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
来自群众的“健身去哪儿”之问来得直接,回答这一问题也没有必要绕弯子:能做的规划要及早做起来,能改的场地设施要及早改出来,能拿出来的开放场地要及早拿出来。
如果没有日益高涨的健身热情,有关“健身去哪儿”的困惑不会如此深切。
“健身去哪儿”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反映的是现有体育场地(场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这一基本事实。而在有限的体育场地(场馆)中,路途偏远、功能偏少、价格偏高等具体问题,又成为阻碍人们健身的拦路虎。
破解“健身去哪儿”这一难题,盘活存量与扩展增量缺一不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有关盘活体育场地(场馆)存量这一问题,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但实际收效显然并不尽如人意。盘活现有体育场地(场馆)难,难在并非所有体育场地(场馆)都能彻底开放,也难在即便所有体育场地(场馆)彻底开放也未必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原本就是为承办大赛所建,将这样的场馆完全转为全民健身所用并不现实;比如一些新建场馆,越来越远离中心城区,即便在办完大赛后敞开大门对外,肯定也难以吸引群众前去健身。当然,对于学校体育场地而言,如何有序开放始终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这也直接导致学校体育场地有序开放的少,依舊不能做到资源共享的则占了大多数。即便是在如此艰难情况下,也还是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破解难题。毕竟将现有体育场地(场馆)存量充分利用好,仍不失为解决“健身去哪儿”问题的便捷途径。
从根本上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就必须在扩大体育场地(场馆)增量上有所作为。从长远看,大型体育场馆如何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所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在新建小区及新建城区规划设计好相应的健身设施理应成为标准配置。相对而言,如何利用好废弃厂房等设施为健身所用,如何在现有公园体系中合理规划出健身区域,如何在城市周边依山傍水区域因地制宜配置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设施,如何依托科技助力将共享健身理念落到实处,如何创新方式方法将偏高的健身价格降下来……所有这些依托于现有条件的改进型举措,更便于随时上手操作、即时释放健身潜能,立竿见影解决一些“健身去哪儿”的具体问题。而在标本兼治解决“健身去哪儿”难题的过程中,合理统筹政府与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增加体育场地(场馆)供给,理应成为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
健身去哪儿?这是与群众生活满意度息息相关的大问题。回答好“健身去哪儿”这一难题的过程,就是让群众收获健身成就感与幸福感的过程。来自群众的“健身去哪儿”之问来得直接,回答这一问题也没有必要绕弯子:能做的规划要及早做起来,能改的场地设施要及早改出来,能拿出来的开放场地要及早拿出来。
实践证明,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既要有整体规划、统筹考虑,也要讲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把方向与办实事上把握好节奏与力度,就完全有可能将全民健身工作推进到全新的高度,让“健身去哪儿”的困惑最终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