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壶暖风,漫说茶话

2018-09-11 11:11
学生天地 2018年22期
关键词:茶品贡茶爱豆

把细碎的阳光收紧,把繁琐的心事藏好,把思绪和茶叶煮进一泓清澈的山泉水中。那黄的汤,白的气,绿的叶都在红的壶中热气腾腾地跳着。轻轻端起一杯一饮而尽,顿时把纷扰与喧嚣通通置之脑后。随之,你看见了四季如画,时光缱绻。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数千年来,茶已远远超出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而是与琴、棋、书、画一样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以及一种文化修养、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

茶文化:初见欢喜,相守到底

人类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以火生煮羹饮。

周朝时,人们以茶叶为祭品和贡品。为了长时间保存,人们把茶叶晒干。而到了三国时期,茶已由晒干收藏变为制成饼茶。

秦汉时期到西晋时期,是中国茶叶由巴蜀走向全国、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要时期。唐朝时,茶叶制造是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当时,除了蒸青团饼茶以外,也曾出现蒸而不捣的散茶叶或捣而不拍的末茶。

宋朝时,团饼茶的制作力求精益求精,不断涌现出新的茶品。当时,宋朝除团饼茶之外,还有散茶叶生产,散茶由茶叶蒸青后直接烘干呈松散状而得名。宋朝末期,人们发明了散茶制法,有取代团饼茶之势。于是制茶法由团饼茶发展到散茶,使得茶的制法和古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元朝时,团饼茶渐次淘汰,散茶则大肆发展起来,到了元朝末期又由蒸青法改为炒青法制茶,逐渐发展为以制造散茶、末茶为主。

明朝时,团饼茶已不再流行,而以采摘细嫩芽叶来制造的散茶、炒青绿茶则大肆流行起来。炒青绿茶的普及带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由此便出现了黄茶、黑茶和花茶。

清朝时,红茶、白茶、乌龙茶的制法也渐渐普及,至此我国的六大茶类全部完成,成为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

古代茶界“爱豆”排行榜

古代人都喝什么茶?怎么喝?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引领风尚的“爱豆”总是皇帝,而且带来的影响都是现象级的。皇帝爱喝的茶决定了哪一类茶将成为皇家钦点的贡茶,皇帝的喝茶方式也会在一个甚至几个朝代成为饮茶潮流。

No.1

爱豆:李豫

朝代:唐

事件:开辟并确立了贡焙制度

唐朝贡茶产地:浙江长兴顾渚山

茶叶形态:饼茶、散茶

喝茶方式:沿袭前代的煮茶法,也使用煎茶法

翻开各茶产区历史,总能看到一句 “兴于唐”,纵观中国茶叶史,唐朝是其中的重要篇章。中国的第一部茶书——由陆羽创作的《茶经》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同时,唐朝也是贡茶制度形成的时期。大历五年,唐代宗李豫在浙江长兴的顾渚山设立了官焙,责成湖州、常州刺史督造贡茶并负责进贡紫笋茶、阳羡茶,有诗云:“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唐朝制茶工艺和饮用方法比较丰富,散茶和饼茶都有。在品饮方式上,除了沿袭煮茶法,人们也使用煎茶法。

No.2

爱豆:赵佶

朝代:宋

事件:提高制茶技术、品饮技艺,把茶叶从物质享受升华为精神享用

宋朝贡茶产地:福建建安凤凰山北苑龙焙

茶叶形态:压制成型的片茶

喝茶方式:点茶

宋朝饮茶之风比唐朝更盛,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好饮茶,最有名的就是宋徽宗赵佶。他因爱喝茶而洋洋洒洒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大观茶论》。他在位二十五年,光建安贡茶就开发了近四十款,要知道,在他之前,平均每隔几十年才能推出一款新茶。他制定茶纲,并给茶瓶、茶碗、茶勺确定了科学的比例关系;他擅长点茶,在茶汤上作画,把茶当成了艺术。古语说得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同朝的士大夫、文人等都深得点茶的妙趣。点茶法的盛行衍生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茶器,宋徽宗只认可建窑烧造的建盏,因为它壁厚、底深、釉色青黑。

No.3

爱豆:朱元璋

朝代:明

事件:下诏废团茶,改散茶

明朝贡茶产地:湖南安化等

茶叶形态:散茶

喝茶方式:紫砂壶冲泡

到了明朝,出身穷苦的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团茶的制作过于繁琐,且劳民伤财,于是在明朝洪武二十四年下诏废团茶改散茶。此后,两宋的点茶之风便消失了。碾末而饮的饮茶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散茶饮用,品茶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样的冲泡法也是当下最普遍的饮茶法。茶叶形态催生了相匹配的品茶器具,而茶壶适用于散茶冲泡,因此在明朝弘治与正德年间,紫砂壶开始兴起。

斗茶,茶人的雅玩

斗茶,顾名思义是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斗茶是一种唐宋时期在茶农茶商、文人雅士及皇宫贵族之间比较流行的雅玩,与烧香、挂画、插花并称为宋朝的“四艺”。所谓斗茶,是指参加斗茶的人,各自献出所藏名茶,然后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据文献记载,斗茶一般包括以下三项内容: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

斗茶品斗茶品中的茶以“新”为贵,故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茶品上乘,适合参斗。而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茶汤纯白,表明茶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够及时;色偏灰,说明蒸茶火候过大。二斗水痕,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宋朝人喜欢饮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加之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显得匀细,甚至可以紧咬盏沿,名曰“咬盏”。“咬盏”时间越久,茶汤与盏相接处就越不易出水痕,而水痕出现最晚的,则为胜者。

行茶令酒有酒令,茶自然也有茶令。茶令,是宋朝兴盛斗茶的产物,而茶令的首创者当属李清照。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贫居青州专心治学时,每得一本好书即共同校勘并重新整理。在一次煮茶品茗时,李清照突发奇想出了一种与酒令大相径庭的茶令,即互考书经典故,说中者可饮茶以示庆贺。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中用过李清照行茶令的典故,曰:“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茶百戏茶百戏是斗茶中最为高深的,由于年代久远且没有传承者,因此至今未揭其奥妙。北宋陶谷的《荈茗录》中对茶百戏有精准描述“汤纹水脉成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意思是茶汤在盏内瞬间显示出瑰丽多变的景象,如花鸟鱼虫、水墨图画,不禁让人遐想万千。

生活的仪式感,从一杯茶开始

中国人好以茶会客,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却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有讲究之外,斟茶、品茶、添茶也有讲究。

■ 头冲脚惜,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饮。当然,绿茶、黄茶等不宜润茶者除外。

■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倒太满茶杯会烫到客人的手,因此一般人饮茶时不会将茶水倒得太满。

■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之外,还得先敬客人,然后是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司炉(即煮茶者)才可以饮,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

■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主人到客人面前说声“请喝茶”,对方要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则应放在各自面前。在第一遍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顺序斟上去。而客人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者若是长辈,需要用食指在桌上轻敲两下,以表示感谢。小辈或平辈则用食指或中指在桌面轻敲两下。

■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因为这是对主人的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对方觉得自己的茶不好,或不合口味。

■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端杯时,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盘沿上摩擦,茶喝完后放杯时手要轻手,不能让杯子发出声响,否则有喧宾夺主之意。

■ 新客换茶

宾主端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且要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是慢客。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让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则为却之不恭。

■ 无茶色

主人在茶叶多次冲泡之后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会被人认为是无茶色。无茶色为表示主人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

■ 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饮茶时间过长会耽误工作,或是与客人的话不投机,主人则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此时应抽身告辞。

几百年的光景逝去,古人喝茶的繁华盛况已飘散于缕缕茶烟之中,那些古人握过的茶碾、炉上暖过的急须、唇边沾过的茶盏,依然让如今的茶艺爱好者如痴如醉。品茶无关于形式,而应注重心境。

猜你喜欢
茶品贡茶爱豆
由茶席独品《黄甲图》说说茶席设计的几点心得
虚拟偶像爆红全球:我的爱豆不是人
你激励爱豆的样子, 像极了你的妈妈
ellechina.com扎染逆袭2019!
主题茶艺编创要点及实例
爱豆的签名,就问你看得懂吗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武皇贡茶园 七佛茶品香
月饼也有“茶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