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震 王 震 叶 超
(1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 辽宁 沈阳 110035;2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处 辽宁 沈阳 110035)
防盗保险箱是在规定时间(15min)内抵抗规定条件下非正常进人装有防盗锁具的箱体高度不大于450mm箱体,分为机械和电子防盗保险箱两种[1],用于存放个人或单位贵重物品和钱财的物品,是从古代存放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的箱柜逐渐演化发展起来的[2]。由于较多的保险箱生产厂家为了争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常常不执行国家标准相关的规定,以劣质量、低价位进行倾销,导致了保险箱达不到预期的防盗作用,故防盗保险箱成为了盗窃的重要目标,给国家和人民的财物造成了巨大损失。
盗窃保险箱的案件具有流窜性强、作案手段专业、地域性特征明显等特点,成为了公安部门打击侵财案件的重点[3-4]。为了更好、精准地打击此类犯罪,依据现场保险箱上遗留的痕迹,准确地分析出作案人使用的破坏手段、工具种类及其职业特点等,成为了侦破此类案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现场中保险箱上遗留的工具痕迹,在总结出防盗保险箱的破坏方式、痕迹特征及其工具种类的基础上,建立防盗保险箱破坏成因的分析体系,以期为此类案件的侦破、移交及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模拟实验及对盗窃现场中被破坏的防盗保险箱上遗留工具痕迹特征研究,针对防盗保险箱的破坏方式主要有撬压、打击、焊割、割削和技术性破坏方式,但有时现场中会出现两种破坏方式或两种工具相结合,如螺丝刀和撬棍配合使用破坏保险箱。
撬压破坏防盗保险箱时,主要发挥杆状工具的杠杆作用,以防盗保险箱的箱体局部为支点,以柜门的局部为重点,造成保险箱的门栓或局部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从而达到开启的目的。因此,现场中遗留的保险箱箱体与柜门之间对应的部位或单一箱体板材的正反两个面上遗留工具痕迹,且保险箱不同部位上的痕迹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客体的变形方向相反。该种破坏方法涉及工具种类主要有:杆状工具,如撬棍等;丁字型工具,如钢镐等;夹持类工具,如断线钳等。
3.1.1 杆状撬压工具形成的痕迹特征
杆状工具撬压防盗保险箱时,往往以箱体相对于柜门的边棱为支点,为杆状工具的杆部留痕;以柜门的内表面局部为重点,主要为杆状工具的头部留痕。因此,在已破坏的防盗保险箱箱体与柜门相对应的局部会发现有撬压痕迹,呈凹陷状,反映出杆状工具的杆部形状、头部的形状及尺寸大小,但在重点处,常常伴随有工具头部的擦划痕迹,反映出工具头部某条边棱的结构特征(见图1)。
图1 杆状工具撬压保险箱形成的痕迹特征
3.1.2 丁字型撬压工具形成的痕迹特征
在盗窃防盗保险箱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丁字型工具主要为尖扁钢镐。钢镐破坏保险箱时,主要是镐身、尖状或扁状的头部与保险箱的箱体边棱和柜门的内表面相接触,造成保险箱的门闩发生弯曲变形,达到开启的目的。因此,被破坏保险箱的柜体及柜门的局部发生压缩变形,形成撬压痕迹。钢镐扁状头部的留痕呈“U”形(见图2b),其宽度大小与头部的宽度相等;尖状头部形成的痕迹,呈长条状,且两端的宽度不相等(见图2c),并伴随有擦划线条痕迹(见图2d)。
图2 钢镐撬压破坏保险箱形成的痕迹特征
3.1.3 夹持类撬压工具形成的痕迹特征
夹持类撬压工具破坏保险箱时,主要发挥工具的夹持撬压功能,即夹住保险箱安装孔的箱体局部,采用夹拧结合的方式,造成安装孔扩大到足够大的孔洞,达到破坏的目的。在现场中,发挥工具夹持撬压功能破坏保险箱的工具主要为断线钳。因此,在保险箱箱体板材的外表面、内表面上形成夹持撬压痕迹,痕迹呈长条状,其宽度为断线钳刃顶的宽度,痕底上特征反映出断线钳刃顶的加工花纹形态及使用特征(见图3)。
图3 断线钳夹持撬压保险箱形成的痕迹特征
打击破坏保险箱时,主要发挥工具的打击功能,一次动作形成一处痕迹,多次动作形成多处痕迹,且施力的方向基本相同(见图4),涉及的工具主要为质量较大的钢锤,如石工锤、八角锤、道钉锤等。防盗保险箱被破坏的部位主要为保险箱柜门。因此,在防盗保险箱的柜门上遗留下钢锤的打击痕迹,常常为锤击面留痕,可以反映出锤击面的形状、边数及尺寸大小,还可以反映出锤击面上个别特征的形状、尺寸及位置等(见图5)。
图4 保险箱柜门的打击痕迹
图5 保险箱柜门上打击痕迹特征
焊割是一种将材料切割或连接并成为具有给定功能结构的制造技术,主要是利用乙炔气体或汽油气体与氧气按照一定的混合,产生高温火焰,把准备切割钢铁件的切割处加热到熔点温度,使被切割的部分在氧气中熔化成液体,同时吹入高压纯氧气流,熔融液体被气流冲掉,从而达到切割目的[5],因此常常被犯罪嫌疑人用来焊割破坏保险箱。在盗窃防盗保险箱现场中,破坏的部位主要为保险箱的门闩或者柜门与箱体的连接部位(见图6),有时也会在柜门形成孔洞状痕迹(见图7)。在保险箱的破坏部位,往往会形成烧蚀附加痕迹,且在切割处形成熔融的金属颗粒(见图8)。
图6 焊割破坏的保险箱
图7 焊割破坏在柜门形成的孔洞痕迹
图8 保险箱柜门上的熔融颗粒
割削破坏保险箱,主要发挥工具的层次切削功能,破坏保险箱的柜门局部,经过多个行程,达到破坏的目的,涉及的工具主要为角磨机。
角磨机在切割破坏保险箱时,利用高速旋转的薄片砂轮对金属零部件进行磨削、切削破坏,形成孔洞状工具痕迹(见图9),并在孔洞状工具痕迹的孔口周边及附近地面上形成粉尘状遗留物。在未切透的部位,形成“沟状”切割痕迹,其宽度大小由砂轮片的厚度决定,并受嫌疑人使用角磨机熟练程度的影响;在柜门板材断面上,遗留有弧状线条痕迹,其弧度的大小由砂轮片的直径大小决定(见图10)。
图9 角磨机在保险箱上形成的切割痕迹
图10 保险箱板材断面上弧状切割线条
技术性破坏保险箱,指犯罪嫌疑人利用特殊的工具,破坏保险箱的密码罗盘及其锁具,从而达到开启的目的。该方式破坏的对象主要为机械密码保险箱,涉及的工具主要有自制的拉玛器、直柄麻花钻[6]。
拉玛器破坏保险箱,主要破坏密码罗盘,故在现场中常常会发现已破坏的密码罗盘。拉玛器破坏密码罗盘的模型如图11所示,通过旋动手柄,螺杆带动扎爪、扎爪带动罗盘,多个行程后,罗盘被拉出柜门,达到破坏的目的,从而在大盘的边缘形成环状压痕、字盘轴的相应部位形成扎爪的压痕(见图12)。
图11 拉玛器破坏密码罗盘示意图
图12 大盘上形成的环状压痕
针对机械锁具,技术性破坏主要使用直柄麻花钻,发挥层次切削功能,主要钻削破坏平头弹子对应的部位,形成孔洞状工具痕迹(见图13),孔口附近或对应的地面上遗留下条状或块状钻屑,孔壁上为钻头副切削刃形成的螺旋线痕,孔底上为钻头主切削刃形成的弧状线痕(见图14)。
图13 保险箱锁具上的钻削痕迹
图14 孔底上弧状线条痕迹
针对保险箱这种特殊的承痕客体,通过研究不同破坏方式形成的特点,依据形成的痕迹特征,利用痕迹检验技术,建立了防盗保险箱破坏成因分析体系,如图15所示。
图15 保险箱破坏成因分析体系
从图15中可以看出,防盗保险箱破坏成因分析时,首先依据不同破坏方式的特点,推断出保险箱的破坏方式。现场中保险箱的保险箱箱体与柜门之间对应的部位或单一箱体板材的正反两个面上遗留工具痕迹,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且变形方向相反(见图1、2、3),则保险箱为撬压破坏;柜门表面上遗留的多处工具痕迹,且方向基本相同(见图4、5),痕迹多呈封闭状或趋于封闭状圆形、多边形,则保险箱为打击破坏;保险箱表面遗留有严重地烧蚀痕迹及熔融颗粒(见图6、7、8),则保险箱为焊割破坏;保险箱柜门或箱体板材遗留有不规则状孔洞痕迹(见图9),且孔口周围及附近地面上遗留有粉尘,则保险箱为割削破坏;保险箱的密码盘缺失或遗留在中心现场中,机械锁具的平头弹子部位形成孔洞状痕迹(见图13),且在附近地面上遗留有块状或条状碎屑,则保险箱为技术性破坏。
在推断出保险箱破坏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痕迹检验、理化检测技术与方法,依据已破坏保险箱上遗留的工具痕迹特征,可以推断出嫌疑工具的功能及结构特征,从而推断出嫌疑工具的种类,为搜查工具指明了方向、为串并案件提供了技术基础。
现场中保险箱为撬压破坏时,依据箱体边棱上形成的痕迹特征,可以推断工具杆部的截面形状及尺寸大小。当箱体边棱上痕迹截面呈多边形(见图1b),嫌疑工具杆部应为多边形,通过测量痕迹的两个痕迹面所形成的二面角,利用公式(1),计算出工具杆部截面边数的多少;通过测量痕迹面的宽度,推断出工具杆部截面的尺寸大小。当箱体边棱上痕迹截面呈弧形,工具的杆部为圆形,通过测量圆弧的弦长及弦高,计算出工具杆部直径的大小。另外,依据柜门表面上的痕迹,可以推断出工具头部的形状,当痕迹呈大梯形(见图1c),嫌疑工具头部的头部形状应为梯形扁平状。通过结合两处痕迹的特征,推断出工具应为杆部为多边形或圆形的制式撬棍。当保险箱板材的正反两面上遗留有工具痕迹时(见图3),可以推断工具具有夹持功能,有对称分布片体;依据痕底的宽度较小及间距不等的线状印压痕迹(见图3c),推断出工具留痕部位宽度较窄,且其加工花纹为磨削加工花纹,故可以推断出嫌疑工具为断线钳。若夹持撬压痕迹的痕底上印压痕迹为磨削加工花纹形成,可以认定嫌疑断线钳;若痕底上印压痕迹为铣削加工花纹形成,且没有伴随的擦划痕迹时,只能作出种类同一认定。
公式中a为工具作用部位的边数,α为痕迹相邻两边的夹角。
保险箱为打击破坏时,通过测量凹陷类痕迹相邻两边的夹角,利用公式,可以推断嫌疑锤具锤击面边数的多少,如夹角为90°,则嫌疑锤具为四条边;通过测量凹陷类痕迹的边长或者直径的大小,可以推断出嫌疑锤具锤击面的边长大小或直径的大小(见图5),结合不同锤具的轻工行业标准,从而确定出嫌疑锤具的种类及规格。
保险箱为焊割破坏时,应利用理化检测技术与方法,依据烧蚀痕迹的微量物质检测结果,推断出犯罪嫌疑人使用的焊割气体为乙炔和氧气还是汽油和氧气;同时,可以推断出嫌疑人应为从事焊接作业的人员,从而为侦破此类案件提供线索。
保险箱为割削破坏时,涉及的工具为角磨机。由于角磨机发挥层次切削功能,多个行程才能达到破坏的目的;同时,片状砂轮片在破坏过程中产生磨损,故依据现场痕迹无法认定嫌疑工具。但现场保险箱上遗留的割削痕迹边缘平直、无跑偏、跳动的现象,则犯罪嫌疑人应为长期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如铁艺工人等。
保险箱为技术破坏时,字盘轴表面上形成的痕迹呈点状印压且伴随有线状擦划线条、大盘上遗留有环状印压痕迹时,嫌疑拉玛器应为自制的简易拉玛器。依据机械锁具上孔洞痕迹内径的大小,可以推断出嫌疑直柄麻花钻的直径大小,且孔洞痕迹内径大于或等于嫌疑钻头的直径大小。
保险箱的破坏方式主要有撬压、打击、焊割、割削及技术性破坏方式。在研究破坏方式及不同种类工具形成的痕迹特征基础上,建立先分析破坏方式、后依据痕迹特征推断工具种类的保险箱破坏致因分析体系及方法,为快速分析防盗保险箱的破坏方法、推断工具种类及认定作案工具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