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以辽宁省为例

2018-09-10 03:26刘春光杨永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辽宁省

■郝 雪 刘春光 杨永生

1)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浑南东路9号 1101682)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浑南东路9号 110168

2015年8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通过,我国开始实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1]。辽宁省有2所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其中1所在A类,1所在B类;另2所高校(辽宁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也一同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2017年1月,《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公布[3],确定了22所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含2所部属高校)和65个重点建设一流学科[4]。“双一流”建设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高等院校竞争格局,给高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高校学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已引起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讨论。郑琰燚等[5]分析了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田江[6]分析了“双一流”建设与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的协同性和协同机制;高生文[7]从系统功能学视角对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东艳[8]重点研究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下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推进作用;李铄[9]从高校社科学报发展与“双一流”建设关系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张文[10]基于“双一流”建设基本目标的4个标准,提出高校学报要助力高校生成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学术队伍、学生质量和学术声誉。但上述研究更多地停留在高校学报与“双一流”建设的关系层面,或是从某些独特视角展开,研究对象比较宽泛。为此,本研究立足于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及高校学报发展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与对策,以期为辽宁省高校学报抓住发展契机,更好地提升服务能力,助推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1 “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的机遇

“双一流”建设“稳中求进、消除固化”,不仅给高校、学科发展带来了建设机遇,也给高校学报带来了发展机遇[5]。

1.1 高校层次重建给高校学报带来突破的可能

高校学报以高校命名,并在一定程度上依托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优质稿源,受高校层次的附带影响较大。“双一流”建设是继“985”“211”工程划分大学后的又一次重新洗牌,而且是个动态的过程,重点在建设,进入名单的高校只是站在了起点,能否成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看其最终建设成效。因此,高校和学科只有实现了发展和突破才能得到认可,而高校学报也同时得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的可能性[11]。

1.2 一流学科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栏目重组的机遇

为了服务广大师生,高校学报的栏目设置往往“大而全”,即便是根据高校学科发展需要,往往也是通过新增栏目等形式进行微调,存在着“增易减难”的客观情况。“双一流”建设更加强调“小而精”的学科建设,这就给了高校学报一个明确的导向——要对“大而全”的综合性栏目进行改革,也给长期维持学科栏目平衡的高校学报带来了栏目重组的机遇。

1.3 一流大学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发展的机遇

一流大学无论在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的科学研究方面,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社会服务方面,在形成引领进步、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在汇聚一流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深度参与国际活动等国际交流合作方面,都有更高的发展要求。这也促使高校学报开阔发展视野,使学报更加关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价值及国际影响,寻求更好的发展[12-13]。

2 高校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显现的问题

笔者主要对辽宁省高校学报与辽宁省进入我国“双一流”建设名单中的4所高校,以及辽宁省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的22所高校和65个学科(因有重合,实际为23所高校、68个学科)的匹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辽宁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类别及其学报的办刊层次(表1),力求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

2.1 办刊层次与高校建设层次不对等

(1) 数据库评价。虽然当前多以论文被SCI、EI、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Medline等国际文献检索系统收录的数量和比例来衡量高校学报的国际学术声誉,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分析显示,我国高校学报所刊发论文能够进入国际交流网络的为数甚少。笔者选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的收录情况作为参照,将学报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层次进行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8种高校学报进入CSCD,其中,《东北大学学报》和《大连海事大学学报》为C类(核心库收录期刊),其余为E类(扩展库收录期刊);4种学报进入CSSCI;1所高校虽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但其学报并未进入上述两个数据库。

表1 辽宁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其学报办刊层次统计

由辽宁省高校学报被我国权威数据库收录情况可以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尚有一些学报的层次有待提升。

(2) 省级评价。为了不断提高出版质量,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定期对全省期刊进行质量评估与等级评定工作,将期刊分为一、二、三等级。在最近一次评估定级中,辽宁省评出了约占期刊总量30%的一级期刊。23所高校的学报中,有16所高校的学报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其中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分别有2种学报,其余12所高校各有1种学报(有的高校办有1种以上学报)获评辽宁省一级期刊;尚有7所高校的学报为辽宁省二级期刊。由入选辽宁省一级期刊情况可以发现,部分高校学报在省内的层次仍有待提升。

2.2 栏目发展与高校建设学科不匹配

(1) 栏目设置缺乏对应。通过比对学报栏目与“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可以发现,当前很多高校学报的栏目设置与建设学科存在不匹配现象(过宽或过窄),部分高校学报的栏目数量也无法适应学科的发展。一些高校学报的栏目排序延用以往的顺序,而未将栏目以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排序或者稿件数量上。

(2) 栏目内容缺乏规划。大部分高校学报根据学校总体学科设置了几大栏目,但往往也仅限于“分堆扒块”,起不到区分作用。有的学报虽有栏目区分,但每期没有固定排序,各个栏目交错进行,呈“插花式”排布,缺乏整体的规划感与归属性,有违设置栏目的初衷,还需要真正将栏目落到实处。

(3) 栏目设计缺乏特色。很多学报仅将栏目看成一个容器,将稿件看成物品,如果适合就放进容器内。根据自定标准(比如第一作者的声望、选题的层次、同类聚集等)将稿件安排在一期的各栏目中,把栏目设计工作做得简单而粗放,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3 高校冠名学报与其他期刊各自为政

目前,受高校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学报数量保持为1~2种,尚未有“精、专、深”期刊的创刊需要,而一些发展较好或专业性突出的高校除主办学报外,还办有其他期刊,往往在学校官方网站上以科技期刊的统称并存。实际上,高校除学校主办的学报等期刊,有的学院也办有期刊,但这些期刊在总体运行上处于各自为政、互不干预的状态,主办单位没有利用位置、学科接近等优势对期刊进行整合。

部分高校主办的期刊由于创刊较早,与高校优势学科结合紧密,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完全可以独立运行且代表高校某方面的科研学术水平;而学报虽冠以高校校名,同样设置相关栏目,但也要充分利用资源寻求差异化发展。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处于同一级别的期刊之间难以形成竞争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3 高校学报当前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高校学报存在依靠心理,主动服务意识不够

高校学报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的一种独特存在,主办单位为高校,其运行主要靠高校拨款,基本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托所在高校的学科支持,且有高校师生的优质稿源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推进高校学报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影响高校学报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原因之一,当前已成为影响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主观因素。

高校学报依附于高校,对现有资源过于依赖,满足现状,进取心不足,高校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的主动意识较差。“双一流”建设的周期为5年,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但当前在百度学术以“双一流”“学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仅有6篇文献。由此可见,高校学报服务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从研究到规划,再到实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3.2 高校学报存在求全想法,重点建设意识不够

高校学报立足于高校,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服务师生。随着高校发展综合化,很多高校都实现了多学科综合,学报往往考虑得很全面,体现出综合化的特点,有的甚至面面俱到,力争不遗漏学科。而当前虽然各高校都在抢抓“双一流”建设机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但高校学报却未能及时融入高校“双一流”建设中。

由于坚持以往的求全想法,高校学报不能适应重点建设的需要,导致重点不突出,杂而不精、多而不深。作为高校发展及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部分,高校学报是推动“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抓手,必须从传统“守摊子”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抓住重点建设学科,服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

3.3 高校学报存在狭隘意识,整合集成意识不够

大多数冠以高校名称的高校学报也在随着高校学科发展而发展,许多高校学报已经分为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此外,有些高校除主办学报外,还办有其他学术期刊,虽未冠高校名称,但同样由高校或与其他单位联合主办,如大连理工大学(6种期刊)、中国医科大学(15种期刊)等高校直接在官方网站上将所办学报及其他期刊集合为学术期刊群,这些期刊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体现着高校的科研实力与水平。

在调查的23所高校中,至少有5所高校除学报外还办有其他期刊。与学报综合性强的特点不同,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创办的刊物在业内影响力大,有的行业期刊(如医药类期刊)更加注重专业性和行业需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联系更为紧密,转化率高,社会成果更丰富,但还未引起高校足够的重视。高校未能从服务“双一流”建设的角度将这些期刊统筹管理、认真规划;而高校学报也往往只站在本期刊的角度,未能主动开拓进取,主动承担责任,与其他期刊的沟通交流不够,特别是缺乏合作,缺乏资源共享,未能形成竞争中共同发展进步的意识。

4 高校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的措施

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进一步分析自身的办学特点,确立符合自身历史和现实需求以及发展趋势的目标与实施路径。高校学报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对策[14-15]。

4.1 从大局出发,合理制定总体规划

无论高校是否在国家公布、辽宁省公布名单之内,辽宁省高校纷纷制定措施,想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实现新的发展。而高校学报应以此为契机,促进自身以及学校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学报能从大局出发,立足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合理定位并制定具体措施。

(1) 明确办刊层次。高校学报要根据所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依据学报服务高校发展的宗旨及早确立办刊定位。例如,辽宁省这23所高校的建设目标主要是在强调特色和专业的基础上,分为世界一流,国家一流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省属一流、全国著名,行业领先等不同层次。高校学报要主动对照高校的实际情况与建设目标,早日明确将学报建成世界一流、国家一流、区域一流、行业一流大学学报等建设目标。

目前,学者们虽因评价导向而更偏重将优秀稿件投向国外的高水平期刊,有些学报自身发展也不足以担负起服务学科、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任,但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着相互支撑的关系。作为高校重要的学术平台,学报是高校建设学科的重要载体,要发挥出学报的作用,就要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因此,无论建设学科设在哪种期刊,也无论期刊现有基础如何,都应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方向出发,明确办刊层次,着力建设发展,使之成为与所服务的建设学科及高校级别对等的学报。

(2) 理清与高校的关系。高校学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高校学科优势与师生稿源,通常情况下高校学报的层次与高校的层次密切相关,但高校学报也不能过分依赖高校,而应在高校支持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合理定位并规划发展路径。

特殊情况下,高校学报也会走在高校和学科发展前列,因此学报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办刊目标层次,不局限于高校和学科的现状以及暂时的层次,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着眼于研究基础和科研实力,挖掘发展潜力,搭建平台,为高校学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进而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发展。

4.2 从栏目入手,着力打造支撑平台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学报都很重视栏目设置工作,但针对栏目发展与“双一流”建设不匹配的现实问题,高校学报还应从栏目入手,从匹配上下功夫,向精细化要质量,既要注重栏目与学科在数量、名称、内容等形式上的匹配,更要注重栏目内部的规划、发展。

(1)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配置栏目。辽宁省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大部分高校一流建设学科为1~4个,从当前的容量来看,大部分高校学报能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有能力为其搭建合适的平台。为此,学报要与高校同步,从栏目重组入手,做到重点突出、名称准确、层次明晰,即从栏目位置上能突出重点建设学科的地位,从栏目名称上能精准体现重点建设学科内容,从栏目稿件安排顺序中能区分出学科内部的不同研究领域。

(2) 立足学科发展组织稿件。设置好栏目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栏目要发展就要不断突破,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前瞻意识,改变“坐等”稿件的旧观念,改变“栏目是个筐,合适的往里装”的错误思路,根据“双一流”建设和社会需要来经营栏目。要规划设计栏目的发展,除了制定规划外,还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定期、有针对性地布局主题版块,引导栏目发展方向,使栏目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进而提升学报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助力“双一流”建设。要突破区域局限,放眼国际,持续跟踪学科领域的重点课题、前沿动向和热点问题,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主动挖掘高水平的专家和有潜力的学者,并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和长期的合作,进而根据作者的研究方向建设作者群,根据栏目规划主动向作者提前约稿[16]。

4.3 从发展角度规划学术期刊群

个别建设目标高的高校需要10个左右的一流学科支撑,而1~2种以高校名称命名的学报(大多数高校的建设学科集中在其中1种学报)很难为之提供足够的平台。因此,要正视这种现实需要,从发展的角度、以长远的目光规划期刊群的发展,或以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为基础申办期刊,或是在现有期刊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使之真正能成为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有力推手。

(1) 创办新的期刊。由于“双一流”建设综合考虑了社会需要和高校实力,部分高校的建设学科与高校之前的规划在范围上有所出入、或是并未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会出现学报或现有期刊与当前“双一流”建设不对应的情况,这就要求高校学报能开拓创新,或以原优势学科为依托创办新的期刊,或为新建学科打造新的平台,适时创办专业刊物,以适应众多学科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例如,大连理工大学有化学、工程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而在辽宁省公布的65个重点建设学科中,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13个一流建设学科,其学术期刊除2种学报外,还有《计算力学学报》《教学研究及应用(英文版)》《热科学与技术》和《管理安全研究与评论》。相对于13个建设学科而言,期刊的支撑力有待继续加强,但拓展现有期刊内容存在困难,因此大连理工大学应有针对性地开拓新的平台,可考虑创办化学、工程等学科对应的期刊。

(2) 集成现有期刊。“双一流”建设考虑了高校学科的发展现状,某些高校有的学科已有很大的影响力,其科研成果分布在高校学报及其所办的其他期刊中,而部分期刊在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高于学报,为了整合优质资源,更好地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必须改变其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集成现有期刊,规划学术期刊群,以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创新发展。

某些专业性突出的高校期刊已成为行业的标杆和方向。例如,东北大学依托重点建设学科创办的《控制与决策》,不仅能促进高校及其学科的发展,更能推动我国行业科研能力的提升;中国医科大学承办的《解剖科学进展》,及其所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等期刊,经专业化整合与精细化管理后,也为高校学术期刊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因此,高校要立足发展需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整合集成,打造品牌,争取使期刊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水平期刊。

5 结语

“双一流”建设有益于我国高校“稳中求进、消除固化”,也为高校学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是学报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学报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但由于一些不恰当的期刊评价标准、相关单位的简单化管理,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拔高对论文发表期刊的要求,使得高校学报发展举步维艰,在服务“双一流”建设中显现出了一些问题。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整体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高校的建设目标和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学报的基础也不尽相同,高校学报还需要立足实际,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内部发力,加强重点建设,不断提升办刊层次,真正助力于“双一流”建设。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