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晓鹤 胡晓灵 王贤娴 刘涛
【摘要】目的 对新疆地区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型及理化指标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新疆地区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57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医证型、凝血、血脂等检验结果、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571例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集中于肝肾亏虚型及痰瘀湿阻型,根据证型的不同,在斑块数量、FIB、LDL-C、TC、民族等的分布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了凝血及血脂,所以临床上应做好患者凝血、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控制工作,以便于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发挥有效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型;血脂;凝血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2..03
Discussion on the TCM syndromes and physiochemical indexes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s combined with hypertension
YI Xiao-he1,HU Xiao-ling2*,WANG Xian-xian2,LIU Tao2
(1.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Xinjiang Wulumuqi 830000,China;2.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jiang Wulumuqi 8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CM syndromes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grade 2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arotid plaque in Xinjiang.Methods 571 patients with grade 2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arotid artery plaque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March 2014 to December 2015 in Xinji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The results of TCM syndrome type, coagulation and blood lipid were analyzed.Results of carotid plaque ultrasonography.Results The TCM syndromes of 571 patients were mainly focused o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an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dampness ob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yndrome,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meaning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C and ethnic groups in the number of plaques(P<0.05).Conclusion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grade 2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arotid plaque include coagulation and blood lipid,so we should control the risk factors such as coagulation,blood lipid and so on.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play an
effective role.
【Key words】Hypertension;Carotid plaque;TCM syndrome type;Blood lipid;Coagulation
對于人类机体来说,主动脉及颈动脉都是朱血管,若是颈动脉出现斑块或者是内膜增厚现象,都警示可能出现全身动脉血管内皮结构的改变,因此,在对心脏斑块形成进行检测时,一个重要的检测依据就是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我国当前颈动脉斑块的发病率表现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并且其也成为未来心脑血管恶性时间发生的重大致病征兆,我国新疆地区在地理上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在地域文化、地理气候等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本次通过对571例不同民族高血压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凝血等影响因素的分析、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其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其特色之处。同时,为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提供一些可借鉴的
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临床分级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定义,高血压指的是:在没有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中老年人非同日测量两次以上的舒张压≥90 mmHg或收缩压≥140 mmHg,若是患者血压值低于140/90 mmHg,但是明知存在高血压病史,当前也正在应用相关的抗高血压药物开展治疗,也可以直接诊断为高血压。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
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要参考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与血管早期病变有关的相关内容,及《使用内科学》中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参考患者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来为患者开展临床诊断。
1.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作为参照标准:IMT<1.0 mm为正常;1.0
1.4 动脉超声声像学、特征性分型
1.0 mm≤IMT值(CCA、ICA或ECA)<1.3 mm为Ⅰ型即血管内膜增厚;IMT值≥1.3 mm,局部存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但是没有造成管腔狭窄为Ⅱ型,也就是管腔内动脉形成粥样斑块。20%≤管腔狭窄程度<50%,但是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Ⅲ型也就是血管轻度狭窄。50%≤管腔狭窄程度≤99%,并且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Ⅳ型,即血管存在明显狭窄。没有彩色血流通过即为Ⅴ型,即为血管官腔阻塞。
超声下特征分型:(1)斑块突出管腔:主要是不稳定斑块;(2)不稳定斑块主要为斑块回声强弱不均、高低不平、表面凹陷的溃疡斑;(3)斑块表现为软斑、部分伴声影为影斑为稳定斑块;(4)局部隆起、内膜增厚、内膜不光滑为扁平斑也是稳定斑块。
1.5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脉痹(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2版(试行)》:
(1)肝肾亏虚证主症表现为:思维迟钝、耳鸣、肢体麻木、眩晕;次症表现为脉细数、少苔、舌质红、口干、失眠、健忘、膝软、腰酸。
(2)气滞血瘀证主症:头目昏蒙、肢体麻木,个别患者存在头部走窜疼痛;次症为:舌质黯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胸肋胀闷。
(3)痰瘀互结证主症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眩晕、头痛;次症表现为:舌体胖大、腹胀、纳呆、身困乏力、口淡食少、多寐健忘、胸闷气短、脉滑或弦滑。
(4)脾虚湿阻证主症表现为思维迟钝、肢体麻木、眩晕、头痛;次症表现为:脉滑、舌苔滑腻、口淡食少、腹胀、纳呆、呕恶痰涎、身困乏力、头昏、形体肥胖。
1.6 纳入标准
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签订知情者同意书;满足上文所述中医证型;年龄49~79岁,满足西医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的诊断标准;满足高血压2级诊断标准,并且血压控制良好。
1.7 排除标准
排除下列患者:(1)合并有急性脑卒中;(2)合并有急性冠脉综合征;(3)合并有全身免疫性进行或者是结缔组织、创伤、近期手术、急慢性感染;(4)合并有肝肾恶液质、极度衰竭、肝肾功能不全;(5)精神病患者、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6)心电图检查提示存在重度心律失常或者是明显的ST段压低,并伴随有严重的急慢性疾病;(7)颈动脉超声显示管腔当中的斑块导致存在严重的血流阻塞,或者是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8)哺乳期、妊娠期妇女、继发性高血压患者;(9)一级高血压病,并且伴随有高血压危象。
1.8 研究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从新疆自治区中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神经内科、高血压科、老年并可患者当中选取第一诊断收入院的2级高血压病患者,并且伴随有颈动脉斑块,均为2014年3月~2015年12月间收治,填写《颈动脉斑块临床调查表》。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对571例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进行基线分析,说明年龄、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中医证型分布
571例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4组,
见表1。
2.3 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型与民族的
关系
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不同证型与民族分布存在显著差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型与血脂的
关系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痰瘀湿阻证TC水平偏高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型与凝血的
关系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痰瘀湿阻证FIB水平偏高,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型与斑块数量分布的关系
高血压病2级合并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型与斑块数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湿阻证有显著差异。见表5。
3 讨 论
关于颈动脉斑块目前中医临床上还没有确切的命名,在中医理念当中,这主要是由于六淫之外、机体正虚侵入到血管当中,或者是由于血管抵抗力减弱等因素所导致的记忆力减退、晕厥、肢体麻木、思维迟钝、头疼、头晕等症状,属于健忘、眩晕等疾病的范畴,病机即为邪实证虚、本虚标实、病位多责至于脾肾。
此次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型以痰瘀湿阻证最为多见,且痰瘀湿阻型在少数民族、TC、LDL,FIB、斑块数量分布等研究中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痰、瘀贯穿此病的始末。究其原因,新疆地区地处偏远,不仅仅民族杂居,而且地理位置处于高原山区,冬季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气候寒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其独特的文化生活习性及饮食习惯,其大多是采用高盐、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再加上冬季气候寒冷,与其他季节相比,户外活动有明显的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肝脾运化产生影响,阻碍气机,水液运行失常,津停为痰、痰浊内阻,终因气滞而瘀,痰瘀交结而致病。
根据本研究显示:新疆独有的证型特点就是痰瘀互结,发现这一特点也能够与颈动脉斑块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因中医证型研究较为复杂,此次研究在民族选择中较为单一,今后仍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淑平.70例动脉斑块形成常见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10):241-242.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高血压杂志,2010,12(6):461-486.
[3]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2013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5.
[4] 刘中勇,何怀阳.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中医药学会,2012:245-247.
[5] 明·李梃.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外感痹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