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
出版人的焦虑
2015年起,出版圈就开始流行一个词,叫焦虑。2016年,如果说面对所谓的知识付费的风口,出版发行界还只是在隔岸观火的话, 2017年末,面对大幅的纸张上涨,面对史上最严格的限产令,出版发行界切肤之痛的焦虑,恐怕来得更真切一些。
远望2000年,亲历30年,我们见证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计算机时代带给出版业的光芒。我们也共同见证、并全程参与了亚马逊、当当等电商公司从在车库里售卖纸书、起步创业的艰辛与辉煌。
如今,我们正好来到了一个分水岭——一个技术的分水岭。我们脚踏着印刷文明的基石,享受着纸张带给我们的内容溢价红利,站在了互联网文明、智能时代的入口。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 跨界、链接、在线已成为常态。
信息爆炸、认知盈余、人工智能,一方面催生了新的焦虑,但另一方面又重塑着公众的认知底座,以及学习和认知的方式。可以说,技术再次催生了新的传播与学习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重新探讨内容出版、传播、服务的各种新的可能。
听,阅读的另一种可能
出版产业该如何打破焦虑?新技术为阅读和出版带来哪些更多可能?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互联网音频平台提供了一种可能。
喜马拉雅作为中国最大的音频平台,现在已经拥有4.5亿的激活用户、500万名主播,音频市场占有率超过73%,人均收听的时长128分钟。那么,喜马拉雅平台是如何利用声音去打造内容产品,实现阅读和出版的另一种可能的呢?
1.重新发现声音
用声音去重新演播经典的作品。例如喜马拉雅“A+”平台在2017年12月28日王洛宾104周年诞辰纪念日的时候,推出首部音乐有声书——《我的父亲王洛宾》。这部有声书录制任务在A+平台发布后,大量主播前来试音,最后喜马拉雅工作人员挑选了最为合适的声音,并配上大量王洛宾的原创歌曲作为配乐,这些全是王洛宾先生的儿子亲手挑选的,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再现传奇。
2.用声音提升自我
2016年6月,喜马拉雅上线精品付费区,其中马东的《好好说话》上线一天销售额破500万,半年后又启动了中国第一个知识内容狂欢节——123知识狂欢节。仅24小时,销售金额就达到5088万元,2017年第二届知识狂欢节的总销售增长到了1.96亿元,说明对知识有渴求的用户正在通过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音频节目的方式,不断提升自我。《好好说话》《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等节目,在不断提升用户的同时,也在提升平台的影响力。
3.用声音传播知识
截至目前,陈志武、吴晓波、龚琳娜、华少、梁冬等各行业3000多位精英大咖纷纷入驻开设课程,郭德纲、蔡康永、王耀庆、杨澜、姚明、郝景芳等名人大咖也正在或即將在喜马拉雅开课。像《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这类财经类知识课程已成为平台年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除了这些名人大咖,喜马拉雅还在不断挖掘新的声音,空姐、普通学生、大学老师等诸多行业的草根主播都在不断利用。
4.用声音传授国学
喜马拉雅上最受欢迎的音频内容之一就是国学课。
例如《张其成讲易经》《蒙曼品最美唐诗》等受到很多用户的推崇和欢迎。
此外,喜马拉雅的小雅音箱利用AI技术,给机器智能地赋予内容、灵魂和温情,仅发布会当天就售卖5万台。
未来,期待更多的可能
互联网时代,在网络文学和音频知识服务的两大背景下,出版圈还可以有哪些尝试呢?搭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生态圈,实现四大生态平衡,不失为最有可能的方向之一。
四大生态包括:传统内容与互联网内容的平衡;自制内容、PGC内容与UGC内容的平衡;广告免费与内容付费的平衡;平台内部生态与智能生态圈的平衡。
同时,互联网时代内容产业还将呈现五个必然趋势:
一是内容数字化。一切内容会以各种数字化的方式全面上网、上线、上云,跟游戏业一样,一切内容行业都是数字服务业、互联网业。
二是内容付费常态化。对消费者来说,时间越来越稀缺,体验越来越真切,虚拟产品比实体产品的购买与体验只会更迫切、更真切、更急切。
三是数字内容产品化。产品化的过程是一次新的工艺过程和工业过程,会产生新的创意先锋和核心能力,重新洗牌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
四是内容产业服务化。只有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内容产业,才能实现广域服务化,每一次点击、每一个收听、每一次回放、每一条留言、评论和互动,都有比真实世界具有更真实准确的价值。
五是内容分发智能化。内容产业已经从单向或多向的传播,全面进入全智能交互传播时代,场景化智能生态的建设,内容能传播得更广、更远。
(作者系喜玛拉雅FM副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