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圣斌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当中,明确指出需要加强教师的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以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授课当中,由于教育者教学模式的单一、相关经验的不足等诸多因素,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估算教学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设计进行相关探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探讨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学习当中,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教师必须要培养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感,而且还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是教育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积极意义
1.提高学生自我检查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在日常的数学计算过程中,其实利用估算的方法也能为解决题目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估算,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习数学也会更有动力。小学生在仔细做完一道数学题目后,可以通过估算的方法来对自己所做的答案进行判断,检查结果是否具有合理性,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而且通过估算的方法还会节省检验的时间。如此说来,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形成对他们学习数学是有很大意义的。
2.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意识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有关估算的教学时,事实上也起到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整体意识的作用。例如估计大楼的高度、学生的身高、相关部门的人数等,学生进行估算分析的过程,其实也是心中有所思考、有所取舍的过程。这样的心理过程有利于小学生增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体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探讨
1.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估算情境,选择应用估算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估算方法的讲解,而是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估算情境,学生只有进入这样一个情境之中,才会想到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会使他们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一般来说,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精算的方法来解决的,虽然最后能得到精确的数字,但是与估算相比,简便性却不够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估算情境当中,让他们自主地选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相对于直接告诉他们用估算的方法,这种情境的引导更能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例如,在解决小学数学题目“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带了40元钱,买水果花了8.6元,买蔬菜花了7.3元,买肉类花了19.4元,妈妈带的钱够吗?”时,教师让学生仔细读题,学生在分析题目的时候就会发现用估算的方法要比精算的方法简便很多,用“10+10+20=40”就可以轻易得出妈妈带40元钱是够的,学生在做题时有这种估算的过程,很容易在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因而做题速度和准确性也会大大提高。
2.设计含有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能力是比较差的,如果单纯用公式或者算式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数学特别枯燥无聊,这样的教学质量是比较低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含有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保证题目的生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做题中就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解决题目“某市小学四年级学生要去校外参加活动,各班参加的人数分别为16、20、23、37、44、40,公共汽车座位只有60个,怎样让两个班级学生共同乘坐同一辆车,才能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时,教师将题目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增加对生活的感受,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估算教学的顺利进行。
3.给予学生更多的合作探究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课堂当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应该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有关估算问题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估算能力。由于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的不同,每个学生用估算做题时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所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合作探究机会,有利于他们对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更多的估算方法。例如,在估算119×9时就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分别为120×9,120×10,119×10,100×9等,学生在估算的时候由于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果可能也会有很大的差距,因而让他们进行相关的交流学习探讨,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他们对估算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做题的准确率。
4.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在培养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让他们针对这些题目使用不同的估算方法。虽然学生大量做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感,但是教师不要把关注重点仅仅放在做题量上,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只有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才能弥补做题的不足,从而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例如在计算178+265时,有的同学会估算成200+300=500,这样就会和真正的答案有很大的误差。如此看来,教师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设计出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自我发展,以引导他们对估算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做题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趙宇星.小学数学《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2):24-27.
[3]徐文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以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5(5):47-50.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