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玲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精神病医院,四川乐山 614801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意识、行为以及情感方面存在精神活动失调[1]。一些患者在只用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如妄想、幻觉等得到明显缓解或者消失,但其自身存在有一定的阴性症,并且在出院后无法进行自主生活,分析出现此疾病的原因与患者自身社交能力以及疾病因素存在一定关系[2]。因此,该次研究观察该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综合康复功能训练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选择该院接受治疗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有男性90例,女性40例;年龄在12~88岁,平均年龄50.8岁。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与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相符;文化程度至少在小学以上;可自行完成相关调查量表;不存在严重身体疾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21例,年龄12~87岁,平均年龄(50.31±8.42)岁;病程 1 个月~14 年,平均病程(7.13±1.34)年;受教育年限 4~19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1.25±2.5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19例,年龄 13~88 岁,平均年龄(51.47±8.68)岁;病程 2个月~14 年,平均病程(7.89±1.50)年;受教育年限 5~19年,平均年龄(11.41±2.82)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所有患者使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同时再进行时长为2个月的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具体方式如下:①生活技能训练:在最初的1~2周内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观察患者自行进行自理生活,并为患者的生活不正当处给予及时矫正,对其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制定一项目标,并保证能完成,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均需要有护理人员给予指导和监督;在3~5周,训练患者的社交能力,包括社交角色和基本技能,在此可使用演练、讨论等形式,指导患者与人沟通的正确方式,包括如何正确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意愿,并鼓励患者进行社会角色的扮演,保持每周进行3次左右。②心理认知能力训练:在患者6~7周时间使用个别或者集体教育的方式,讲解相关正确的心理行为,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行为,分辨正常和异常,并为其讲解有关精神病卫生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学会进行处理情绪危机;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如精神分裂症出现的原因,临床一般的表现症状以及在治疗中配合的必要性。③适应家庭社会训练:第8周的时间用于训练患者如何与家属进行正常沟通;若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面对与自己理想存在较大差异的时候,应如何正确缓解自身的情绪和举止行为;学会防止病症复发的相关方法,同时了解恢复期症状的最初体现,方便及时进行就诊;坚持定期复诊,并保持正确用药,将病情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处理妥善。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和用药依从性进行观察;使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进行社会功能评价,随着评分的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阴性症状逐渐改善,采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完全服从:每次均能够配合;部分依从:存在偶尔不坚持服药,经护理人员劝导后服药;不依从:从不按时服药。
该次研究所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PI评分、SAN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用t检验;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等计数资料则采用[n(%)]来表示,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PI评分、SAN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PI评分、SANS评分比较[(±s),分]
组别SSPI训练前 训练后 t值 P值SANS训练前 训练后 t值 P值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值P值13.52±5.34 11.77±4.80 1.886>0.05 7.12±3.94 9.77±4.56 4.303<0.05 6.965 4.541<0.05<0.05 57.51±29.49 47.74±22.43 1.638>0.05 31.72±20.95 38.68±19.51 3.182<0.05 3.365 3.306<0.05<0.05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n(%)]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SSPI评分、SANS评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训练前两组患者的SSPI评分、SANS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后,其SSPI评分、SAN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观察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完全依从性分别为41.54%、53.85%,部分依从性分别为33.85%、43.08%;对照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完全依从性分别为40.00%、41.54%,部分依从性分别为35.38%、44.6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训练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相较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存在的精神症状,但自身一些无法适应社会、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方面仍然对患者的精神产生较大影响[3],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是在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帮助其早日恢复社会功能[4],能够正常的在社会中生存。因此,当前临床认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药物和认知行为联合治疗效果较好[5]。在该次研究中,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SSPI评分、SANS评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训练前两组患者的SSPI评分、SANS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后,其SSPI评分、SAN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使用综合康复治疗确实具有显著疗效,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同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完全依从性分别为41.54%、53.85%,部分依从性分别为33.85%、43.08%;对照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完全依从性分别为40.00%、41.54%,部分依从性分别为35.38%、44.6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训练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相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表明综合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大幅度提升其认知功能,在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也可加强患者对所处患者的正确认识,促进患者自身社交能力的增强,从而配合进行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通过进行阶段性的训练,使患者逐渐学会处理好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患者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具有在临床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