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乐云
摘 要:自Teece&Pisano等人在1997年提出动态能力概念以来,其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迄今为止,对动态能力的定义仍存在分歧,维度划分和测量也不统一。本文通过对已有相關动态能力文献回顾,总结了一些经典的动态能力的概念,并且梳理了大家认可的动态能力维度的划分。最后归纳总结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动态能力 维度 企业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b)-15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技术的革新速度加快,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日益多变,稳定的环境市场不断地被打破,很多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也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持续发展及壮大,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传统的核心能力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也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难以让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Teece&Pisano等人在1997年提出了“动态能力”概念,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中可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之后国内外学者对动态能力进行不同的阐述。因此,本文将一步阐述动态能力的定义及维度划分,并且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1 企业动态能力概念
根据国内外学者Teece(1997)、Eisenhardt & Martin(2000)、Helfat等(2003)、Zollo&Winter(2002)、贺小刚等(2006)、焦豪(2010)等相关研究结果整理如表1所示。
2 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
不同的学者对动态能力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内外学者Teece(1997)、Eisenhardt&Martin(2000)、Helfat等(2003)、Zollo&Winter(2002)、贺小刚等(2006)、焦豪(2010)等相关研究结果整理如表2所示。
3 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有学者认为企业绩效或竞争优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曹红军、赵剑波(2008)认为在战略过程中,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有间接的作用。胡望斌,张玉利和牛芳(2009)研究了创业导向、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认为动态能力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刘井健(2011)认为动态能力可直接对新创企业经营与成长绩效产生正面影响。江积海等(2014)从时间与空间动态演化的新视角演绎能力的动态性,即能力的广度、能力的深度以及能力演化速度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演化速度、能力交互度通过对竞争优势的作用而影响企业绩效,环境动荡性在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有调节作用。武素明等(2015)基于知识的视角,构建了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我国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350份调查问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各维度企业绩效有间接的影响。陈志军等(2015)对高科技企业的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宄,探讨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时选取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有正向关系。张燕红(2018)在研究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时,以高管团队(TMT)为调节变量,数据分析表明,动态能力的这三个维度都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还有学者认为对提升企业绩效或竞争优势的产生无影响,Martin等(2000,2006)认为动态能力本身并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是通过其他因素作用。Eisenhardt等(2000)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中,且外部环境有复杂性和不可预测,动态能力并不能提升企业的绩效。
4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相关动态能力的文献,总结和梳理了动态能力的内涵、维度划分以及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对于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对于动态能力的维度中有些维度是大家都比较认可的,但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认为之后可以从以下几点进一步研究动态能力。
首先更深层次的阐述动态能力维度,使得动态能力维度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大家对动态能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及认可。其次,对于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或者是没有影响,学者们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最后也可以研究动态能力的哪些因素是决定因素,哪些因素对企业绩效产生更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Teece,D,Pisano,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introduction[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3(3).
[2] Teece D J,Pisano G,Sc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strategic management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5).
[3] Wu L.Applicability of the resource based and dynamic capability views under environmental volatil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63).
[4] Eisenhardt,K M,Martin,J A.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z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 21(11).
[5] Maurizio Zollo,Sidney G Winter.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
[6] Wang.C. L.&. Ahmed.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7,9(1).
[7] 焦豪.双元型组织竞争优势的构建路径: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11).
[8] 辛晴.动态能力的测度与功效:知识观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8).
[9] 江积海,刘敏.动态能力重构及其与竞争优势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4(8).
[10] 贺小刚,李新春,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3).
[11] 王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12] 武素明,尚青.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产品创新的中介作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1).
[13] 焦豪.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及其多层次影响要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
[14] 寇元虎.企业动态能力与绩效关系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 2017.
[15] 陈志军,徐鹏,唐贵瑶.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影响研究——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软科学,2015(5).
[16] 吴航.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Teece经典定义的思考[J].管理评论,2016(3).
[17] 樊子立,杨雪梅,吴永杰.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梳理与展望[J].中国市场,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