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探讨

2018-09-12 03:28韩晓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质量监控咨询

韩晓燕

[提要] 当前,为应对各种环境的变化,高校内部审计应及时更新内部审计方法,采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文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背景进行追溯,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特点,提出高校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希望有助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高校的应用。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审计计划;咨询;质量监控

本文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高校内部审计研究”(项目编号:2016QNYJ0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7月11日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背景。在审计发展的长河中,审计方法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恰当的方法适合环境和过程;不恰当的方法是一种浪费或是无效率的。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地改进审计方法和技术,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独立审计迫于生存的压力,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整个组织的全面了解,确认组织所有重大的经营风险,对这些重大的风险进行详细审查,而对其他的一些业务并不投入过多的财力和人力,这样就可以合理保证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又节省了精力,提高了独立审计的竞争力。

风险导向审计被独立审计验证有效后,内部审计也相应改变审计方法,开展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审计开始之初,内部审计人员根据风险排序来确定审计范围,主要的审计资源分配给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业务和事项。内部审计使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后,发现内部审计资源被恰当有效地分配到重要项目上,他们可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审计任务,更多的关注组织价值增值业务。

21世纪初,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明确指出,审计计划的制定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自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逐步在组织中推广应用。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从“控制”到“风险”,不仅仅是一个词语的简单替代,而是意义极其深远的变化正在发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有与其他审计方法不同的特点。

1、审计目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不再仅仅限于合规性,确定业务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章制度、标准等,而是识别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评价内部控制和流程是否能有效地将这些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協助管理层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而增加组织价值。

2、审计重点。审计目标的改变导致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发生改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重点不再是发现并纠正例外和错误,而是发现那些不能有效地将重大风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的控制和流程,并提出改进建议。

3、审计计划。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最大的特点是将风险评估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重点,审计计划直接与组织重大风险相联系,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计划。

4、审计流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的应用,使得内部审计由被动审计、事后审计,转变为互动审计、适时审计。在审计工作开始时,邀请被审计部门参与讨论组织面临的重大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地与被审计者沟通,共同分析改进的措施,做到亡羊补牢。

5、审计报告。审计结束出具审计报告时,内部审计不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建设性内容居多,虽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站在被审计者的立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对于风险的关注以及如果更好改进的建议,使得审计人员和被审者具有了共同的语言,更容易进行交流,而两者良好的交流是有效审计的基础,这也使得被审计者更易接受审计报告中的建议。

二、高校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我国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为此高校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高校在招生、科研、基建、固定资产招标等领域腐败案件频发。面对规模越来越庞大的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着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和压力,而且高校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不断提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账项基础内部审计方法和制度基础内部审计。账项基础内部审计直接查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财务资料,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的过程,采用顺查或逆查的方法进行审计,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效率低,效果不佳。控制基础内部审计方法,在对学校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审查,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从而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但如果学校内部控制不完善,据此进行的内部审计效果堪忧。

为此,高校内部审计应积极改进审计方法,采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对学校的经济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选择恰当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三、高校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为了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审计服务,高校内部审计要积极采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流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顺利应用,需要高校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内部审计素质,并加强质量保障。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领导重视是内部审计成功的关键。高校领导要树立风险意识,重视内部审计在风险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为内部审计配置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为内部审计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奠定基础。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积极转换角色,从“监督”向“服务”转换。之前,内部审计是监督者和评价者,容易让被审计者认为在吹毛求疵。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传统的内部审计角色就不再适合了。此时,内部审计更多的是咨询者,发挥着顾问的作用,内部审计不仅善于发现问题,更要重视解决问题。审计署新规定明确提出,内部审计应提供建议服务。审计意见更具建设性,不再是“不能、不应怎样”,而是“怎样做更好”,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合理使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学校价值。

(二)提升内部审计素质。为了顺利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强,能公正客观地进行审计工作;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能,熟悉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技术;具备职业敏感性、洞察力以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具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技巧,乐于协助他人解决问题;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较少,知识结构较单一,特别是熟悉风险评估与防控的人员较少,这都影响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高校的应用。因此,必须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高校可以通过招聘符合要求的新人员,也可以对原有审计人员加强继续教育,提升内部审计整体素质。

(三)加强质量监控。为了保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顺利实施,必须加强质量监控。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日常监督主要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按计划得以完成。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其负责的审计项目进行日常监督,从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执行直至审计报告出具自始至终持续地监督审计任务的执行,以保证审计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准则等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监督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并承担内部审计日常监督的最终责任;二是内部审查通常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指定的相关人员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价和审查。内部审计审查后,审查小组应明确指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三是外部审查由独立于高校的人员针对内部审计质量开展的审查。但应注意的是,当涉及审计付费时,为避免出现“谁吹号子谁拿调子”的问题,高校应单独向外部审查人员付费,而不能从内部审计部门的预算中支出。外部审查完毕后,应发表一个正式的书面报告,并提交给分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重视审查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华丽,王瑞龙.高校内部审计新发展:参与高校风险管理[J].财会月刊,2017.13.

[2]王彤.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目标导向与路径选择[J].中国内部审计,2011.11.

[3]景春平,陈璇.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思考[J].财会通讯,2009.10.

猜你喜欢
质量监控咨询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浅谈药品现场质量监控员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重点监控的关键点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浅议我国公路监理在质量监控方面的科学措施
珍惜咨询实践
搞咨询要善于前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