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及培养策略研究

2018-09-10 00:06:27龚江泳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贾军三江学院体育部
体育风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卓越专业能力

龚江泳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贾军 三江学院体育部

振兴教育,教师为先。教师队伍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核,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变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要扎实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行“珠峰”计划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协同创新的理念,开展卓越教师的人才培养实践,从而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一、卓越教师概述

卓越意指超出一般、杰出、完美的涵义,卓越教师是指能够卓越、创新地进行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体现出极其鲜明的学科特质和素养,在道德素养、价值取向、能力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卓越性的特征,其具体的表现和内涵包括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强劲的职业动力、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结构、专业娴熟的教学技能、优秀的教学实践智慧能力、创新能力等,它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知识、反思及研究等内容,同时这些内涵是不断超越、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潜质。

卓越教师评价标准的核心在于以下方面:教师学科知识、教学智慧、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程组织管理的知识与能力、专业精神、培养学生能力等,每一位教师可以在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下明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较好地提升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说,卓越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包括以下内容:(1)丰富完善的专业知识。卓越教师要具有学科性知识,它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必须具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和造诣,深入透彻地理解学科专业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卓越教师还要具有条件性知识,它是卓越教师必备的发展性知识,能够将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并获得寓教于乐的效果。卓越教师还应当具有实践性知识,它是以教育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一种程序性知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形成的教学智慧,能够灵活熟练地处理各种教学问题,做到教学中的处变不惊、游刃有余。(2)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卓越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媒体使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能力,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关键性能力,使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自然流畅,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卓越教师还要具有精敏的教育研究能力,体现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其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独特的求解方式,成为卓越老师的特异性素养。同时,卓越教师要具有优异的管理能力,包括管理班级的能力、管理教研团队的能力、管理学校的能力,还要具有富于成效的创新能力,不能充当教学的“传声筒”和“留声机”,要在传承知识的同时创新教学,培养学习者大胆质疑、勇于批判的精神和能力。(3)崇高的专业道德。卓越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教学,秉持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信念,并外化为澎湃的教育热情和持久的教学行为。(4)先进的专业理念。这是卓越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思想、观点和信念,体现其教育行为的价值、方法和原则,成为调整其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和方向。

二、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在卓越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要引入协同创新的理念,明晰卓越教师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或竞争关系,使之向整体、协同、平衡、稳定的方向发展和培育,使卓越教师各要素在协同创新的理念下完美对接,充分彰显和发挥各元素的教育效用和特质,实现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整合创新,整体提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达到1+1>2的效果。

(一)培养卓越教师的品质

在对卓越教师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卓越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之心,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持久动力和信念,拥有卓越教师应有的伦理道德品质。

为了更好地培养卓越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教育者对教师职业的强烈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要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使教师感悟和反思教育教学经历,通过访谈、观察、传记、口述等方式,表达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还可以通过观看教育电影、撰写并分享教育故事、与名师面对面接触交流等方式,深刻体悟教育的真谛,领悟教育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模式,揣摩和学习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搭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加油站

卓越教师的培养要注重教师在教育方面的阅读、积累、反思、总结、研究,丰富和充实教师的基础知识,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能力,不断进行知识的积淀、教学经验的提升。

1.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以“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培养教师教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以此作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第一精神需求,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博览群书,深入地思考和学习。

2.锤炼教学技能。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卓越教师,首先要加强传统的“三字一话”的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技能的锻炼,如:进入微格教室开展日常说课训练、演课训练,通过相互点评不断改进并演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3.建构学习共同体。要让教师组成学习小组,成为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采用读书分享交流、教育经典学习和研讨、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共同学习和思考;并且,还可以聘请优秀的实践导师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学生可以向资深的实践导师、教学指导导师进行研讨、咨询,提出自己内心的困惑和问题,收获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启示。

(三)建构“4+1”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

要在培育卓越教师的过程中,依循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的理念和原则,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引入协同创新的理念,建构“4+1”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也即每周四天在校学习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每周一天见习学校全天教学实践,采用理论知识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习得的教育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渗透和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获得教育教学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同时,要采用专业课程学习与一线教育见习间隔进行的方式,使教育见习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程,以具体的任务为驱动,更好地提升教师的学习效果。见习可以采用“定点到校、任务驱动、双师指导、交流反馈”的模式,重点了解学校环境、特色、制度、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课堂教学反思等,并参与教师集体备课、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在专业指导教师、实践导师的“双导师”模式下,对专业学习、见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反馈,逐渐形成较好的教学和管理能力。

在“4+1”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的建构中,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价,征询地方学校的意见,采用座谈会、访谈等方式把握师生的意见和想法,并建构“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共同体,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引领,搭建教学科研联合体、名师工作坊、网络学习群,整合基础教育资源,形成协同创新、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

(四)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引领,打造“一体化”培养模式

在培养卓越教师的过程中,可以推行“两段两环贯通培养卓越教师计划”,顶层设计“4+2+N”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法,统筹思考本科、教育硕士、毕业后入职等不同环节,其中:本科阶段主要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教育理论知识,设置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硕士课程阶段则要注重对教育教学基础知识的体验和自我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可以通过参与讨论、研究活动、案例教学、实验实训等方式,进行教学展示和研究,并广泛开展“一专业一竞赛”的方式,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教师基本功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微课制作比赛、模拟课堂等,达到赛训结合、以赛促训的效果,较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创新能力。

卓越教师的教育培养可以通过三个“一体化”来加以实现,具体包括为:(1)本科教育和硕士教育一体化。要采用优化课程体系设计的方式,关注教师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用本科教育和硕士教育一体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为职前教育打通道路。(2)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一体化。要对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优化,并加强基础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见习、实习实训、顶岗支教等训练,从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达到提升学生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效果。(3)校内校外协同培养一体化。为了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师职业岗位,可以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整合和链接,通过定期举办基础教育论坛、名校校长讲座、特级教师来校讲座等方式,获悉和把握基础教育先进理念和方法,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无缝对接,为卓越教师的职前培养提供平台,了解高效课堂、新课改、走班制、选课制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在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中掌握备课、说课、评课的技能。

综上所述,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要引入协同创新的理念,始于对教育的情意和坚定的信念,并在学习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进步,使教学中的成功体验和高峰体验作为学生成为卓越教师的强劲驱动力,以关键人物、教学事件促进学生不断走向卓越,使之符合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打造高水平的教学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卓越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