干部应调动自身心理资本转变“唯上”政绩观和“应试”工作观,减少“谋事先谋人”的官场潜规则,减少“干事的受气,不干事的神气”等不良现象对干部的心理困扰。治国先治吏,治吏必从严。领导干部的心态牵系着国家治理与改革进程。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保持并维护良好的身心状态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将心理学的理念、技术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将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干部的心理需求,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猜你喜欢
从政心态培育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还是“看掐架”心态
从政德为本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普罗霍罗夫的从政历程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轻易不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