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国
教育就是面向所有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有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战略性意义。学生全面发展的培育任务融入各个学科之中,使其获得知识的积累、心智的成熟、体魄的健康、精神的富足、品格的塑造。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等都被统称作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笔者对此做一探析。
一、创设情境教育,利用语文素养促进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语文素养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精细研究,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认知的教学情境、教学环节,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学生语文素养的充分展现促进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让学生先通过预习熟悉“小女孩”这一角色的悲惨命运,以小组合作方式,在授课前进行现场表演,这一任务要求,则给学生一个与文本主人公“共命运”的心灵碰撞的机会,为了饰演好文中的各个出场人物,小组内的成员合力分配任务,有旁白,有扮演者,有负责播放背景音乐和准备道具,课下一遍遍的排练,就是学生对整个文本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的熟悉了解。课堂伊始的投入表演,学生脱离剧本,各个角色融入情感,让台下的学生观看了一场伤感、令人同情、感慨颇多的童话剧目。这一过程的演绎,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其中的环节之一——预习,为接下来引入正式课堂奠定了良好开端。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语文任务的下达,设计编排剧情,扮演人物确定,分工负责等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整个童话编排成剧目的思维投入,对角色扮演者的拟定,对台词的练习,对服饰的设计,对其中小女孩奶奶、烧鹅等幻影设计,集思广益,亮点频出,一方面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另一方面小组中各成员交流合作,培养了团队意识,这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促进。
二、构建审美教育模式,利用语文素养促进发展
人的发展体现在社会活动中,不仅基于必要的知识理论,还需要具备较为全面的技能。语文素养的建立,就是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社会属性化形成,既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又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通过美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欣赏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智育和德育。语文教学中美的源泉来自于每一篇优美的作品,美蕴藏在具体的形象之中。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运用现代技术帮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美,如在教学《观潮》时,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形象通过作者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利用CAI课件播放了几段大潮来临时的实景视频,学生从所视所观所听中有感而发,激情澎湃,与课文上对钱塘江“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等生动描述做了融情入景的深刻体验,形象感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浩大气势。学生直接感受了生动形象的视觉盛宴,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也同时催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由衷赞叹。学生对祖国山河的了解、认识并欣赏的语文素养,对学生人文品质的自我发展进行了一场促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利用语文素养促进发展
小学生语文素养还体现在阅读方面,对学生的人文沉淀、人文情怀等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立足课本并延伸阅读的教育空间,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引导和鼓励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读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书,在收获知识、培养人文底蕴、拓展阅读视野、提高习作水平等方面都会受益匪浅。课上的阅读,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会抓中心,读懂内容,从中获得精神养分的滋润,浸染身心、熏陶情趣、净化心田、升华精神。教师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从而在课下阅读时更为顺畅,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实际上就是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同时也通过课上阅读激发学生进一步的阅读欲望。小学生的阅读可以通过教师推荐阅读书籍,自主选择阅读书籍,与家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还在于引领学生能够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心得交流,谈感受、记笔记、讲心声、悟哲理,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课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诗歌后,在教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外,教师布置课下任务,就是通过阅读相关雷锋事迹的书籍,并“向雷锋学习做一件好事”为实践活动,将书本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感悟课本中诗歌的意蕴,体会助人为乐的美德,亲身实践做好事带来的愉悦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是阅读所带来的知识的升華,思想的转变,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同时,就是对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巧妙安排,融会贯通到各个环节之中,使得学生知识积累逐渐增厚,文化修养逐渐提高,人际交往和谐顺畅,道德品质健康塑造,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充满正能量的“活水”。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