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各个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样,但都围绕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而展开。其中,“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育理念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兴趣稳定性的培养、体育知识教授方式、运动项目专长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体育;终身体育;教学;兴趣;稳定性
一、 前言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基本采取的是选项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自觉的学生学到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更为具体和精细,然而现实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渐懒散。所以对于如何培养大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需要进行发掘。
二、 注重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稳定性的培养
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一直以来发生过、存在过但最后表现出来的结果却是让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出了校门就没有再坚持过体育锻炼。我们在学校时提倡的“终身体育”最终也只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学校体育,这就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注重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稳定性的培养。
学校体育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例如,学生学习中长跑技术中,因为项目本身比较单调枯燥,又容易使人产生疲惫感,所以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缺乏自然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该项目时,教师就其发展史和练习这个项目对人的功能的影响以激励性语言侃侃而谈,并以发展耐力素质时必测项目800米(女)、1000米(男)为考试项目具体地去要求,考核时,学生成绩都有所提升。然而对比每年要求测试的身体素质达标中同一项目,我们可以很轻松发现,学生在有这个项目学习的学期时所测的成绩比其他学期所测得的成绩高。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时不应该仅仅只是重视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的培养,而是更应注重学生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稳定性的培养。
三、 重视体育知识教授方式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课程,虽说是实践课程却不应该仅仅只注重对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教授。但对于学生而言,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理论知识是不会感兴趣的,同时,没有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也会让学生锻炼反而不如不锻炼。而理论课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不是照本宣科地讲述理论,而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或是本年度的重要体育信息或是经典录像回放等多方面的形式将许多杂而广的知识交织在一起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
如羽毛球课中,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多球练习往往很反感,对于多种技术动作里的外旋、内旋等专业名词望而生畏。每每开课两三周后,当学生出现以上问题时,特地利用林丹比赛和训练的录像回放吸引学生兴趣,针对一些细腻动作以慢动作形式再三回放并有目的讲解,学生的兴趣与知识立马得到提升,再后几堂课中许多学生会特意自主对某些动作进行多球模仿练习,这时教师再予以进一步指点,绝大多数学生的技术得到一个提升。学生高兴之余又更加愿意去钻去练。常此往复,学生能保持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稳定性,会自主去接受新的体育知识,不懂会探讨,自然而然,学生会乐于自主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学校体育所推及的“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目的。
四、 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目前,许多院校纷纷采用选项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掌握一门或两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这使学生在这一两个项目上能形成自己的专长,比其他人更具有展现技能水平的优势,进而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长久坚持体育锻炼。但在这种模式教学时,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部分学生属于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高的学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可在指导环节上予以更多知识、技能的教授,促使其形成專长;而对于一些原本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也差的学生则需多鼓励参与锻炼,多角度地帮助树立自信心,在某些技术难度上适当降低标准,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形成运动爱好。总而言之,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对学生按其自身条件帮助形成运动爱好或是技术专长,避免出现过度重视学生技术训练,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抵触等情绪,与切实加强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稳定性背道而驰。
五、 学院体育活动的开展
一直以来,校园内体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很多都依靠教师。其实,为了提升学生具备开展和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建立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良好氛围,完全可以依靠学院团委要求社团综合制定出每年度的体育活动计划书,在每个体育活动开展期间,各个社团按其项目分别负责,教师予以指导。
比如篮球社团如果申报了此年度三月份开展全院篮球赛,则在二月份就和团委负责教师以及院内教篮球课程的教师对接,就全院篮球赛开展的筹备、通知、报名组织、安排赛程、裁判安排等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安排。整个过程,主要由篮球社团内学生直接负责,一方面学生的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会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能够得到运用和展现,从而让其学以致用,有更大的兴趣督促自己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形成习惯,具备终身体育意识。
总之,对于促进大学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而言,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的培养,而是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兴趣的稳定性的培养,同时重视体育知识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情况促使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适时转变学院体育活动开展的方式。只有当每位学生具备终身体育的意识,才会真正自觉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作者简介:李莉,湖南省岳阳市,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石化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