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寄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018-09-10 10:26白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

白琦

〔摘要〕寄宿制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存在自责倾向、学习焦虑、环境不适应、睡眠障碍和人际交往不良等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各种心理问题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笔者结合工作中的案例,总结分析了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人自身的生物学因素;二是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

〔关键词〕寄宿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3-0025-04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学校与居民的居住距离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寄宿制管理学校越来越多。在寄宿制管理学校里,学生们的学习、饮食、住宿、活动等都集中在同一个校区内进行。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实力的提高,独生子女增多,也有些学生不适应学校寄宿制管理的生活,进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原因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们每天都是近距离接触,难免会产生摩擦、出现矛盾。由于学生从小就在盲目追求升学率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缺少化解矛盾的方法和技巧而产生人际裂痕,影响人际关系。而且,高中生正处于性格、品德、心理以及个性的发展期,能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良好心理和个性的养成。本研究通过分析得知,影响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两个大的方面:个体生物学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因素。

一、学生个体生物学因素

(一)年龄因素

高中生正处在生理及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和身体都未完全成熟,情绪波动大,自我调控能力弱,理性不强, 容易感情用事,遇到一些问题容易冲动。学生们朝夕相处,近距离接触,容易产生摩擦与矛盾。但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处理人际矛盾的能力还很弱。一旦出现矛盾,很难正确化解,容易出现人际裂痕,产生人际关系不良。舍友间的矛盾会直接影响学习和睡眠,造成学习成绩下滑,产生睡眠障碍。

案例一

小江和小林是高三年級同宿舍的两名男生。高一时因小事闹矛盾,当时因双方个性都很好强,各不相让,没能正确化解矛盾而结怨。到高三时,小江逐渐被小林等舍友孤立,他想调换宿舍未能如愿。因为学校对调换宿舍有诸多规定,对调换宿舍有很多限制。他在宿舍度日如年,心情不好影响睡眠最后得了神经衰弱。面对成绩下滑,压力日渐加大,小江来进行个体心理咨询。

高中生大多处于14~18周岁的年龄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闭锁期,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内心的想法,得不到有效沟通和正确处理,容易感到孤独,而且时间长了还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二)遗传因素

有些人由于遗传的影响,在身体生理上具有特殊性,从而影响其性格行为。例如,有的学生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可能会表现得更加焦躁、激惹、亢奋,这样的学生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引起人际交往障碍和焦虑。

个性原因,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愿、不会或者不习惯与别人沟通交流,所以缺少朋友,容易形成孤独心理,产生抑郁情绪。

案例二

小勇,高三年级学生,距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的班主任把家长叫来一起教育学生,该生的父母带小勇来心理咨询室咨询。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小勇的情况:学习不认真,一个晚自习要反复走出教室很多次,自己没有好好学习,也影响了别人。班主任认为,小勇就是不用功,所以叫来父母做思想工作。小勇自述,其实自己很想学,也很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幅度提升成绩,但总担心考不好,所以很着急,学不下去,总走神,一看书就难受得透不过气,想上厕所,有时想出去走走。小勇的父母都是高考落榜生,知道小勇的症状应该是考试焦虑,请心理老师帮助解决。经过与小勇父母的聊天得知,小勇的症状有遗传他爸爸焦虑型性格的原因。

(三)身体因素

学校条件与家庭条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是集体住宿,学生至少6到10人一间宿舍。一个学生得流感,很容易传染开来,影响同一宿舍的他人。流感在寄宿制学校里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寄宿制学校里枯燥单一的学习氛围更加容易使学生心情郁闷,心情不好。在朝夕不变的学习环境里,心理压力过大,缺少体育锻炼,自身的抗疾病能力减弱,容易被传染疾病。离家在外,学生生病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烦躁不安,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影响学习。学生的学习焦虑本来就常见,原来有焦虑性格的同学,他们的焦虑会更加严重。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四)性别因素

男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性格外向开朗,自信乐观,女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女生与同龄男生相比,一般来讲不自信、性格柔弱、细腻、多思、容易被情绪所困扰。所以,在心理测试中,女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的比例要高于男生。个体心理咨询记录显示,男生咨询的数量少。但是,由于个体心理咨询在我国开展得比较晚,人们对个体心理咨询还没有正确的认识;男生多半有不拘小节的个性和爱面子的心理;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男性应该更加坚强,所以,男生产生一般的或者轻微的心理问题不愿去咨询,也不愿向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扉,习惯把内心问题藏在心底,时间久了,问题积累多了,他们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于是就出现这种现象,男生个体心理咨询的数量少于女生,但咨询心理问题的严重性高于女生。

(五)心理因素

1.错误观念的影响

高考、就业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学生从小就被灌输只要学习好、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赚大钱,或者成大器的错误观念。学生从幼年起,就形成了学习成绩高于一切的观念,容易产生学习焦虑。而且,寄宿制学校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鲜有心理放松的地方和机会。所以,学习焦虑的情绪很难得到合理宣泄与释放。个体咨询的案例中,因学习压力引起的学习焦虑的案例占个体咨询案例的80%以上。从多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对高中生的观察得知,高中生的人际关系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成绩好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上没有太多的情绪问题;而成绩落后的同学,因人际交往不好而引起的不良情绪较多。原因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社会、家庭观念的影响而形成以学习成绩来判断一个人的错误价值观。所以,成长过程中形成的高考决定一切的错误观念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对人际交往技巧学习的轻视。不会交往、缺少朋友,学生一旦感觉孤独就会产生抑郁问题,也会出现情绪焦虑问题。

案例三

小李是来自农村的一名高一女生,因没有朋友前来咨询。她自述:初中时朋友很多,人际关系很好。她是班里第一名,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对她好,课余时间她的身边总是围着很多同学,从来不为没人玩儿发愁。但到了高中以后,她的成绩不再优秀,只能算班里的中等水平,就是这个水平,也需要她很努力才能维持。高一过了一个学期,她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感觉很孤独,多次想转学。高中的她成绩不再突出,而且自己在初中的时候也没有学会交友技巧,所以孤独没有好友。而她的同桌好朋友很多,学习成绩好,她很羡慕甚至有点自卑。

2.归因倾向

归因分为两类:一是情境归因、二是个性倾向归因。情境归因是把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归因为外部原因,如归因为外部环境条件差、社会舆论、设备、工作任务的难度、天气的变化、地理条件的允许情况、人们的帮助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的条件是“天时、地利、人和”。个性倾向归因是把个人行为活动是否成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个人的自身特点,如能力、兴趣、性格、努力程度等。“人定胜天”就是这种归因方式的诠释。中国传统中小学教育观念是,学生学习成绩完全是由自己的努力程度决定的。所以,受这种归因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把一切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的程度。又由于中国人具有自谦的特点,倾向于把成绩归功于外界,把失败与不足归因于自己。这种传统的归因观念,也是诱发学生自责心理倾向的最主要原因。一旦成绩不理想,他们就会归因为自己的不努力,从而产生自责。自责是因个人缺点和错误而感到内疚,谴责自己。积极的自责就是一种对他人的道歉,也是一种自我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诚相待。消极的自责通常表现为过度责备自己,以致使自己产生沮丧、悔恨、郁闷、绝望等心理,影响身心健康。学生们的自责往往是消极的自责。

案例四

高二学生小红,她心理咨询的自述是,“我真的很没用,我又考差了,我接下来都不知怎么学了,周末回去不知道跟老爸老妈怎样交代。我的堂姐考到了中山大學土木工程系。她很努力,假期都一直在家学习。她的成绩很好,我爸妈也经常告诉我要向姐姐学习,要努力。但我就是努力不起来,我现在的成绩距离考进中山大学差很远。我听课总走神,胡思乱想,有时候发呆。有一次老师提问我,我都没有听到,直到同桌提醒我才回过神来。”

心理老师通过与她聊天,得知她有严重的学习焦虑情绪,一方面来自父母期望过高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学习时间过长,没有劳逸结合导致大脑疲劳是主要原因。由于大脑疲劳,缺少体育锻炼,睡眠质量下降,失眠等,白天没有精神,容易走神,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滑。而她在成绩下滑时的错误归因,又使她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错误的观念和归因等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 社会环境因素

(一)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

1.拥挤的学校环境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住宿条件较大的差距会导致学生睡眠质量下降,引起学生睡眠障碍。很多学生在高一刚入学的时候会出现环境不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入睡困难。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家里优越的条件,单人单间、空调等,而学校多人一间,至少6~8人一间,有的十人甚至十几人一间,相互影响,拥挤的环境对他们的身心有不利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拥挤”是指当个体的空间需求超过实际空间供给时的一种心理不适状态,是有限空间中的个体的一种个人主观体验;拥挤会导致系列负面影响的复杂心理体验和主观体验;拥挤对个体行为以及心理、生理都有不利影响。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概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素分泌也增多;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大。如果人们长期在高密度环境生活;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心境;人际吸引会减少;并且产生退缩行为;降低人们帮助别人的概率;还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拥挤的环境会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等。学校是高中生成长的环境,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 因此学校环境的条件和空间都会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有些学生睡觉会打呼噜,有些学生喜欢开夜车,晚上使用台灯学习到很晚才睡,有些学生有光和声音就不能入睡等,这些环境条件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案例五

小军习惯了早睡早起,晚自修习过后就准备睡觉。他的室友们喜欢聊天,每天都聊到很晚才睡觉。他投诉了几次后,宿舍管理人员去监督检查时会安静一会儿,管理员走后,室友们又继续聊天。小军把这个情况反映到了班主任那里,班主任批评了室友。从那以后,舍友们就孤立他。他在宿舍也没有了朋友,还会经常承受舍友们的讽刺挖苦。他很怕回宿舍,每天都是晚上很晚才会回去,中午午睡就在教室里桌上趴一会儿。因睡眠不好,到了高三他得了神经衰弱,情绪抑郁,成绩下滑。

睡眠问题是寄宿制管理学校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因睡眠来咨询的案例很多。室友的不良关系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不利因素。但是,良好的关系也能促进室友相互学习。

案例六

我朋友的孩子,在高二年级的时候,因英语成绩不好而焦虑,期末考试考了65分,总成绩和排名受到影响,情绪不好。他妈妈托我给他咨询。第二天我找到他,他说,我心情好了,不再郁闷了,而且我有信心把自己的英语成绩提上去。原来,他的室友们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一起玩起了游戏。玩耍时,大家都鼓励他,并给他提供学习英语的方法,由于室友的热心帮助,他的心情很快好转,而且有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2.高强度的学习、频繁的考试与过分渲染的成绩排名

在目前高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生每天都承受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寄宿制高中对高中生的学习要求更加严格,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利用学生集中在学校的有利条件,晚上也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优生提高班、补差班等,一天能上12到13节课,学生每天除了两小时的吃饭时间、一小时的午休时间和七小时的睡眠时间外,其余时间都在听老师讲课,连做作业的时间都没有。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经常进行摸底考试,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半学期中段考,一学期期末考,每次考试过后就张贴红榜,公布全体学生考试成绩。成绩不理想、排名在后面的学生心理压力非常之大。每一次考试结束,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剧增,只能排队等候。学生性格变得粗暴急躁,学习焦虑严重,行为上表现为不耐烦,对同学室友表现为不随和,影响与同学的交往,出现不良的人际关系等。

3.枯燥的学习生活

学生们每天都过着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在笔者接触的个体咨询中,近几年因枯燥的学习生活而导致神经衰弱和罹患抑郁症的案例逐年增多。枯燥的学习生活、超出学生承受限度的压力和不足的睡眠是学生神经衰弱、罹患抑郁症等的主要原因。远离家庭缺少与家庭成员沟通的环境也很容易导致早恋的发生。乏味无聊,缺少温暖的环境是早恋的诱因。当然,学习压力大、互相模仿等也是诱因,暗恋、早恋及早恋继而引发的失恋,都会导致不良情绪、严重的心理问题与不良的行为问题。

4.师源性伤害因素

教师的认知偏差会对高中生的心理造成压力,使学生产生许多心理问题。例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攻击性行为、同学之间的排斥与妒忌等。这些由教师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属于“师源性心理障碍”。有些高中生涉世不深, 缺少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师生关系紧张,师生之间产生误解与隔阂。

案例七

有一位硕士研究生刚毕业的数学老师,上课时遇到反復讲解学生们都不明白的问题就会说:“我一个研究生来到这样偏僻的地方,教你们这样的学生感觉屈才。”这个班里,自此以后有多位学生因存在自卑倾向进行心理咨询。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 与其心理发展关系重大。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而采用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案例八

有位高中男生,两年很少回家,压力也很大。心理老师建议他每周末回家一次,与父母适当沟通,劳逸结合,释放压力,对学习与身心都有好处。这位男生不愿回家,说回到家压力会更大。他的父母会不停地拿他和邻居家考上清华大学的孩子做比较,不停地告诫他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清华大学。他已经很努力了,但无论多努力,成绩总是跟清华大学的成绩要求相去甚远,很是苦恼。但他的父母完全不能理解,他每次回家后,总能听到父母的唠叨。

有些父母将自己未实现的人生理想转移到子女身上, 对孩子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期望值过高, 无形中给孩子增添了心理压力。

案例九

有位学生自述,以自己平时的成绩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总觉得对不起父母。她说父母没有给她压力,是自己愿意给父母争光。原来她的父母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高中生,都没有考上大学。她的哥哥学习不好,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她的成绩很好,而且考上了寄宿制管理的重点高中,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并以她为荣。希望她考上好大学,给家族争光,给父母争气,经常会在亲朋面前表扬她。父母虽嘴上说你不要有压力,你要轻松地学习,但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她增添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这种期望已经远远超过了她本人的承受能力和实际学习能力。

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打工,父母常年不和孩子见一次面。他们认为,孩子反正是在学校,就可以不用管教和交流了。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浇灌, 凡此种种,都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从而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知,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不外乎是学生个体因素和所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中学,韶关, 5120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高中生心理健康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