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测绘工程专硕培养模式的实践

2018-09-13 12:25:28焦明连卢霞周立孙佳龙谢宏全董春来蒋廷臣
现代测绘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双创

焦明连卢 霞周 立孙佳龙谢宏全董春来蒋廷臣

(淮海工学院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江苏 连云港222005)

0 引 言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30余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家在2009年开始招收并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教育相比,突出的特点就是重点培养未来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经过近10年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1-14]、课程体系[15-17]设置、专业实践运作方式[1]和师资队伍建设[18-21]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还不够,特色不显著。为凸显海洋特色,结合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要求,淮海工学院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提出“测绘工程”领域(海洋空间信息技术方向)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形成了有特色的创新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

1 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我国于1997年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于1997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当时的研究生生源主要是在职人员。经过10余年建设,发现以在职人员为主要生源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以及培养规模均远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因此,2009年我国在全国高校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范围。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一样,是学位类型的一种,它与工程领域相应的任职资格相联系,与学术学位相比较,更倾向于工程应用。

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面向测绘行业及测绘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测绘工程是研究地球和其他实体与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的采集、量测、处理、表达、管理、分析、更新和应用的工程领域,覆盖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学科,涉及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地质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学科。本领域主要为地球科学研究、城市建设、资源开发、道路建设、交通导航、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土地资源调查与利用、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重建等提供工程技术和管理服务。测绘工程的行业覆盖面主要有:测绘、勘察、地矿、规划、建筑、海洋、交通、农林、水利、电力、房地产、国防等。它经历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过渡,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对地观测技术、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向信息化测绘发展。

2 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淮海工学院于2015年开始招收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特色,下设数字城市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地球空间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卫星灾害监测与预警、精密工程测量、地理国情监测和海洋空间信息技术6个研究方向,并在海洋空间信息技术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行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了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框架体系(图1),在体系中包括“1”管理(校企统一管理体系)、“4”同步(时间同步、教学同步、实践同步、标准同步)、“5”协同(目标协同、理论协同、实践协同、平台协同、创新协同)。校企统一管理通过学校研究生处和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以及测绘工程专硕实践基地企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管理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一年级时,以学校管理为主,企业指导委员会管理为辅;研究生二年级时,因研究生将被分配到各个实践基地参与工程实践,故以企业指导委员会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研究生三年级时,因研究生回到学校,进入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等环节,故以学校管理为主,企业指导委员会管理为辅。在校企共同管理体制下,校企之间需要做到四个同步:时间同步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培养方案的规定下,共同制定研究生全流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学生的选修课程清单、实践基地和实践时间以及参与工程项目、指导和参与学生开题、参与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和中期检查、参与研究生智慧创客教育项目、指导研究生创新学科竞赛活动、参与研究生毕业答辩等所有相关重要环节。教学同步主要是研究生一年级期间,企业导师开展课程中所涉及的工程实践案例教学以及以讲座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最新测绘技术。实践同步主要是研究生二年级期间,以校内导师和硕士生的团队方式或以研究生独立入驻企业,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项目,由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共同指导硕士研究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标准同步意味着研究生在各个培养阶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企业,均需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在校内和企业导师实现四个同步的过程中,双导师之间还需要做到五个协同:目标协同指校内和企业导师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是一致的;理论协同是指校内外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采用相同的育人理念;实践协同是指校内外导师在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过程中,需协同指导研究生的实践;平台协同主要是基于学校或学院与企业共同建立的教学和科研平台,通过指导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科竞赛活动或让研究生积极参与企业潜在产品研发或工程实践项目中提高平台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创新协同主要是指校内和企业导师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创新意识,在培养过程中,应依据学生个性和专业方向兴趣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具体是“1”确定研究兴趣点,“3”多管齐下(阅读文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竞赛或参与工程实践),“1”提高创新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或手段,研发实物)的“1-3-1”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在构建的“1-4-5”校企一体化全流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下,始终以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教育理念作为贯穿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而成果导向不只体现为研究生应修得的学分,更重要的是体现他们解决工程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参与工程项目过程、先进设备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如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职业技能水平(如注册测绘师、工程技术报告、招投标文件、科技论文)。

图1 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海洋空间信息技术方向)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人才培养框架

3 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践过程

3.1 形成“双导师”联合培养制

为了有效推行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在顶层框架设计下,首先建立校内外结合“双导师”制。也就是说,每位研究生均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目前,学校已遴选校内测绘工程硕士生导师13名,选聘企业导师20名。这些在测绘工程领域尤其是在海洋空间信息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导师大部分能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从培养方案的修订、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践企业的筛选,到开题报告、实践考核、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都通过亲自指导或视频会议的方式参与进来,体现了“双导师”联合培养的真正价值。

3.2 校企共同制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可直接为企业所需所用。因此,校内外导师应共同制定一份迎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以模块化的方式设置了课程体系;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要求渗入工程案例教学内容,且在专业实践环节增添了创新创业能力环节。实践环节要求双导师共同指导,需要研究生提交专业实践学习计划,撰写专业实践月报表和专业实践总结报告,提交工程实践成果。在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方面,通过研究生在三年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的工程实践项目、参加的课外作品学科竞赛、国内外学术交流、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取得的职业技能鉴定、研发实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为加强培养研究生的创业意识,要求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参加“智慧地球创客教育中心”项目1项,需提交创业计划书,计入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成绩。

3.3 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或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研究生实践基地或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是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与国内测绘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或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将测绘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在二年级期间能如期安排到对接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实践,参与工程项目,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为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高度重视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为满足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测绘工程专硕人才的培养要求,与14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协议,与2家企业成功申报了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表1)。

表1 主要研究生实践基地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汇总表

3.4 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测绘工程专硕人才培养过程

校内外导师协同参与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三年培养期间从一年级课程学习、二年级专业实践到三年级论文答辩等重要环节。在学校理论课程学习期间,聘请校外导师到学校以讲座或报告的方式讲解“海洋测量学”、“地理信息工程”、“智慧城市工程”、“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课程中工程案例教学部分所涉及到的现代测绘技术和最新工程实践应用。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是三年制硕士培养期间很重要的环节之一。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进校后,首先通过学生与校内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每位学生的校内导师,其次由校内导师、学生和校外导师三方意愿确定学生的校外导师。校外导师确定后,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制定学生的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的制定说明两个方面:① 确定学生在第一学年选修的所有课程清单;② 确定专业实践的单位和实践内容。在第一学年末期,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实践单位、学生所在学院四方共同签订研究生实践协议书。学生需在协议规定的时间段内到实习单位开展专业实践工作,并提交专业实践月报表和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学院将在第五学期邀请行内专家召开专业实践考核大会和中期考核大会,要求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外导师参加会议。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证会一般在第四学期举行,学院实行导师负责制,校内导师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将学生的开题报告会安排在实践单位召开,也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校外导师和有关专家在校内召开,形式多样化,只需能达到校内外导师同步参与、协同指导的目的。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多样,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还可以是针对测绘工程和技术的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不管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择何种形式的学位论文,均需要严格遵照测绘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学校对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在学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过程中,校内外导师以面对面座谈式、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论文核心技术和方法实践的合理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研讨,以切实提高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

3.5 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创培养质量评价

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创培养质量评价主要通过设计全日制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期”双创计划书,在计划书中针对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3年共6个学期开展学习或实践环节的特点,详细设置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图2)。在该指标体系中,一级、二级和三级项目分别代表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在一级、二级和三级项目下面分别详细设置了5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指标的权重,每个指标的得分均设计了评分标准。应用图2所示的指标体系和指标得分标准对2015级测绘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测绘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分介于85-95分之间,得分差异主要体现在申请专利指标和学术论文两方面。

图2 校企协同全流程双创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 结 语

(1)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实践效果显著,但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2)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大模块,但专业课程总学分中应进一步明确课内实验或实践的学分和所占比例,以突出工程实践案例教学在课程学时分配中的份额,也便于校内导师将从事工程实践项目反哺到课程教学中来。

(3)研究生在第二学年到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实践,这段期间若采取校内导师和研究生组团方式参与到企业导师的工程项目中,校内外导师可较好地实现“1-4-5”校企一体化全流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但更多情况下,仅有研究生个人到企业开展专业实践,针对校内外导师如何有效做到统一管理、四个同步和五个协同,还需要更多探索和尝试。

(4)创建导师网络交流平台或微信公众号,可以为校内外导师随时随地无障碍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便利。

(5)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过程中,持续深入推进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需通过不断探索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总结和提高,最终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测绘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丰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理念,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测绘工程专业高层次创新应用人才。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双创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山东化工(2019年19期)2019-10-23 09:18:40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简析
成人教育(2013年5期)2013-12-04 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