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解降粘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8-09-10 07:22:44陈海云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稠油

陈海云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八面河油田稠油物性的研究,得出影响稠油粘度的根本原因。研究出适合油田稠油的催化裂解降粘剂,从根本上改变原油组分,彻底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田稠油的采出程度。

关键词:稠油;催化裂解;催化降粘

1 高温催化降粘机理

在烃类氧化反应中[1],通过供氧化合物、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烃自由基诱导烃形成新的自由基,导致链式催化氧化反应发生,形成含氧的烃类化合物,如有机酸、醛、酮等化合物。原油分子量高、烃链长,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发生氧化反应,酸性物质被碱中和后形成表面活性物质,使含水原油形成O/W型乳化液,降低稠油粘度,利于稠油的开采

2 催化降粘剂的合成

稠油中天然羧酸组份含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其乳化的难易程度。稠油中羧酸盐含量高,加碱就能形成稳定的乳化液。为提高活性剂与稠油的相容性及耐盐性,选取合成含有苯环的长链醇与环氧乙烷形成的缩合物-羧基改性物TM[2]。

烷基苯醚羧酸盐系列催化剂的合成分两步进行:①取苯取代的烷醇1mol,加入粉状催化剂,N2吹扫反应釜置换空气,小心通入环氧乙烷,在一定条件下,搅拌反应得到苯基醇醚(BZ);②将250mL三口烧瓶置于水浴中,取适量BZ倒入三口烧瓶内,开动搅拌器,缓慢加入研成粉末的NaOH,进行碱化反应。将沉淀转移入烧瓶中,加入过量HCl,以甲苯作油相回流萃取,所得甲苯相再以纯水反复萃取,最终在减压下脱去油相中甲苯,得到提纯的长链烷醇醚羧酸,将提纯样品用重金属碱式盐或M(OH)x溶液在乙醇中回流、中和得到催化降粘剂。

3 催化剂种类的确定

选取稠油与水按照体积7:3混合,加入碱和催化剂,混合置于高压反应釜[3]中在180℃下恒温反应12h,测试反应前后体系在40℃的粘度。实验采用的催化添加剂:TB、TC、TF、TM、TN、TU,表面活性剂有:AS(烷基磺酸盐)、TX和重质烷基苯磺酸盐ABL,在180℃恒温12h后测试40℃下稠油粘度,并记录观察的现象。

正交实验优化可知,TN用量增加,粘度先降低而后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随后下降,总的趋势是TN用量大,粘度降低幅度较大;对于助剂KP来说,无KP时,粘度很高,KP加量0.1%时粘度最低,随后粘度增加,尤其是加量在0.25%以上后粘度大幅上升;对于有机助剂HT而言,用量也有一个合适范围,在加量0.1~0.25%时降粘效果较好,高于0.8%后粘度上升幅度较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催化体系组成为:0.3%TN+0.1%KP+0.25%HT。按此配方组成加入到稠油中进行高温降粘验证实验,40℃时稠油粘度为146MPa.s。

4 催化降粘剂性能评价

4.1 温度对降粘性能和稠油组成的影响

采用优化配方体系:0.3%TN+0.1%KP+0.25%HT,记为0.65%TNP,含水量30%,改变反应温度180℃、200℃、220℃、300℃下反应12h,测试体系粘度和脱水后稠油族组成。

随着温度增加,饱和酚、芳香酚含量上升,胶质沥青质含量下降。温度较高时,有利于胶质的催化转化,其主要产物为饱和酚和芳香酚。

4.2 催化体系加量对稠油粘度及族组成的影响

从降粘效果看,催化剂加量0.3%以上,降粘率达到99%以上,当催化剂加量为0.65%,饱和分与芳香分含量增加6.12%,胶质沥青质含量下降4.12%,稠油粘度下降明显;超过0.9%后,饱和分与芳香分增加8.31%,饱和分与芳香分含量增加幅度变缓。优选0.65%。

4.3催化劑对稠油烃类碳数组成分布的影响

催化反应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的裂解,释放出烃类物质,增加了烃含量,同时重组分烃类C31~C36转化为轻组分和中间组分,减少了重组分含量。正是由于催化反应使高碳数的烃类和非烃类发生了断链反应,轻+中间组分(~C10和C11~C20)含量得到明显提高,表现出稠油粘度下降。

4.4 催化剂吸附性能的评价

将催化剂与地层水配制成100g空白溶液,100g 0.3%、0.5%、0.8%和1%TNP的地层水溶液。分别测定以上溶液中含金属量,然后在180℃高温下反应8h,取出后,再测定溶液中的含金属量,计算出该催化剂在地层水下的吸附率。

5 现场试验

对油井放喷期和采油期进行了跟踪取样,物性分析表明:经过地层复合催化降粘后确实在地层发生了裂解反应,具体表现为:

5.1 原油族组成发生了变化

通过原油四组分分析,结果显示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尤其沥青质降低幅度较大,饱和烃含量上升,对应原油粘度下降,表明原油呈现轻质化。

5.2 施工后原油平均分子量降低、初馏点降低、收率增加

通过原油馏程分析和平均分子量计算,初馏点降低大约10℃左右、<300℃收率增加大约2-4%,平均分子量大约降低60-70,为10%左右。

5.3 发生了加氢脱硫反应、原油得到改质

通过对原油措施前后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催化后原油发生了加氢脱硫反应,其中氢含量增加2.69-4.64%,硫含量降低5.6-20%,H/C原子比增加2.56-4.58%。

5.4 低温生产期延长,延长生产周期、周期产油量增加

加入的催化剂在地层与原油发生反应,重质成分减少、轻质成分增加,导致原油粘度下降,原油在低温下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从而延长生产周期。

相同井口温度下的日产油水平提高,低温生产期延长,说明催化剂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好,稠油流动性变好,出油粘度降低,日产量增加。

6 结束语

催化裂解降粘技术能才根本上降低稠油的的粘度,即在地层中改变稠油的组成,使稠油粘度彻底降低,在到达地面后依然处于很低的粘度,便于稠油的地面运输及使用。该技术已经在河南油田实验10井次,取得一定效果。下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该技术的成本以及降低反应条件。

参考文献:

[1]巩永刚,王杰祥,王小林.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06,34(2):61-64.

[2]贾剑平,胡新玉.稠油水热裂解催化降粘的室内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3):83-87.

[3]陈尔跃,刘永建,葛红江,闻守斌.辽河稠油沥青质催化水热裂解反应中的降解[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5):9-11.

猜你喜欢
稠油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化工管理(2022年14期)2022-12-02 11:42:50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00
稠油不愁
海上M稠油油田吞吐后续转驱开发方案研究
陶瓷膜处理稠油采出污水中试研究
生化微生物技术在稠油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海上稠油热采小型化蒸汽发生系统及应用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
风城油田超稠油SAGD采出液高温密闭脱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