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 王剑锋
一直以为,金庸先生如他的武侠一样,是个不老的传说,然而先生竟走远了。
中学时,我痴迷金庸小说,四处借着残缺凌乱的书去读。即便手头的零花钱不多,我也愿意花5毛钱的“巨款”租书看。工作后,有了工资,有了书柜,我毫不犹豫地买了金庸的整套武侠作品,既是阅读,也是收藏。之后,每有金庸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我也是每剧必追。有时候,还想像着自己是小说里的某位人物,悲喜恩仇,山川林河,快意江湖。
金庸先生的小说里,刻画了许多大英雄、大人物,也有很多悲情却可爱的小人物。梅超风偷了师父的九阴真经,畏罪潜逃。此后她的人生目标便成了报夫之仇、师之恩。梅超风一生的愿望,便是再回桃花岛。她用尽最后的功力,挡住了欧阳锋对师父的袭击,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孤傲如黄老邪,抱着梅超风的尸体说:“超风,你这是何必呢?”梅超风终于回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桃花岛。
还有一个悲情人物,同样让人感叹。李莫愁一生为情所伤,性格扭曲,滥杀无辜,祸害师门。但这样一个怪物,却用自己决绝的方式,捍卫了对爱情的忠贞。李莫愁中了情花之毒,无药可救。她每思念情郎一次,便发作一次。李莫愁纵身一跃,跳入火海,嘴里唱的是哪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金庸小说里,对个人感情的描写,很多情况都是放在家国情怀的大背景下。郭靖与托雷结为安达,兄弟情感甚笃。托雷带兵攻打襄阳,暮色里,守城的郭靖站在城墙上问,托雷安达,是你吗?托雷说,郭靖安达,是我。而明天又要为国决战沙场。家国仇恨与个人情谊交织,画面温情而又无奈。
金庸先生描绘大漠长天、天山塞北、喑马长嘶,都不是来自他的直接体验,而是他的博学和想象。金庸先生85岁时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学位,成为“活到老学到老”的最好典范。前段时间有人讨论,为什么在香港这个中华文化的“荒漠”地区会诞生像金庸这样享誉全球华人的大才子?我想,这跟文化土壤无关,只是先生自己的勤奋与天分使然罢了。
斯人已去,长歌不绝。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构建了我们少年仗剑天涯的英雄梦和成年后金戈铁马的家国情怀。爱恨情仇终将逝去,而金庸先生构筑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世界将永远留在读者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