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真正能够实现自主创新的领域仍然不多、路途仍很长。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国家高新区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围绕“改革创新、升级发展”命题,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否成为国家高新区发展主线?或者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纳入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路线图,需要怎样的政策环境支撑?这是新时代对国家高新区发展提出的一道新课题。
从实践上观察,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生力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占比达到65%,超过80%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出自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高成长、长周期”的特殊企业。“三高一长”特点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融资难,长不大;人才缺,举步艰;市场大,体量小;转化低,成长慢等。虽然许多地方为此进行改革创新,但仍然脱离不了大的境况,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制度变革。换言之,在现行体制及机制设计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不被看好,随时可能步入发展的“死亡谷”,即便在国家高新区也是改善甚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地的头号战略,特别是国家高新区要勇于担当。但口号不能停留在空中,必须要落在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处,实现创新发展中的思维变革。从实战上分析,就是如何抓住创新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方面,用何种新思维、新路子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既要有内生因素,更要有外部促进动力支撑。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新”就新在增长理念新、增长动力新、增长路径新、增长的可持续新。国内外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功带来了观念变化、要素创新、就业增长、结构优化、绩效改善等方面的变革。与传统经济模式消耗资源、支付环境代价等比较,科技型中小企业正是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引擎。
——本刊編辑部 欧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