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嵚
你们知道吗?即使在古代落后的传播条件下,许多商家依然以独特的创意,漂亮地打响了品牌广告。
其实,“广告”一词在拉丁文里,原本就是“大喊大叫”的意思。毕竟以古代的信息条件,想要打响品牌,少不得大喊大叫。比如清朝的《燕京岁时记》里,竟把北京城每个月的吆喝声都做了分类:二月份的时候,北京街头主要沿街叫卖鸡鸭;到了五月上旬,满街又变为叫卖玉米;下旬变为叫卖甜瓜。只要听听街上的吆喝声,就知道到了几月份。
但千万别以为,打响品牌广告就只能靠吆喝。宋朝时的商家就明白这个道理:想要叫得响,还要靠海报。
北宋年间的济南刘家针铺,就做出了这个“历史突破”:他们竖起四寸的广告海报,中心绘有针铺“白兔捣药图”的商标,外加一句给力广告语: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早的工商业印刷广告,海报一打出,果然瞬间吸引眼球。
其实,商品经济发达的宋代,何止有“印刷广告”?各路商家真正拼到绞尽脑汁的,还有各自的独家商标。
比如《梦梁录》记载,就连北宋的靴子铺,都十分讲究“商标意识”,每当卖出一副靴子,靴子的衬子里就要塞一张字条,写明该靴子是由哪个工匠在何时制造。在日常商业生活中,宋代成功的商标更是强大的促销手段。就以汴京城发达的餐饮业来说,知名的餐饮品牌挨个儿数:段家熬物,九曲子周家,梅花鹅肉,草婆婆肉饼,五楼山洞梅花包子,清一色以名字命名商标,吃的就是品牌。
明星代言的效果,古代的商家们也早就深有体会。不过古代的名人们有时代言费能收到天价,有时也很少,大多数时候,是“躺着来代言”的,典型的一位就是北宋画家李成。
李成在北宋的画坛上,一度是泰山北斗级别的存在。北宋年间,汴京的宋家生药铺就重金访得李成的名画,在药铺墙壁上挂了个满,果然引得各路文士紛纷围观,药店生意大火。
在文化产业营销方面,明清年间的广告就更高调,张岱《陶庵梦忆》记载,明代大型的戏曲演出,动辄就是上万观众,各路商家也齐出动,有送赠品有送礼帖,争着蹭热度。
无论古今,商家广告代言虽然五花八门,其中的道理却是实实在在:不管哪个年代,主动出击,抓住发展的脉搏,主动推出自己的产品,生意才会红红火火。
丁丁摘自微信公众号“我们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