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洋
摘 要: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诞生了更多先进的采煤技术。要提高采煤的效率,就必须对采矿技术和装备进行创新和开发,这样才能提升煤矿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笔者针对煤矿采矿新技术装备与开采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煤矿;采煤新技术;装备;开采方法
1 煤矿采矿新技术
1.1 炮采放顶采煤技术
这种技术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一种全新采煤技术,其包括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二层钢梁放顶煤开采,第二种是滑移支架放顶煤采煤。第一种方法需要对煤层进行支护,必须采用二型钢,棚距为0.5米,主梁和副梁之间的距离为0.1米,最小的控顶距是2.5米,最大的控顶距是3.4米。同时也要采用8根长度为0.4米的钢梁作为二型钢,分成2组。第二种则由顶梁和导向槽来连接前后梁。这种技术一般采用液压单体柱来作为支柱和支架,数量需少于5个。如果开采的煤层厚度超过了5000毫米,或者属于超过46°的急倾斜煤层,那么则完全可以采用这样的技术。
1.2 全自动刨煤机采矿技术
全自动刨煤机属于一种全新的采煤技术,其能快速击碎煤层,而且采煤效率很高。此外,该技术能够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开展工作,也可以在厚度为0.8-2.1米,倾角低于25°的煤层开采。煤层速度能够达到3m\s,切割深度更是能达到很高的要求。开发人员在全自动刨煤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造,使得该设备拥有了全新的系统,新增了排水、通风、降温、输送等功能。所以其不但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产生的冲击力也很小,不会对地表造成损害。
1.3 小范围爆破落煤采矿技术
这种技术的原理是这样的:第一,先要将施工的煤层分为几个小部分,然后再在分好的部分中放置少量的雷管、炸药,然后完成清场工作。在爆破之前,要清理现场人员、设备等,避免产生安全问题。然后再一小段、一小段的完成爆破工作。如果煤层倾斜角度很大,那么就可以选择小阶段爆破落煤采煤技术,将稳定的煤顶板作为支撑,这样才不会脱落。该类技术的优势是效率高,稳定性强,缺点是技术太复杂,回采率很低。
1.4 急倾斜采煤技术
这种技术使用的是液压支护,然而在进行液压支护的过程中,要做好防滑、防倒方面的准备。在高于30°的综采工作面完成支护时,必须要负载很高的侧向力。所以,为了提高支护的稳定性、安全性,必须增加侧护板的强度和宽度,而且弹簧筒和侧推之间的煤层也要紧密结合,从而防止架子倒塌。完成支护以后,再将采煤机放入工作面完成采煤工作。同时也要完成防滑的工作,很多设备进入急倾角都容易滑倒。所以,稳固采煤机能提升采煤的效率。最后,在使用急倾斜采煤技术时,也要使用采煤机、放炮落煤来对煤进行切割。
2 开采方法
2.1 井下采煤
在所有开采煤矿的方式中,井下采煤是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而且可以将井下采煤分为水采、旱采两种。在完成采煤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煤层现场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如果煤层倾斜度在10°以上,那么则使用水平开采法。此外,煤区内的煤层非常多,所以需要遵循由上到下的开采顺序。此外,若是矿井里有水,那么可采用水采的方式。若是矿井无水,则采用旱采的方式,旱采比水采的方式效率更高,而且旱采更加容易施工。一般情况下,旱采包括了壁式、柱式等方法。壁式的优点是开采率高,能带来经济效益。柱式的优点是不需要过多支护和支撑,然而开采率不高,而且容易产生危险事故。
2.2 露天采煤
和另外的煤矿开采方法比起来,露天采煤简单方便,主要采用挖掘设备来完成采煤工作。先要挖开煤层表面的岩土层,将煤层上的岩土层清理干净。在进行开采时,还要先勘测煤层的形状、结构,并且对煤层的水平面进行一定的分类,从上到下依次来进行开采。和井下煤矿比起来,露天煤矿的特点是开采面大、视野清晰、安全稳定。然而露天煤矿却容易破坏四周的生态环境。因为这种开采方法容易产生水害,所以必须挖好排水通道,同时修建一个坝,避免水害进入采坑影响采煤工作的开展。为了防止产生滑坡的问题,还要对露采坑四周的环境进行勘测。一旦发现情况不对,要及时的疏散相关人员。
2.3 急倾斜煤层采煤
对急倾斜煤层进行开采时,要充分了解开采的各项因素。并且站在实际的角度来对开采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煤矿采煤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为了促使采矿工作更加方便,可采用拓宽工作面长度、提高采矿层垂直高度等一系列的方法,从而提高采矿工作的效率。此外,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巷道的设置,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重新改进。最后,也要对通风设备的建设进行加强,促使煤矿采矿工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得到提升。
3 总结与体会
在煤矿企业中,开矿技术和设备非常重要,因為其会直接影响煤炭的质量和产量。所以必须企业必须使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同时引进领先的开采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煤炭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且在竞争力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吕文广,张琳.煤矿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分析及技术方法研究[J].工业设计,2016(03):149-150.
[2]刘文荣,麦方代,王岁权,周鹏,秦红正,崔艳.煤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生态损益定量化分析技术方法[J].煤炭工程,2014,46(05):27-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