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龙
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山东兰陵 27770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引发因素主要是由于深静脉血液不正常凝结,进而引发回流障碍,出现的血栓脱落后引发栓塞,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主要为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其中静脉壁损伤主要由化学损伤、机械损伤等,而感染损伤则为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造成,而导致血流缓慢的因素较多,长时间的制动和卧床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出现突然的肿胀,局部出现疼痛,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严重的则会引发猝死,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有效的诊断方式是治疗的基础[1],而该次研究以2016年9月—2017年4月入院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此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90例,设定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为50例,女性为40例,年龄最大值为71岁,最小值为22岁,平均年龄值为(43.62±3.11)岁,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和肿胀,排除严重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全身感染的患者,上述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为对照组,男性为45名,女性为45名,年龄最大值为70岁,最小值为23岁,平均年龄值为(43.73±3.24)岁,并且所有参组人员均同意该次研究,在统计学分析下,两组人员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下方实验。
两组研究人员均在入院当天进行检查,在空腹状态下实施静脉抽血1 mL,在转速3 000 r/min下进行离心,时间为10 min,当血浆分离后,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下对血浆D-二聚体进行监测,分析其浓度,所有的操作均严格按照相关规章流程,并对90例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测[2]。
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员的D-二聚体水平,同时对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标准为D-二聚体水平超过500 μg/L则为阳性。
此文章中,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涉及的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s),检验方法为t,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则为百分率,检验方式则为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表1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高(P<0.05)。
90例患者中,经细致超声诊断确诊阳性的患者为80例,而采用D-二聚体诊断的确诊为阳性的为80例,其阴性的为10例,特异性为11.11%,准确率高达100.00%。
表1 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员的D-二聚体的水平(±s)
表1 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员的D-二聚体的水平(±s)
组别D-二聚体的水平观察组(n=90)对照组(n=90)P值8215.33±53.29 567.21±43.48<0.0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其高危因素为恶性肿瘤、血液高凝、长期卧床以及静脉曲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其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于该疾病,临床应秉持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原则,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其常见的为静脉造影、MRI、螺旋CT以及D-二聚体检测等,但是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后,其机体的凝血机制会出现异常现象,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3],因此临床通常会采用血液方面的检查,而D-二聚体属于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反应纤溶系统活动以及凝血系统的标志物,因此如果患者出现静脉血栓,D-二聚体的水平会随着患者病情的程度而升高,并且有研究学者支持,在变态反应、肺栓塞以及脑栓塞等疾病的变化中,D-二聚体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这些疾病中患者的体内均处于高凝状态,所以监测D-二聚体也能反应患者的病情[4]。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血栓性的疾病,其主要的发展过程为纤维蛋白的降解,纤维蛋白发生水解后,如果出现继发性的纤溶出现,其D-二聚体的含量就会增多,在正常状态下,人体的血液系统以及凝血系统会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而纤维蛋白原会形成交联纤维蛋白,进而是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异常凝结,引发凝血状态,在产生的多种聚体中,D-二聚体就是一种,因此对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5]。
在该次研究中,笔者认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说明体内出现继发性纤溶,并且在纤溶蛋白的降解产物中,只有D-二聚体能反应血栓形成后溶栓活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检查D-二聚体还能反应药物的溶栓效果,并对新的血栓形成和诊断也有效果,因此如果针对于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D-二聚体监测结果没有异常,那基本上能确定患者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则不需要其他的检测,也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一旦检测结果的数据完全超过的正常数值,那需要再深入的辅助检测,进而确定是否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考虑到引发D-二聚体含量升高的诱因较多,因此说明,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不一定表示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要进一步检查。在D-二聚体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表现,才能提升D-二聚体水平增高的敏感性,如有必要,需要结合彩超等检查方式进行诊断。
在该次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例患者中,经下肢超声诊断确诊阳性的患者为80例,而采用D-二聚体诊断的确诊为阳性的为80例,其阴性的为10例,特异性为11.11%,准确率高达100.00%,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采用D-二聚体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对临床治疗可提供有效的数据,但是为了尽早地确诊,可以联合其他检测方式一同检测,提高临床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