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租车商业模式与共享经济新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2018-09-13 03:40闫维艳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出租车商业模式乘客

文/闫维艳,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1 传统出租车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出租车管理模式是“政府—公司(法人)—驾驶者(自然人)”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出租车公司从事出租车业务首先应向政府申请经营牌照,再将经营牌照租赁给出租车司机。公司和司机签订承包合同,司机按承包合同向公司缴纳牌照租赁费,取得出租车运营权,另外,司机还得向公司上缴“份儿钱”(数额依各城市而定)。

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的运营模式主要是B2P模式,由出租车公司取得出租车经营权,购置车辆,将经营权承包给驾驶员或雇佣驾驶员从事出租车运营。出租车通过上路行驶寻找有出行需求的消费者。消费者则在路边通过观察往来的出租车,然后招手示意搭载出租车,或者通过叫车服务打电话给出租车轿车平台,再由无线电或者电话匹配出租车司机,这个过程通常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另外要收取一定的叫车服务费。

2 Uber的商业模式

相比我国传统的出租车行业, Uber是通过网络平台连接有闲置车辆的供给方和有出行需求的需求方,通过供需的精准匹配,满足供给方利用闲置车辆赚取收益,并为需求方提供个性、方便、快捷的用车体验,平台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乘客通过Uber的出行APP定位并输入目的地和车型,乘客可以通过APP了解周围的车源分布,软件平台将乘客信息反馈给乘客周围的司机,按就近原则匹配车辆,匹配成功后可通过平台预留信息相互取得联系。司机接上乘客至目的地的过程中,乘客可以通过A PP里的地图了解自己位置并显示实时乘车费用,下车后乘客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线上支付,只需在下一次使用乘车软件之前完成支付即可。最后对双方进行评分。 Uber利用网络平台,整合了线上和线下资源,按需分配,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3 传统出租车商业模式与共享经济新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为深入了解传统出租车商业模式与Uber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不同,可以从表1的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

表1 传统出租车和Uber对比表

根据《2016年出租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网约车的空驶率相比传统出租车的空驶率减少了近10%。根据滴滴打车发布的《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滴滴约车成功率为89%,而传统路边招手打车成功率仅为60%。可见智能出行减少了空驶率、空驶距离和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提高了打车效率。

传统出租车行业营运权证私下交易不规范 ,抬高了运营成本,经营者急于短期回收投资,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服务质量。在出租车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拒载、服务不主动、违规违章载客等问题。由于投诉举证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拒载投诉,要求投诉乘客提供书面证据,执法的时效性就大打折扣,有效投诉和投诉处理率就较低。而智能出行平台的司机大多是把跑车作为一种副业,工作压力较小,出行平台提供对司机服务的评价反馈机制,司机的评分高低会对司机的奖励和其他乘客乘坐该车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司机有动力提供更好的服务。

传统出租车受管制,除去作为基本运营开销的车辆维护费与油费,高额的经营服务费使出租车司机肩负着巨大的盈利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在固定的工作时间中,选择更能促进利润实现的消费者。而智能出行平台有GPS导航的地图,和平台上实时的车费计价,路线和价格都公开透明,通常价格低于传统出租车。

传统出租车车费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把乘客送达目的地就要完成支付,智能出行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如微信、支付宝、信用卡等,支付时间灵活,系统会设置在开始下一个订单前必须完成支付,否则无法进行下一个订单。

从车内环境看,传统出租车车辆所有权属于公司,车辆使用的负荷量高,且实行轮班制,车内环境较差。职能出行平台的车辆属于司机私人所有,车辆既用于出租也有家用,司机对自己的车辆更加爱惜,车内环境比传统出车更加整洁。

传统打出租车时,大多是站在路口招手,这种非常机械的连接方式决定了能不能打到车关键在于运气。而在打车软件成为车和乘客的连接者后,打车靠的不再是运气,而是科学的算法。可以根据消费能力选择相应价位的车辆,打车时间缩短,地图和计价公开透明,相比传统出租车给乘客舒适、个性化、定制化的乘车体验。

猜你喜欢
出租车商业模式乘客
“风的乘客”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网络时代的出租车
凭什么
商业模式从0到N
开往春天的深夜出租车
李书福炮轰出租车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