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字的音义关系探究

2018-09-10 22:59叶晓芬
关键词:构词方言汉语

叶晓芬

[摘要]文章结合各家韵书及《经典释文》,梳理出“囊”字的音义发展源流,认为“囊”字先后经历了词义构词和变调构词两个阶段。其中,在普通话中读为阳平调[na35]的,来自于上古平声“奴当切”;读为阴平调[na55]的则未见详细记载,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方言的影响所致。

[关键词]“囊”;词义构词;变调构词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8)02000003

汉语的变调构词自上古便有,过去常被称作“两声各义”“四声别义”等。以清代的顾炎武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古文献中的变调构词现象不是自然语言的体现,而是经师人为之作。他认为,“先儒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1]46钱大昕亦认为,“此类皆出于六朝经师强生分别,不合于古音”。[2]这种观点影响较大,直至现代仍有学者认为,音释材料中的“破读”“读破”是经师人为之作。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变调构词是汉语真实存在的。

周祖谟(1966)曾记录了北京话里有29 组“流行于人民口头而不见于旧书雅记”的“四声别义”新词。[3]114唐作藩(2001)指出,普通话里有99 个字“保留了本音和破读音两读”。[4]236万献初(2004)总结各家所论后,认为“四声别义”是“汉语中构词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能产性构词法,其余绪一直延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各个方言”。[5]14孙玉文(2006)指出,尽管受到结构构词法的冲击,音变构词法没有先秦能产,但是在汉语史上,音变构词法并没有销声匿迹,事实上仍然产生了大量的滋生词。[6]1以下选取“囊”字作为个案展开研究,辅助以陆德明《经典释文》所辑录的相关异读材料,并结合《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所辑录的现代方言材料,梳理出“囊”字多音多义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希冀阅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义,以及为语文辞书更好地处理多音多义字提供参考。

一、“囊”字在字书中的注解情况

关于“囊”字,《说文》:“橐也。从省,襄省声。奴当切。”[7]355《玉篇》:“囊,奴朗切。大曰囊,小曰橐。”[8]133《广韵》:“囊,袋也。〈说文〉曰:‘囊,橐也。又姓,楚庄王子子囊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奴當切。”[9]52《集韵》:“囊,奴当切。〈说文〉曰:‘橐也。无底曰橐。亦姓,隶作囊。”[10]65

从上述注书可获知几个信息:

一是,《說文》《广韵》及《集韵》所记载的都是“奴当切”,也即:宕摄平声唐韵泥母字,今读阴平调;而《玉篇》记载的则是“奴朗切”,今读阳平调。

二是,《玉篇》提到大的袋子为“囊”,小的袋子为“橐”;《广韵》引《说文》指出,“囊”就是“橐”;《集韵》释义:“橐”是指没有底的袋子,且认为“橐”是隶变前的写法,而“囊”是隶变后的写法。可见,古人对名物的区别是相当精细的。再如,“箧”也是如此。大的叫箱,小的叫箧。譬如,《旧·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卷四十九:“庄宗好俳优,宫中暇日,自负蓍囊药箧,令继岌相随,以后父刘叟以医卜为业也。”[11]674

那么,各家注书是否正确呢?本文通过《释文》的解释来作进一步的探究。“囊”在《释文》中一共出现了16次,其中注明“乃朗反”的有8次。如:

(1)“囊,乃朗反。小曰橐,大曰囊。〈说文〉云:‘无底曰囊,有底曰橐。”(7/11/5)《毛诗正义·生民》卷十七:“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注:“乃积乃仓,言民事时和,国有积仓也。小曰橐,大曰囊。……囊,乃郎反,《说文》云:“无底曰囊,有底曰橐。”[12]1161

(2)“囊”,乃朗反。”(16/8/17)《春秋左传正义·僖公二十八年》卷十六:“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寘诸深室。甯子職納橐饘焉。”注:“橐,衣之囊;橐音讬。囊,乃郎反。”疏:“《诗毛传》曰:‘小曰橐,大橐所以盛衣,亦可以盛食。”[12]3965

(3)“囊”,乃朗反。”(17/13/8)《春秋左氏音义·成公第十五年》卷二十七:“楚将北师,子囊曰:“新与晋盟而背之,无乃不可乎?”注:“子囊,庄王子公子贞。囊,乃郎反。”[12]4155

(4)“囊,乃朗反。”(17/19/9)《春秋左传正义·昭公二十一年》卷五十:“楚囊瓦为令尹。”注:“囊瓦,子囊之孙子常也,代阳匄。囊,乃郎反。”[12]4567

(5)“囊”,乃朗反。”(19/24/3)《春秋左传正义·昭公二十六年》卷五十二:“子车曰:‘众可惧也,而不可怒也。子囊带从野洩,叱之。”注:“囊带,齐大夫。”[12]4589

在八次的注音中,“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器物,具体来说又包括两小类:①无底之仓;②盛衣服的大袋子,同时也包括盛食物的器具;二是指人名,具体来说包括了三个,分别是:子囊、囊瓦及囊带。也即是说,“乃朗反”,指明“囊”是平声泥母字,作为名词使用。

两次注明“奴朗反”。如:

(1)“囊,奴朗反。(21/31/13)《春秋公羊传·哀公》卷二十七:“请以示焉。诸大夫皆曰:‘诺。於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霤。”注:“巨囊,大囊。中央曰中霤。囊,乃郎反,又音讬。”[12]5602

(2)“囊,奴朗反,又作‘橐。徐音讬。”(12/14/7)《礼记正义·内则第十二》卷二十七:“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縏袠,大觿、木燧”,注:“縏,小囊也。……囊,奴郎反,又作橐,徐音讬。”[12]5714

这说明注明“奴朗反”时,读音与“乃朗反”是一样的,也都作为名词使用。但意思有细微差别,前者仅说明是“大囊”或是“小囊”,而没有具体指明所属类别或是它的使用功能;后者则将类别与功用都说明清楚了。另外,由于“囊”可通“橐”,所以陆氏注明了“徐音讬”。当然,这一说法并不常见,所以陆氏仅标注在其后。从这些注解我们反观上述注书,它们的记载与《释文》并不相吻合。《说文》《广韵》及《集韵》注明的是“奴当切”,而《玉篇》记载的是“奴朗切”。究其原因,主要是“囊”有两读,一为“乃朗反”或“奴朗反”;一为“奴当切”或“乃刚反”,各家注书都只注明了一读的情况。接下来,再看《释文》中三次注明“乃刚反”的具体情况。如:

(1)“囊,乃刚反。”(2/2/17)《周易正义·上经乾传第一》:“六四:括囊,无咎地誉。”疏:“‘六四至‘无誉。正义曰: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12]32

(2)“囊”,乃刚反。徐音讬。”(13/15/18)《礼记正义·丧大记第二十二》:“君、大夫鬊爪实于绿中,士埋之。”注:“绿当为角,声之误也。角中,谓棺内四隅也。鬊,乱发也。将实爪、发棺中,必为小囊盛之,此绿或为篓。囊,乃刚反,徐音托。”[12]3434

(3)“囊,乃刚反。”(27/5/8)《庄子集释·胠箧第十》:“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固鐍之不固也。”[13]342

这说明,标注“乃刚反”时,不仅可指盛物的器具,而且也有了抽象的用法。譬如,“括囊”,喻缄口不言;“探囊”,指偷窃,剽窃。也即是说,“囊”在这里属词义构词。

另注明“如字”的为一次。如,“囊,如字,崔云戕囊犹抢攘。”(27/8/9)《庄子集释·在宥第十一》卷:“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獊囊而乱天下也。”疏:“脔卷,不舒放之容也。獊囊,悤遽之貌也。”[13]366-367这又说明,“囊”按照阳平调的本音读时,又可以表示纷乱貌,作形容词用。各家韵书也未收录进去。

此外,还有两次陆德明是作为通“曩”而解释的,各家韵书均失收该义项。如:

(1)“曩,乃朗反。”(29/8/15)《尔雅·释诂下》卷二:“徂、在,存也。”注:“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曏,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12]5587

(2)“曩,乃党反。”(29/7/9)《尔雅·释诂下》卷二:“曩、尘、伫、淹、留,久也。”注:“尘垢、伫企、淹滞皆稽久。”[12]5588

二、“囊”字的词义构词

首先,“囊”,表示袋子义时读[na35],原始词,从上古到近代时期用例比较多。《易·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孔颖达疏:“囊,所以贮物。”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出其囊中文,满听实清越。”《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书僮清琴)右手拿着一张弦子,一管紫箫,都是蜀锦制成囊儿盛裹。”

由于“囊”可指袋子之义,故而又有“皮囊”的说法。如,①皮制的袋。《晋书·刘聪载记》:“约归,置皮囊于机上,俄而苏。”《南史·侯景》卷八十:“乃以皮囊盛二子挂马鞍,与其仪同田迁、范希荣等百余骑东奔。”[14]221②借喻人畜的躯体。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你敢化些淡虀汤,且把你那皮囊撑。”《红楼梦》第五六回:“空有皮囊,真性不知往那里去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君如不忘夙好,勿坏我皮囊也。”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在这一认知过程中,源域中的某些容易引起人注意的性质、特征、属性会映射到目标域上,从而使施喻者更为直观、具体的完成对目标域的重新认识,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源域(已有概念)完成对目标域(新概念)的描述。无论是作为皮制的袋,抑或是喻指人畜的躯体,都是隐喻使然。

其次,“囊”字还可作为动词使用,主要见于如下义项:

①入囊;以囊盛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网……引其网而鱼已囊矣。”《新唐书·食货志三》:“晏命囊米而載以舟,减钱十五。”沈钧儒《〈申屠氏〉序言》:“因囊六一头驰祭昌葬所。”

②敛藏。《管子·任法》:“世无请谒任举之人……皆囊于法以事其主。”尹知章注:“囊者所以敛藏也。谓人皆敛藏过行,以顺于法,上事其主。”《逸周书·武称》:“赦其众,遂其咎,抚其口,助其囊,武之间也。”朱右曾校释:“囊者,所以收敛者也。”

③覆盖;蒙住。《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李贤注:“三木,项及手足皆有械,更以物蒙覆其头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五刑备其体,三木囊其头,刀斧分其尸。”

“囊”字的义位组合情况主要见于如下两种情况:

①“囊土”,指以袋盛土,动词,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大金国志》卷六:“拥兵骤至,舆柴囊土,藉淖平行,进薄其营。”[15]337《宋史·吴玠传》:“已而敌骤至,舆柴囊土,藉淖平行,进薄玠营。”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城坏于炮,囊土补之。”

②“囊米”,不仅可以指口袋盛装的米,如《宋书·沈攸之传》:“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亦可指以袋装米,动词,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如《新唐书·食货志三》卷五十三:“晏命囊米而载以舟,减钱十五。”《睽车志》卷三:“至谓囊米旦旦常盈,则颇近迂诞。”[16]330

第三,“囊”字作为量词使用。《隋书·礼仪志四》:“文武羣官朝服,上礼酒十二钟,米十二囊,牛十二头。”明朝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散粥施药》:“朝廷每岁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药六千囊。”郭沫若《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一口皮箱,一囊被卷,被赵处长命人搬进了首都饭店。”由于“囊”的本义是袋子,因此进一步引申为量词,这是它长期作为器具使用的缘故。很明显,这属转喻机制。而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

三、“囊”字的变调构词

“囊”字除了可读作[na35]外,还可读[na55],表示猪胸腹部的肥而松的肉,是滋生词。这由本义表示盛物的器具引申而来。本文认为,“囊”字的两读是用以区别词义、构造新词的。但查阅诸多的历史文献后,并没有发现“囊”字有记作“[na55]”的情况,极有可能这一读音是受到方言的影响所致。以下,列举部分方言作进一步的阐释。[17]6347-6348

1.哈尔滨“囊”:[na44], ①身体虚弱无力:他身子骨儿也太~了,三天两头闹毛病。②东西过软;质量差;不结实:这皮子太~。人穷货~。③能力差;无能;窝囊:他是个好人,就是~了点儿。

“囊”字组词的主要有,“囊劲儿”:微弱的力气。就你那点儿~,根本就不是我的个儿。“囊哧”:①因鼻子不透气而发出的带有浓重鼻音的声音,如:他~~的,八成是感冒了。②说话、做事吃力的样子:他~~的,连话都说不清楚。“囊货”:①质量差的货物。②指无能的人。“囊种”:无能的人。“囊囊膪”:①“囊膪”,指猪胸腹部的肥而松的肉。②喻指怯弱无能的人。

2.乌鲁木齐“囊”:[na44], ①泥泞:村子上又莫铺柏油路,就是土路,一下雨就~底走不成咧。②窝囊;怯懦;无能:你这个人也太~咧,别人都打到门上来咧,你也不吭气。“囊”字组词的主要有“囊包”,等同于窝囊废。

3.徐州“囊气”:[na55 thi],指志气:你也得有点儿~,好好干,别让人笑话。

4.丹阳“囊婆”:[na11 p24],指无能的女子。“囊屣”[na11 s11],即无能的人。

5.金华“囊头”:[na33 tiu313][t6.梅县“囊蚁儿”:[na11 ni44 ie],一种益虫,学名叫“蜻蜓”。

7.黔中汉语方言“瘦壳囊精”:[su35kho21na55tin55],形容形体消瘦,状态不佳。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囊”读阳平调时,还可指瓤。果实皮与子之间的肉或瓣儿。“瓤”在《释文》中也有记载,如“瓤,女良反。〈三仓〉云:‘瓜中子也。”(30/4/19)见《尔雅音义·释草第十三》卷八:“离南,活莌。注:草生江南,高丈许,大叶,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祖日贯之为树。”疏:《山海经》又名冠脱。生江南,高丈许,大叶似荷叶而肥,茎中有瓤,正白者是也。”[12]5714《广韵》:“瓤,瓜实也。又女良切。”[9]49即是说,在表示“瓜果皮与子之间的肉或瓣儿时”,“囊”与“瓤”同音同义。见《西游记》第一回:“火荔枝,核小囊红。”今在西南官话中,还常有“丝瓜瓤”“南瓜瓤”等说法。由于二者音同义同,在有些方言中“瓤”实际上是被“囊”的读音取代。读[na35]时,在河南方言中表示好之义,如饭做“囊”一点。这由类同关系引申而来,言外之意是说把饭做软一点。而在吴方言中,它用作量词,如吃了两囊橘子;把西瓜切成一囊一囊。这里的“囊”相当于瓣。[18]405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囊”的阴平调读法。如,“囊揣”,形容词,表示虚弱;懦弱(多见于早期白话)。在现代西南官话中也有类似说法。如,黔中汉语方言老派常说:[za21]囊得很,实际上本字应是“瓤”,常指人身体虚弱的状态。显然,这都是“囊”与“瓤”混读的真实反映。《现代汉语词典》还记载了词条“囊膪”,指猪胸腹部的肥而松的肉。[19]93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囊”字的两读正是音变构词的反映,其中,读作[na35]的均见各家韵书;而读作[na55]的并没有在古籍文献中见到记载。但在考察诸多方言后,本文认为,该读音是受到方言的影响所致。《汉语大词典》仅记录了“囊膪”词条,《汉语大字典》记录了“囊胆”词条,释义为“猪狗腹部的肥而松的肉。”显然,二者释义都较为简略,未指出其读音的来源。

此外,方言中的变调构词亦是相当多。如,山东荣城奶[nai214](上声),奶奶孩子[nai44](去声);粉[fn214](上声),粉粉饲料[fn35](阳平)。[20]29,44江苏徐州衩裤衩[tsha55](阳平),衩开衩[tsha42](去声);挎挎篮子[khua35](上声),挎挎着膀[khua42](去声)。[21]62-63塞关塞[se42](阴上),塞[se323](阴入);绷绷开[pi33](阴平),绷绷紧[pi42](阴上)[22]181,193

[附注]

(1)涉及西南官话的例证均为作者本人的调查

(2)凡徵引自《大词典》的均不标注页码

[参考文献]

[1]顾炎武.音学五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3]周祖谟.问学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1.

[4]唐作藩.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

[5]万献初.汉语构词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6]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汉]许慎.柴剑虹,李肇翔,主编.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岛出版社,2001.

[8][梁]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宋]陈彭年,等.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10][宋]丁度,等.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2015.

[11][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版,2012年第10次印刷.

[12][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3][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4][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5][宋]宇文懋昭撰.大金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6][宋]徐铉编傅成.李梦生注.稽神录·睽车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7]李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8]闵家骥,晁继周,刘介明.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0]王淑霞.榮成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21]李申.徐州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

[22]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责任编辑]李献英

on Exploring the Word of "Nang"(囊)Relationship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

YE xiaofen1,2

(1.School of Chinese Languange and Literature of Central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 Bei,Wuhan 430000,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 Anshun University,Anshun,Guizhou 5610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hyme book and Jing Dian Shi Wen,Present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word meaning about"Nang"(囊).It is believed that the word has experienced two stages: word meaning formation and tone sandhi.In Mandarin reading to"YangPing"(阳平)tone from the ancient tone of"NU Dang Qie"(奴当切).But,Reading for the tone has been recorded with"Yin Ping"(阴平).To a large

Extent,this i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dialect.

Keywords:"Nang"(囊);word formation;tone

猜你喜欢
构词方言汉语
学汉语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追剧宅女教汉语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汉语与拼音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