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任务书 明确着力点 答好人民“关切题”

2018-09-13 19:20
云南教育·视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

我国教育整体实现了大踏步前进,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教育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向时代和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同时还是教育系统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日前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陈宝生部长作工作报告。会议制定了新一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案,形成了“奋进之笔”任务书,明确了教育奋进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通过谋划实施“奋进之笔”啃下“硬骨头”,送出更多教育“红包”,答好人民“关切题”,焕发教育系统新气象、彰显新作为。

十九大对教育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党的十九大从六个方面对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一是基本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这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定决心。

二是特殊地位,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将教育与我国历史进程、现实国情、新时代的任务紧密而直接地联系在一起,更加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三是总体目标,就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目标包含客观水平和主观感受两个维度。现代化是客观的、高水平发展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宗旨所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是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向永远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就是要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这一根本任务。

五是取向,就是要推进教育公平,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六是根本要求,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关键词1 党的建设 聚焦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把2018年作为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年,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巡视整改作为最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深入做好中管高校巡视整改落实工作,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狠抓基层大抓基层。今年,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实施党建工作“对标争先”计划,把教育系统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研究制订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细则、党支部工作规程、高校党委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党组织,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选派,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要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着力发现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要提高“四种形态”运用水平,巩固发展反腐败压倒性态势,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要紧盯“关键少数”,围绕廉政高风险部位,查找管理漏洞和廉政风险点,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监督执纪工作精准度。

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落实高校党委书记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健全党委纪委负责同志听课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管理。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强化教师授课纪律和规矩。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建立完善高校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机制,落实高校重点人工作规程,坚决防止社会面风险向教育领域传导。要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和管理,颁布实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教材以及引进教材管理办法,印发中职德育、语文、历史三科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形成全面覆盖大中小学教材基本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教材编写审查制度,推进国家统编教材统一使用。

关键词2 立德树人 聚焦根本任务,系统推进立德树人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所在。要把德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建长效机制,写好立德树人新篇章。

堅定青少年理想信念。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教育思想,支持高校在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设立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方向,编写《习近平教育思想讲义》。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研究制订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名师支持计划”,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工作,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要切实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发挥其在提升思政工作质量、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制订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综合素质评价等手段,形成倒逼机制,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美育的局面。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抓好校内外劳动等关键环节,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燎原”计划,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实施好中华经典诵读、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甲骨文研究与应用等重大工程。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实施普及攻坚工程,全面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加强网络语言治理,引导学生和全社会文明用语。

关键词3 教育民生 聚焦人民群众关切,不断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促进公平是引领教育发展的首要价值。让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补上教育民生短板。

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办好学前教育,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要在大调研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幼教规划和重大举措。要以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总量。要大力支持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地区、城乡接合部和两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要强化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国务院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要落实《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建立办园行为常态监测机制,确保依法依规办园。加大力度持续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完善教研责任区制度,坚决防止幼儿园伤害幼儿事件发生,一经发现必须严肃查处。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最新部署,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全面振兴乡村教育。要抓均衡、夯基础、补短板。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把学校布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为一体,持续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辍学高发区要“一县一策”制订完成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和监测复查工作,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要抓优质、促规范、提质量。制定《加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和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加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力度。党的十九大将高中阶段教育由十八大的“基本普及”调整为“普及”,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都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要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动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完成高中各科教材修订,推行选课走班,丰富课程体系,加强生涯指导教育,有力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加大对困难地区扶持力度。出台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加强省部共建、部省合作,支持中西部高校着力加强“造血”功能。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快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落实好各类内地民族班招生计划,开展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深入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发展。

更好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研究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一补”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助政策。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让随迁的孩子都能上好学,让留守的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切实加强校园安全。要健全机制,落实好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完善防治学生欺凌制度体系。各地要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完善重大安全事故通报机制,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增加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行为、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等内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关键词4 提质增效 聚焦提升贡献力, 大力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质量决定兴衰,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要以质量为本,把标准建起来,把责任落下去,把机制完善起来,推动教育事业进入提质增效的轨道。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印发实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推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鼓励大企业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要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标准体系,健全专業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创新职业院校评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健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政策机制。要强化分类管理,研究制定高校分类设置标准,构建有利于各类高校特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总结评估,加快构建配套制度体系,推动高校转型改革迈向纵深。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示范引领基地。发布实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形成周期性评估和常态监测相结合的多方质量保障机制。要推进科教融合,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支柱。要注重绩效管理,研究制定“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办法,推动建设高校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到全面落实。要探索建设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发挥其排头兵、领头雁作用,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奋进的标杆、学习的样板。

办好继续教育。要从投入上、制度建设上下更大功夫,提高教育体系的包容性、灵活性、可选择性。要以扩宽知识、提升能力和丰富生活为导向,稳步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特别是面向在职人员、社区居民、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开展教育培训。要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健全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制度,建立学分认定转化积累制度,完善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终身学习体系。

关键词5 体制机制改革 聚焦激发活力, 纵深推进教育改革

改革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必须在实处、细处、深处发力,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找准病根、找准对象,对症下药、精准突破。要深入落实两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统筹谋划和推进落实。

深化“放管服”改革。用足用好五部门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文件的政策,进一步为高校办学松绑减负。教师职称评审权要彻底下放至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原则,高校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赋予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更大自主权。全面部署启动對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用好巡视利剑,把权力转化为师生、基层和群众的福利。要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教育领域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提供便捷、快捷的服务。

实施考招改革“拓展深化”攻坚行动。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份。推进“新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地要抓紧出台配套文件,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积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抓好改革试点。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工作,在落实优惠政策、拓宽投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教育对外开放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推动沿线国家教育互联互通,促进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民心相通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加紧培养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要拓宽教育对外开放的服务面,回应各级各类学校诉求,在信息、人员、经验、项目等方面主动牵线搭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法治化进程,抓紧出台做好高等学校境外办学工作的意见,加快制订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标准、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完成《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修订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扎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与此同时,教育部拟出台《关于推进孔子学院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孔子学院打造成集教育合作、文化交流、学术研究、职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6 教师队伍 聚焦高素质专业化,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靠教师。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师德、专业化发展和尊师重教三个方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已经十九届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要抓住文件出台的机遇,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攻坚行动,全面开启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征程。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涵养。推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组织创作一批反映教师队伍新形象新面貌、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和文艺作品。强化监督考核,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严格师德惩处,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和定期通报制度,营造风清气正教育行风。

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新型教师。启动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国培计划要继续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三区三州”倾斜,2018年实现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教师培训全员覆盖。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深化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与监管,优化岗位设置。

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完善教师权益保障体系,打好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攻坚战,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要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重提师道尊严,厚植尊师文化,弘扬尊师传统,营造尊师氛围。

关键词7 保障机制 聚焦保障机制, 夯实教育事业基础

办出高质量、现代化的教育,必须有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的保障机制。无论是我们的物质投入、发展手段还是治理方式,都面临升级换代的任务。

落实教育投入责任。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出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要调整优化来源结构,在继续保证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同时,进一步扩大社会投入比重。要调整完善政策目标,及时调整超越发展阶段、违背教育规律的政策目标,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更多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倾斜,向基层教师和困难学生倾斜,把钱花在刀刃上。要全面加强监管,加强绩效评价,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大教育资源共享计划、网络扶智工程,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模式。2018年要建成免费开放的基础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州县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全力推进依法治教。要加快重点领域教育立法,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法》《学位条例》《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起草、修订工作,以良法保发展、促善治。要出台加强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切实使教育法律规则硬起来。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大普法力度,切实提高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年度教育案例发布制度和部属高校重大案件通报制度,以案释法、以案普法。

猜你喜欢
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大扫描
“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节俭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