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 要】在传统的建筑行业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成本控制问题。其中对于精益建造的应用,可对隐性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因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隐性成本控制中精益建造的影响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隐形成本;精益建造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09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42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产生了很多的施工工具和施工技术,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建筑行业当中的一些传统问题:如生产效率比较低、建筑质量差、居住成本非常高等。其中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隐形成本为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不能做好相关的控制工作,会对建筑企业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企业的质量信誉会严重下降,很难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等。建筑企业对于以往的成本管理应用,起到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的明显,但是对于精益建造的应用,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1 隐性成本的概念
隱性成本(Implicit cost)为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1]。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企业或员工的行为而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如管理层决策失误带来的巨额成本增加、领导的权威失灵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对于显性成本来说,这些成本隐蔽性大,难以避免、不易量化。
在建筑企业当中,隐性成本为一种机会成本,是从项目管理的视角进行考虑的。其中,先将条件假设出来,在最理想的管理状态当中,这种资源组织形式具有的生产力是非常巨大的,那么在当前实际的项目管理当中,机会成本也就是项目的隐性成本。因此,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当中,项目的环境会产生不断的变化,所以隐形成本为不断变化的一个量,其整体趋势是不断增高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也存在短期回落的情况。在优秀的管理方式当中,可将项目当中的隐性成本不断的降低,形成一个闭环的过程。但将项目当中的隐形成本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只能提供全新的、科学的成本视角。简单来说便是可能改善的都是成本当中的一种,没有实现最理想的便是成本的一种付出,其中的管理要求便是不断的接近完美管理。
2 精益建筑
精益建筑为建筑施工管理当中的一种全新方式,其最终的目标为将精益建筑当中的原则以及技术进行组合,并将其应用在整个新的项目工程当中。与当前应用的建筑工程管理办法以纲领性的改进方向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精益建造技术中心把精益建造定义为:“综合生产管理理论、建筑管理理论以及建筑生产的特殊性,面向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持续地减少和消除浪费,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要求的系统性的方法。与传统的建筑管理理论相比,精益建造更强调面向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持续的减少和消除浪费,把完全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终极目标[2]。”精益为操作工程项目传送系统奠定了宝贵的基础。其实质为:其一,精益建造是精益生产在建筑业的应用;其二为精益建造是基于生产管理的方法实现项目交付的新方式;其三,精益建造特别适用于复杂、不确定和快速建造项目。
对于精益建造的应用,其主要的特征为:
(1)精益建造具有十分完整的传送目标体系,可更好的奖项目目标完成。
(2)精益建造的最终目标为实现顾客的最大化价值,以便更好的认定消费者的价值。此外, 还可以实现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对可变性进行操作,避免产生过多的浪费。
(3)针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实施精益控制,应用动态的一种控制,可以更好的对项目制定的目标进行实现[3]。此外,精益建造当中的理论体系是在TFV的基础上成立的,并且开展的方向更加侧重于设计和施工管理、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等,其中涵盖了4D、VE以及LPS的技术以及方式,以便构成了十分全面的体系理论。
3 精益建造的具体实施
3.1 客户的需求管理
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工程项目当中的标准。当前,客户对于质量的需求越来愈高,这便导致了工程项目需要更加完善,有过硬的质量,以便切实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为了使工程项目能够进一步得到完善,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设计项目开始便对精益建造的思想进行了展现。因为项目的成败,与项目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其中的操作当中,设计人员要对客户的需求有全面具体的掌握,并与客户进行多次沟通,从而更加详细的对其中的规划进行了解[4]。在对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客户的需求还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在正式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应的预判和详细的分析,对客户的背景有详细的了解,明确其爱好和具体的需求。
此外,还要认真做好其中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双方进行相互联系和沟通。在对客户的需求有充足了解的基础之上,还要系统的衡量和分析项目的利益。在实际衡量的过程中,细致考虑精益建造当中的理论以及其中的技术,以便对项目的整个利益进行客观并且全面的分析,并将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其最终的目的为与客户达成互利共赢。
3.2 设计模块的的变化
在以往的设计模式当中,设计负责人也是承包商,在项目动工之前,便已经对项目设计的具体范围、义务以及权利进行了明确,之后将具体的方案提交给制造商以及分包商。但其中的弊端为,在设计项目方案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能在其中进行参与,如果产生了相关的问题,很难进行解决[5]。现在,对于精益建造的应用,将以往的缺陷进行了有效的弥补,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项目方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的结合了精益思想,并对其实施了优化,以便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
简单来说,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管理和设计需要将之前的设计模式进行改变,重点考虑的内容为需要建设什么,在完成建设之后,不留下任何的建设遗憾,将产品和过程的一致性进行了突出,将精益建造的精华进行了体现[6]。
3.3 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在实际工程项目当中,存在的最普遍问题便是可变性。所以,要对项目工程实施最有效的管理[7]。有效管理的实现,需要在细节和程序中体现,依照标准化管理的形式实施,将工程项目当中的具体工序以及通用标准进行结合,构成标准化的体系。在精益建造的过程中,需要对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进行标准运作,利用控制其中的可变性,将劳动生产率进行提升,实现工程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3.4 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为管理当中,最关键的构成部分,可依据反馈出来的信息实施相应的改进,对其中的决策进行及时调整。但是,在现实应用的过程中,会因为没有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在,对于精益建造的应用,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过程。在傳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当中,一般只关注问题的原因和最终的结果,而对于精益组织的使用,由于其中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受到了人们的喜欢,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对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行为进行了监督,对工程中不如意的地方进行了改进,为决策人员提供了精准的反馈意见。
4 精益建造对质量隐性成本的控制
4.1 对隐性成本的控制
在精益建造的相关模式当中,要对隐性质量成本的产生进行控制,以便从本质上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提升。为了将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提高,需要对其中的隐性成本实施严格的控制,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因为在精益建造的模式当中,有着很强的操作性,从实践角度进行分析,它有非常成功的经验,所以精益建造模式对隐性成本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是十分全面的一项管理,对过程当中的控制非常注重,并将建筑产品的特征以及标准、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具体的监控目标。利用对财务成本方式实施的全方位系统管理,可与相关部门进行直接直接的协调和沟通,在保障共赢的基础上,构建合作关系,使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交付。
4.2 具体案例分析
某工程建造的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工程。在该项工程当中,工投资金额15亿元,工期为55个月,浇筑混凝土量296万m3m,结构灌浆具体为4660t。
在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了精益建造的思想,并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将管理进行了深入,不在停留在表面[8]。这便会使每一位参与的工作人员都产生相应的压力,将工程的整个成本平均分到了每位工作人员身上,使其每位成员身上都有相应的指标。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强化对成本管理体系的考核,从本质上对成本进行了节约,将精益建造下的成本控制进行了体现。
5 结束语
所谓精益建造,就是将“精益思想”在建筑业加以改造和应用,彻底消除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不确定性,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要求,从而实现建筑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对于精益建造的应用,为全新的一种思想方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推广,取得的成绩十分理想。通过详细的分析发现,对于精益建造的应用,可有效对隐性成本进行控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有效带动我国建筑企业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工程造价的改善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8,25(05):207-208.
[2]赵玥铭.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理念的整合运用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8(16):134-135.
[3]苏翠敬,李利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隐性成本控制对策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4):16-23. [4]邵必林,王立轻,吴琼.工程项目工期隐性成本控制模型研究[J].建筑经济,2014(01):41-44.
[5]刘永新,陈丙军.精益建造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隐性成本的控制[J].施工技术,2013,42(04):107-110.
[6]邵必林,吴洁琼,陈卓.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估算模型研究[J].建筑经济,2012(10):38-42.
[7]王凡.利用全面质量管理控制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02):194-195.
[8]王凡.精益建造在控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隐性成本上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01):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