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兴东
“看了《终于扶起来》这个小品之后,我深感惭愧,我过去就很像小品中的懒汉,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因此多年摆脱不了贫困。小品中的扶贫干部说得真好,‘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贫困户只要自强些、勤快些,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就一定能早日實现脱贫致富。今后,我要提振精神,主动脱贫,相信最终也能扶起来。”8月7日,在江西省金溪县琅琚镇枫山村“送戏下乡”演出现场,该村贫困群众王颖贤对笔者说。他希望有关部门能经常开展此类文化扶贫、精神扶贫活动。
据了解,针对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好逸恶劳、盲目攀比、“贫困光荣”等不良现象,金溪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文联牵头组织全县各类文艺人才,结合身边主动脱贫的典型,创作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戏剧、小品、表演唱等文艺节目。随后以文艺演出车“送戏下乡”的方式,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巡回演出,引导贫困群众抛弃“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同时,该县还引导一些偏远贫困村组,将村内祠堂改建成扶贫励志书屋,或为村农家书屋添置主动脱贫、励志自强、农业科技、特色种养等方面的图书,采取“农民夜校”集体学习和贫困群众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斗志、增强脱贫能力。秀谷镇马街村符竹组以“德润民心,法安天下”为初衷,整合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资源,将村内戴氏祠堂改造为“德法书屋”,添置了大批有关中国传统道德、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扶贫政策解读、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悬挂了大量有关中国传统道德、勤廉文化、村史文化和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字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自立精神。据马街村党支部书记刘学文介绍,该村村民刘国高多年前因贫困离异后,情绪曾一度低落。后来在马街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刘国高常到村“德法书屋”学习。很快,他被一些主动脱贫、自强不息的故事所激励,迅速振作起来,自学了一系列致富实用技术和专业合作社管理技术后,在村“富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担任管理员之职,月收入3000元。再加上母亲被安排到村“德法书屋”打扫卫生,月收入也有300元。去年,他顺利实现了脱贫。前不久,马街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干部还利用国家政策帮他改造了危房。安居乐业之后,刘国高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如今在金溪县,类似以文化人扶起贫困群众“精气神”的实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