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基层党建工作

2018-09-13 05:42彭晴晴
紫光阁 2018年9期
关键词:支部心理学党员

彭晴晴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尝试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党建工作相契合,借助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支部工作,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创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积极心理学介入基层党建工作

积极心理学主题是“积极”。我们以欣赏、鼓励、尊重和帮助党员为基本出发点,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氛围,增强其情感体验,建立正向的反馈机制,使得党员觉得活动有意思并有意义。在个体层面,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充分发挥党员的自主意识,引导党员发现自身积极心态,树立目标,加强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提高职工对党建的学习能力。在群体层面,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和环境氛围,注意发挥精神文化环境对党员积极特质的重要作用。

具体案例分析

在2018年1月16-31日期间,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个党小组联合,借助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观点,以“支部工作APP”为平台,开展了“政治理论日日学”学习活动。我们建立了“每天学习十分钟,重点学习十九大”的小目标,三位党小组组长分工配合,每天一早发布学习通知,分别提醒党员登录平台学习。若有同志流露出畏难懈怠的消极情绪,党小组组长轮番上阵,在微信平台上给大家鼓劲儿。支部书记带头打卡,党员人人参加,通过查看学习积分,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情况,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学习势头。在大家兴致高昂的时候 ,支部趁热打铁组织“十九大报告题库抽测百分百”活动 。1月 3 1 日,全体党员集体完成学习测验,大家纷纷把满分的截屏晒到微信群里,一时间充满“大丰收”的欢乐气氛。可见,通过基层党组织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营造了一种合作共赢的集群效应,不仅生动活泼、充满乐趣,还让党员们获得了集体归属感和工作成就感。

思考和建议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幸福的学科。我们通过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中发现,此举可以有效提升党员们的使命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如下:1.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党员的信仰体系。希望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是一种动态的认知动机系统。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目标体系。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融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看得见、够得着,让党员们树立奋斗目标,切实感受工作意義,对未来充满希望。当我们发现自己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为了理想而工作, 就能够忍受暂时出现的单调厌倦等 情绪,而产生一种高尚积极的体验。

2.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党员的社会心理需要。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一旦满足了衣食住行和安全需要,就要进一步满足更高级的精神需要。以人为本的党建工作则要体现“人情味”特点,要求党组织深入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党员的思想脉搏,及时回答党员的思想困惑,积极解决党员的困难诉求。党员们相互间建立积极、友好的关系,能满足 党员社会归属的心理需要,从而提升自尊感和自豪感。

3.积极传递正能量 ,满足党员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积极心理学中的多重差异理论,人们的满意度取决于拿自己当前的境况 与多重标准做比较的结果。我们与身边人作比较,并根据自己能力和资源设立恰当的标准,可以增强幸福感。党的基层组织,结合党的方针路线开展支部学习时,从党员们的特长和兴趣点出发,适时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培养党员积极阳光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享受学习和工作的意义,从而满足党员自我突破、自我实现的需要.

猜你喜欢
支部心理学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