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君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 合肥 230001)
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主动脉夹层为主动脉夹层的常见类型,发病后机体痛苦强烈,需要尽早接受诊治[1]。手术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累及主动脉弓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但围手术期存在多种风险因素可能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其中以疼痛最为常见[2]。基于上述现状,本研究对累及主动脉弓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现进行以下汇报。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累及主动脉弓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标准:(1)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2)具有手术治疗指征,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年龄大于75周岁;(2)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史。根据先后入院顺序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2~68岁,平均(53.06±4.69)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5~66岁,平均(53.11±4.65)岁。一般资料组间样本随机统计结果显示均衡性良好(P>0.05)。
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在上述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具体实施方法为:要求患者术后48h内绝对卧床休息,为血管内膜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尽量避免进行较大的肢体活动,导致支架移位。日间和夜间均加强床边看护,观察患者表情,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若患者疼痛感较轻,告知患者一些能够缓解疼痛的方法,如看书报、听音乐等。若患者疼痛感强烈,可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镇痛药物。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的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时间。
疼痛程度评价标准:0-1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护理人员使用直尺在白纸上画一条长度为10cm的线段,标记好刻度,线段0的一端表示无痛,10的一端表示最痛,每1cm的距离代表1分,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的评分范围依次为1~3分、4~6分、7~10分,要求患者在最能反映自身疼痛程度的刻度处做标记,研究人员统计各例患者得分。
应用SPSS18.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样本差异检验采用x2,计量资料组间样本差异检验采用t,P<0.05为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
两组术前的N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d、3d的NRS评分均较对照组轻(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前、术后1d、3d的疼痛程度比较(n=25;x±s)
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33±0.99)d,短于对照组的(7.42±1.03)d(t=6.542;P=0.000)。
主动脉夹层在我国临床并不十分常见,是指机体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导致主动脉出现分离的真腔和假腔,具有起病骤急、病死率高的特点[2]。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难度更大,预后更差。伴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在围手术期仍存在一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的预后[3-4]。既往开展的大量实践研究证实,疼痛能够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机体循环,不利于疾病康复[5]。提示我们应重视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
为进一步明确术后疼痛护理在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我院开展了课题研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d、3d的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轻,术后住院时间短。分析得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为:疼痛会影响患者术后血管内膜修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而本研究在术后早期严格限制患者活动,一方面能够预防支架脱落引发的疼痛,一方面能够促进血管内膜生长。此外,遵医嘱给予疼痛感强烈的患者镇痛药物干预,能够及时终止疼痛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对累及主动脉弓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术后疼痛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值得各大医院参考借鉴。
本文编辑:雷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