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童,任玉兰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075; 2.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成都 610075)
《疮疡经验全书》旧题宋·窦汉卿辑著,但后世对此署名的真实性多持质疑态度,并推测该书乃明·窦梦麟所著而托其祖名,又因其内容在刊印过程中不断增补,致使学界多认为其为伪书。原书所保留的署名、序文、跋文及文中夹注等为考辨本书作者及成书过程提供了多角度的线索,现依据这些线索对该书作者、成书过程及年代作一考证。
本书旧题著者为窦太师,每卷卷首均署以“宋燕山窦汉卿辑著”。同时,该书卷七卷八后的跋文明确谈到“宋太师子声公”,并称此书以“太师公书”为基础,补缺正讹而成。考之史籍,此书所署的“窦太师”当指窦默。据《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及《窦默神道碑》记载,窦默(1196-1280)初名杰,字汉卿,后改名默,字子声,金元时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人,卒于元至元十七年,终年85岁。曾任元世祖时昭文馆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故后人称“窦太师”。《窦默神道碑》载,窦默20岁(1215年)从名医王翁习方脉,37岁(1232年)又随李浩学铜人针法。41岁改名为默,隐于大名,并为求医者诊病[1]。窦汉卿的著作主要有《铜人针经密语》(已佚)《窦太师针灸》《流注通玄指要赋》《六十六穴流注秘诀》(已佚)等。至于《疮疡经验全书》既不见于《宋史·艺文志》《元史》,又不似《流注通玄指要赋》《窦太师针灸》曾被《卫生宝鉴》《针灸聚英》等医籍引述,而是首见于明代崇祯年间编著的《医藏目录》[2],故该书成书不当在明代以前,亦即不应是金元时期的窦汉卿所著。
据《疮疡经验全书》卷八末跋文所署“锡山十七代孙梦麟”[3]718,可知窦梦麟为无锡窦氏。今考之《锡山窦氏宗谱》,对窦楠、梦麟父子及其宗族记载详尽,并有“燕山本宗图”明示其宗族传承关系。其以窦禹均第一代世居渔阳,渔阳古属燕国地处燕山一带,故其族谱以燕山为本宗。嗣后,窦鹏举迁至丹阳茅庄,至窦光化迁至无锡州泰伯乡,至窦亨一迁至无锡城中,其宗族血脉传承明晰,家族谱系中并未见到窦默或窦杰(见图1)[4]。《窦默神道碑》中记载,窦默先祖为汉大司空窦融,曾祖窦亨,祖父窦荣,父窦思[2],亦与“无锡窦氏”无关。故窦汉卿、窦梦麟虽同为窦氏,但并非同一宗族。
图1 重绘燕山本宗图
五桂堂本《疮疡经验全书》有申时行所作序文1篇,其中记载有窦汉卿显名于世的行迹与《疮疡经验全书》成书过程。有学者曾举证此序并非申时行所撰,然而历史久远,作序者已难考证[5],但序文所记述内容对考辨本书作者及成书过程仍有价值。
此序称“宋有窦汉卿者,以疡医行于庆历、祥符之间,诏治太子疾,召入仁智殿下。讯之,未几太子病愈,辄嘉劳之,封为太师,以国老称”[3]544。此即为窦汉卿行迹的记述,然当属讹传。据《窦默神道碑》《元史》记载,窦汉卿生于1196年,卒于1280年,去世后被追赠“太师”,封为“魏国公”[1]。而此序所载年号祥符、庆历,分别为1008~1016年和1041~1048年,依窦氏生卒年月,显然不能行医于祥符、庆历年间。此外,窦汉卿死后方被追赠“太师”,并非所谓因治愈太子而被立即封为“太师”。申时行作序内容为华复阳口述,华氏所言并非不刊之论,申氏又失于考证,究其原因,当为窦梦麟、华复阳意欲托名窦汉卿著本书,以广其流传。
除记述窦汉卿行迹外,这篇序文还记载了《疮疡经验全书》辑录、增订过程。序文写道:“我明以来,家有传焉……其子梦麟……乃缉遗书,重增经验诸方,梓以行世”[3]545,说明本书是由窦梦麟依据家传之书增补经验方而重新刊刻梓行。这与卷七卷八后的跋文所载相符,两者相互印证,可资考辨本书的成书过程。
五桂堂本为《疮疡经验全书》的明刻本,亦即现存的最早刻本,其书卷七卷八末分别附有窦楠、窦梦麟所书跋文,而这两篇跋文不见于清代的浩然楼本及其他版本,故这两篇跋文的佚失也造成了后世对该书作者及成书认识的日渐模糊。
窦楠的跋文写于隆庆戊辰(1568):“予家世业医,自宋太师子声公发际疡科,绘形成图,因症立方,秘藏久矣。”又称“麟儿病中复翻阅太师公书,并予试效疮疡痘症诸方,叩之议论,多切实有裨补”。而后“承同心诸友”助资,方才刊刻成书[3]692。意在说明其家学源于窦汉卿,由窦梦麟以太师遗书及窦楠经验方为基础整理成书,复由友人资助刊行于世。此序与署名申时行所作序文对《疮疡经验全书》成书过程叙述一致,可相互印证。但如前所述,无锡窦氏与窦汉卿并非同宗,再考《锡山窦氏宗谱·朴庵公传》:“公讳良茂,字朴庵……吾宗世以医药济人,实自公始”[4],即锡山窦氏业医最早由窦楠曾祖窦良茂开始。故窦楠所称“家世业医”与窦梦麟重整该书是真,但所称家学源于窦汉卿,显系伪托窦太师医名。
窦梦麟的跋文书于隆庆己巳(1569),文中称“先太师所著外科全书……麟有家藏善本”[3]718,同窦楠序文相同,仍伪托窦太师医名。但如前所述,锡山窦氏业医自窦良茂开始至窦梦麟已传承五世,这一家学渊源为其拥有“家藏善本”提供了可能。谈及成书过程亦与窦楠序文相似:“招我同志少溪施君为之补其缺略,予同正其讹舛”[3]718。综合两篇跋文的内容,说明《疮疡经验全书》是窦梦麟以家传善本医籍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校正、增补而成。
表1显示,五桂堂刻本《疮疡经验全书》中保留了窦梦麟及其友人所题写的注文凡11条,这些注文虽较为简短,但同样为考辨该书的作者和成书过程提供了佐证。
表1 各卷注文汇总
表1所列注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为窦梦麟家传善本进行了校正,如卷一“喉舌诸症或说”所载“梦麟校正”;二是对窦梦麟原书内容进行了增补,如卷九“开刀手法”所载“此麟日切于身心者也,焉敢少忽,遂并梓行”[3]723;三是协助窦梦麟友人校勘的痕迹,如卷十二末“少云张宪谨识”[3]798。这些注文从侧面佐证了序跋之中所说窦梦麟及其友人正讹、增补窦氏“家传善本”的事实。此外,卷七“痔漏症并图说”后所载“甲子冬梦麟谨识”[3]683,说明窦梦麟在“甲子冬”业已开始校正、增补工作,此“甲子”年为嘉靖四十三年(1564),这为考辨窦梦麟校勘、增补《疮疡经验全书》的最晚时间提供了依据。
综合窦汉卿生平、锡山窦氏宗谱及原书序跋等内容,可以明确《疮疡经验全书》并非窦汉卿辑著,且窦汉卿与窦梦麟并非同宗,尚不可称“托其祖名”,仅为伪托窦汉卿医名。此书实系窦梦麟以家传善本及父亲窦楠的试效方为基础,在友人的协助下校勘、增补而成。究其成书时间,据文中夹注所述“甲子冬梦麟谨识”及申时行序文、窦梦麟跋文均题于隆庆三年,可知《疮疡经验全书》窦梦麟等人的校勘、增补工作至晚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开始,至早于隆庆三年(1569)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