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当前“政策+新媒体+需求”的促动下,我国动画电影在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创作了《大圣归来》等优秀的动画电影, 但这样的作品屈指可数。文章基于多元文化时代背景, 分析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提出树立民族化发展方向、覆盖全齡受众以及构建产业化发展路径,以实现国产动画电影的转型升级。
【关 键 词】多元文化;国产动画电影;转型研究
【作者单位】刘雨桥,大连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3.019
如今,动画电影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以娱乐化艺术形式、消遣化的传播方式冲破年龄、跨越国籍,将特定的精神文化与独特的物质文化并行输出,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相对滞后,在现阶段的“政策+新媒体+需求”的促动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上映数量都有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制作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出现了《大圣归来》等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
但是这样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屈指可数,更多的是欧美、日本的动画电影占据市场的制高点。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优秀的制作人才,有政策的支持与引导。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动画电影的转型不能固守传统动画电影发展的理念和路径,而应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处理好商品与艺术、民族化与全球化、市场的自由与制约的关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构建民族化、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全龄化发展方向。
一、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
自“中国学派”创造国产动画电影第一个高峰之后,直到2004年,我国动画电影才进入发展新阶段。从文化审美角度来看,以动画电影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契合视觉文化注重视觉性、娱乐化、艺术性的表现形式,其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视觉文化被消费。从科技环境来说,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较晚,但进步飞速,如米粒影业、玄机科技等多家优秀高科技动画制作企业,创作出如《龙之谷》《秦时明月》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概言之,在我国经济、文化、技术等宏观环境推动下,国产动画电影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国产动画电影的上映数量和票房都有所增长,但现象级原创动画电影屈指可数。近十年来,原创国产动画电影创作数量、票房快速增长,据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统计,国产动画电影生产数量较多,在国产影片总量中占10%左右。目前年均国产动画电影有近60部,但大众拍手叫好、票房收入大放异彩的非常少。除了2015年获得9.56亿元票房的《大圣归来》,2016年获得5.64亿元票房的《大鱼海棠》,2017年获得5.21亿元票房的《熊出没·奇幻空间》,2018年取得6.05亿元票房的《熊出没·变形记》,其余过亿元票房的动画电影寥寥无几。而进口动画电影动辄几亿元的票房收入,2016年《疯狂动物城》票房收入为15.3亿元,2017年《寻梦环游记》票房收入为12.12亿元等,这些票房收入让国产动画电影望尘莫及。
国内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国产动画电影竞争力较低。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有专家预言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强大的电影市场并不独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全球,因而国内电影竞争的激烈不言而喻。从宏观上来看,近几年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基本上都是国外的,我国的占比很少,院线票房前10名中前7名是美国与日本的,中国仅出现在后3名。从微观上来看,2017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总收入13.29亿元,而仅一部《寻梦环游记》票房收入就有12.12亿元,几乎赶超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总收入。
我国以往的动画电影多定位于低幼。多元文化背景下,国产动画题材比以往的更加多元,主要集中于原创故事、改编文学/历史故事、网游/漫画改编、电视动画改编、神话/民间传说改编,如改编经典文化著作的《大闹天宫》《大圣归来》。但其他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部分并未取得可喜的票房收入,且多定位于低幼。进口动画电影题材也十分丰富,但多为“合家欢”类型,吸引各年龄层受众观看,从而保证了较高的票房收入。
我国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但依然落后于国外。3D技术为电影行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动画电影数字技术发展比较滞后,如2009年才首次将3D动画技术运用于《动物狂欢节》。但随着我国3D技术飞速发展,国产3D动画电影明显增多,出现了《大圣归来》《大鱼海棠》这样优秀的3D动画电影。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大约30部,3D动画11部;2016年连同合拍片共39部新片(除去1部重映),3D动画电影24部;2017年30部新片(除去9部重映),3D动画电影19部。但其中粗制滥造、技术含量不高的作品不少,尤其在国外制作精良的3D动画电影对比下,国产3D动画电影更显得落后。
二、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动画电影发展较晚,在短短数年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包括国产电影市场化发展不完善、产业化不成熟,民族文化运用与表达欠缺,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缺失,数字技术薄弱等。
1.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化发展不完善、产业化不成熟
影片从创作到上映乃至衍生品的开发都要遵循市场规律,在保证艺术性、思想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满足市场需求和观众审美习惯,着力构建成熟的产业化电影,才能保证其经济价值与艺术文化价值的实现。我国大部分动画电影从作品策划到上映都未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与受众调研,无法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与受众喜好。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化发展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其产业化发展。当然,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化发展不成熟,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以及动画电影产业链不完整,将关注点放在动画电影的生产制作上,而忽视了策划、制作、发行、销售、衍生产品开发、授权等环节,从而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阻碍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
2.国产动画电影民族文化失语与断层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已成为一种无形资本。20世纪的“中国学派”成为我国动画电影民族化探索的最高成就,而之后国产动画电影过度娱乐化,模仿美国、日本等,将民族文化元素作为点缀,以民族文化作为创作素材的作品少之又少。除了《大鱼海棠》《大圣归来》《阿唐奇遇》等从取材到造型、场景设计、人物性格均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内涵,其余如《潜艇总动员》《咕噜咕噜美人鱼》《熊出没之雪岭雄风》等盲目追求娱乐化,忽视民族文化与艺术性的体现,导致国产动画电影领域中民族文化的失语与传统文化的断层。
3.国产动画电影思想性、艺术性缺失
思想性关乎动画电影的叙事方式,很多国产动画电影的剧情设置不合理,人物设计也不够精细,追求娱乐至上,缺乏艺术美感与思想内容。《桂宝之爆笑闯宇宙》《熊出没之雪岭雄风》无聊的打闹太多,《闯堂兔2疯狂马戏团》使用太多网络语言,《西游新传2:真心话大冒险》出现太多无意义的对话,甚至有的作品还有暴力、阴暗的内容。这些作品定位于低龄儿童,但事实上并不完全符合儿童的成长需求,过分的网络化和炫目的视觉效果构成影片最大的亮点,而友爱、勇敢等主题则成为背景。
4.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技术比较薄弱
纵观近几年的国产动画电影,虽然出现了一些良心作品,但也存在不少无良产品,这些作品在剧情、动作造型、画面效果等方面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数字技术如动作捕捉技术、3D动画技术等处于初级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画电影的创作、制作,无法完全实现创作者的艺术构想。
三、我国动画电影的转型发展
国产动画电影如何能在电影市场中站住脚跟,形成有影响力的动画品牌,并赶超欧美、日本等动画电影,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文化、市场与技术等角度综合考虑,基于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以民族化、全龄化、构建动画产业链与品牌等为突破口,探索国产动画电影的转型发展路径。
1.构建动画电影产业化发展路径
当前动画电影的发展必须依赖市场经济,单靠政府力量无法真正促进动画电影发展。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已显示文化创意经济的巨大优势,形成“策划—制作—发行—销
售—衍生产品开发—授权策划”产业链,是当前以至未来动画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构建符合国情的动画电影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以市场需求与受众喜好为导向,借鉴好莱坞投资融资机制、发行机制、营销机制以及风险共担机制等经验,解决电影创作过程中的资金、宣传等问题。其次,创建动画电影品牌。在市场经济中,品牌价值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好莱坞梦工厂、迪士尼、皮克斯三大动画工作室即使出品质量一般的作品,也能获得不错的票房收入,这就是品牌价值与影响力。当然,品牌影响力的构建必须基于作品质量,这主要依赖优质的原创内容、精良的制作、有效的营销策略。再次,重视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而非仅重视生产制作。比如,在衍生品开发环节,借鉴欧美动画电影衍生品的开发、运用与经营,开发范围从玩具、服装、食品、便利店到主题公园,与大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目前我国动画电影衍生品大多处于玩偶层面,忽略了成年人的市场,这一市场潜力巨大。
2.探索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发展路径
韩国电影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坚持本民族文化,擅长发挥自己的民族特色;好莱坞动画电影吸引中国观众,不仅仅在于其精良的制作,更在于其对各民族文化的诠释,《功夫熊猫》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自从我国开始电影产业化发展,国产动画电影整体上就偏离了“中国学派”动画风格的路线,民族文化失语已成常态。近五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对民族化认识处于表象层面,认为采用传统题材、传统风格创作、传统文化符号等就是民族化,而忽视了抓住民族性的内核:社会关系、精神纽带、礼义廉耻、民俗文化等。《大圣归来》的成功原因之一得益于其将民族文化的形式和内核,与当代儿童、年轻人成长中的现实困惑完美交融,将传统文化写意性与现当代现实性结合,而不是生硬地使用民族文化符号以及传统说教的方式讲述故事。由此可见,动画电影民族化探索绝不是简单传统文化题材、符号的照搬,也非西方写实性叙述,而是结合当前人们面临的问题进行阐释,并且融入中华民族美学观念,以及运用中国式意象性、表现性手法等,呈现作品叙事之外的东西。
3.全龄化的动画电影发展方向
好莱坞一直打造全龄化的动画电影,在题材选择、主题表达、情节设置等方面满足男女老少的观影需求,实现各年龄层的审美趣味整合、价值追求统一。如《疯狂原始人》《变形金刚》等正是因为受众的广泛性,全年龄化覆盖,获得高额票房收入。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动画电影从2D到3D的视觉全新体验的转变,展现更加立体、真实与丰富的画面效果,更加符合成年人的观影视觉需求。因此,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技术发展角度,动画电影全龄化的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保证票房收入的良策。
那么如何打造全龄化的动画电影呢?在题材上,选择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经典童话等内容,或者优秀的动漫、网游等现代化题材,易于引起各年龄层的共鸣。但必须注意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追求结合,在立足当代大众心理特点、审美取向与时代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改编。在叙事模式上,突破难以形成独特而流畅的无聚焦型叙事视角的限制,以及顺时而不间断的线性叙事,采取固定内聚焦型与不定内聚焦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全知全觉效果,以及采取突破性重复叙事、延宕叙事等表现手法等,给观众提供全新的观影体验。在故事要素上,人物形象、对白设计、情节结构等方面适当进行“成人化”改造。在主题设置上,突显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与魅力,借鉴传统文化艺術与现代手法表达人类的共同追求,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方式诠释剧本,打破说教意味浓重的基调,用娱乐化与艺术化的方式表达各年龄层受众的心理隐喻、价值观。
动画电影既是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也是商品、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物,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我国动画电影必须处理好商品与艺术、民族化与全球化、市场的自由与制约的关系,明晰自身在民族化创作、产业化运营以及受众定位等方面的问题,构建契合我国国情的动画电影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艾青.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历史挑战与机遇——基于我国六大城市消费者的调查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4(6):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