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

2018-09-13 11:51王梅颖
时代青年·视点 2018年3期
关键词:放鞭炮晚辈爆竹

王梅颖

春节是农历狗年的第一天,俗称过春节。过春节就是过年,传统上的过年就是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元宵节这一段时间。春节具有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寄托著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年年过,代代传承,年年皆不同,不断创新。

近年来,春节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迁,这与社会的变化不无相关。

先从对联说起吧,春节贴的对联叫春联,是过年时必不可缺的一物。以前对联都是手写的,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几乎家家用上了印刷品,手写的春联越来越少。

放鞭炮也是过年的一种象征,听,“噼里啪啦”一阵响声,不是正代表着过年的喜庆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强烈,放鞭炮会污染环境,所以已经有不少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

拜年的形式也有所改变,以往过年时,人们都是挨家挨户的走亲戚拜年,但近几年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亲朋好友可以通过手机发短信或微信等方式送上自己的祝福,挨家挨户拜年好像成了过去时。

当然,并不是春节的习俗全变了,还有一些习俗至今保存着它原本的容貌。

比如压岁钱,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魔,保佑平安,在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里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年,这种说法就一直流传至今。

再如家人团聚,过年时不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不远万里地赶回家,一家人开开心心地一起吃顿团圆饭。在外的游子如此感慨:因为有年,天各一方的亲人有了相约的据点,几代人之间有了一条割不断的情感线;因为有年,岁月的航船有了停靠的港湾,经年的漂泊才不会孤单;因为有年,如潮的心海常泛温暖的波澜,亲人的翘首以盼指引我们怀揣希望向前;因为有年,生活有了奔头和期盼,经历才会是岁岁年年不一样的新鲜。

春节的习俗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其实变得只是春节习俗的形式,不变的是春节所具有的独特精神内核。王中石《元日》一诗中对过年的描写引起大家共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变的是爆竹,不变的是一岁除;变的是屠苏酒,不变的是合家团圆;变的是千门万户,不变的是千千万万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的是桃符,不变的是辞旧迎新,除旧革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其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我扬弃。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地创新发展;不变的是为了保住根,不使中国迷失前进的方向,使中国更“中国”。在这变与不变中,中华文化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中国梦正在变成现实。

猜你喜欢
放鞭炮晚辈爆竹
空气爆竹
过春节放鞭炮
过年世相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